分享

语文要得高分,须突破四大关口——批阅女儿寒假作业引发的思考

 杨春林的班 2021-03-25

「您在教育上有任何问题,欢迎留言」

点上方蓝标即可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

四个月后,女儿即将参加高考。身为教师,若再不进行学科指导,估计以后辅导的机会更少了,白白错失行业优势。

 女儿的语文寒假作业,主要是八份综合卷。批阅完八份试卷,对女儿的语文学习,有了一个基本的判断和评估。她从小爱看书,有着良好的语文素养,基本的分数有保障,但也有明显的短板和漏洞,错失了不少可以拿下的分数。

批阅过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或者说女儿答题存在的问题,在我看来,有些是女儿的个性问题,更多的则是阻碍语文得高分的共性问题,须逐一去攻破。我坚信,掌握方法,查漏补缺,规范答题,拿下高分还是值得期待的。




识记:狠下苦功,和懒拜拜


1.前四道基础题。

万事开头难,前四道选择题做好了,语文考试几乎成功了一半,整个高考基本也顺了。前四道题目中,字音、字形、标点、病句,基本以识记积累为主,非下苦功不可,别无他法。对于常考却容易常错的,比如逗号和句号与引号组合应用时的位置问题,比如关联词引发语序错误的病句类型,等等,都不能有些许的含糊,心里要像明镜似的。

2.古诗文默写。

此题六分,来自教材的限定篇目,数量也不是很多,理论上来讲,最容易得分。须百分百准确,不能有偏差。句子中哪个字容易错,要了然于胸。背诵的时候,不能像挤牙膏,而要像唱戏一样张口就来,和生命融为一体。

3.答题常用术语。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基本的储备怎么可以?以表达技巧为例,几乎每年必考。尽管年年考,考生却年年栽。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法都有哪些?他们的关联和区别是什么?有怎样的特点和表达效果?明知要考而不尽力掌握,岂不是把分数拱手相让?


二 



方法:掌握诀窍,事半功倍


1.反复阅读法。
就阅读理解而言,对于无从下手的题目,唯有阅读原文,品味题目。如此这般,方可不畏浮云遮望眼,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卷八第十三题为例:有评论家认为沈从文的写作是“用文字包裹伤痕,在困难中微笑”,可联系《边城》,谈谈你对“自然之子”沈从文《街》这篇文章独特的写法与情感抒发的理解。

看到这个题目,理解能力差的已然被绕晕了,因为题干长信息量大。其实不难,多读几遍,把题干的核心要素内化于心,尝试用自己的话来演绎,你会发现:题目的意思,无非就是谈一下《街》一文的写法特点,情感又是怎么表达的。在回答文章怎么写之前,首先要明确文章写了什么,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同理,回答情感怎么表达,首先要明确表达了什么情感,而后才是情感的呈现方式。明白了这个,回答就简单多了,几乎就是识记内容的复述与再现,不再赘述。

题目中提到,沈从文是“自然之子”,沈文“用文字包裹伤痕,在困难中微笑”,则是提供相关信息,给予解题启发,降低解题的难度。可以“联系《边城》”则是建立了教材和考题的联系,答案可以直接从《边城》迁移。命题者也是用心良苦,想考查又担心学生答不出,不断提醒暗示启发。

2.追根溯源法。

宏观来讲,高考语文,不会考教材原文,但知识点一定源于教材,和教材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相信,其它学科也差不多。所以做题的时候,要捋顺和教材的关系,看看考题是哪篇课文的翻版:诗歌有没有《沁园春·长沙》《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痕迹,散文与《荷塘月色》《今生今世的证据》有没有共性,小说创作是否同样有《祝福》《林黛玉进贾府》的特点。从中得到启迪,从而进行知识迁移。

微观来讲,具体到某一道题,道理也一样。以《论语》为例,务必要知道选段出处,比如,“子击磬于卫”选段,字词生僻,理解起来有难度,但知道源自《知其不可而为之》一文,答案也就八九不离十,不会有太大的偏差。

同样的,文言断句,方法很多,核心的方法是找到句子中的谓语,以动词居多。因为,句子之所以成为句子,不是因为有主语,有宾语,而是有谓语。表意未完除外。比如,“辟左右问之”,“辟左右”尽管有动词,但语意未完,“问”之前不用断开。

万变不离其宗,看清本质,明确考题指向,也就牵住了“牛鼻子”,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3.揣摩推敲法。

经常有这样的情况,老师一点就通,一讲就懂,但自己做题的时候,就是没有觉察没有发现原来如此。为规避此类问题的发生,须圈划重点,多推敲琢磨,切忌蜻蜓点水,浮光掠影。

比如,卷五第二道选择题,判断“感受那时的富国安民、地大物博的盛世氛围”中“富国安民”使用是否正确。初看没有毛病,稍加推敲显然是错的。“富国安民”和“地大物博”的结构是不一样的,定语内部有矛盾。“富国安民”中的“富”和“安”,有使动的意味,强调的是行为。此语境中强调的是“富”与“安”的事实,“国富民安”更为准确。

思考力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把多想想,再想想变成一种习惯,平时学习如此,临场应考亦如此。




表达:人靠衣装,佛靠金装


1.卷面整洁。

作文而言,尤其重要。某种意义上来讲,卷面胜过文章本身。我们喜欢一个人,最初一定不是因为她有香气的灵魂,而是因为她给人美好的初印象。一篇文章倘若面容憔悴全身邋遢,在和她进行深度交流前就惨遭淘汰,文章再好也错失了被发现认可的机会。

2.正向表达。

不要用否定的形式,尽量用正向的表述。简洁明快直奔主题,不要让阅卷老师去转化,进行二度理解。打个比方,答题的时候,与其说“不要做小动作”,不如直接讲“请看黑板”,后者比前者指向更清楚。要知道阅卷是很辛苦的,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是令人沮丧的,给别人添麻烦就是给自己添麻烦。

3.形神兼备。

有些考生的答案,不能说他是错的,阅卷老师也能感觉他是懂的,但就是给不了满分或者高分。这种情况在仿句题中表现得最为充分,阅卷老师一瞄就能感觉出优劣。真正好的仿句,须形神兼具。

形神兼具的要求,补写题中同样要落实到位。卷六第五题,讨论“艺术作品丑的类型”。“有些艺术作品”后面有一空格要求填写,考生的答案是“拥有丑的内容”,不能说错,但和参考答案“它们的题材或内容是丑”相比,还是有些境界上的距离,因为,空格隔两行有“有些艺术作品,内容或题材并不是丑”的表述,空格处完全可以借此推导出来。谨记,正确之上还有优秀和卓越。

假如前面的答案勉强可以接受,卷三的补写就容易抛弃主题离题万里啦。文段由两段文字组成,第二段后半部分:硅藻死后,这些外壳并不会遭到破坏,而是沉积到水底,经历上万年后逐渐演变成硅藻土。硅藻泥的主要成分就是硅藻土。从这个角度看,——。题目要求补写“从这个角度看”之后的空白处。很多考生已经没辙了,即便勉强写出来了,也是距离要求很远。第二段整段在讲硅藻土的形成,但第一段开篇说的是内墙装饰材料,若能关注到此,答案“硅藻泥的用料更天然环保”是在情理之中的。谨记,任何补写都是基于整体的,注重局部细节的同时,须发掘前后的关联。

说起表述,作文60分,最为集中,囊括了表述的全部要求。强烈推荐易中天先生1.13的微信推送《书要怎样写,才会有人读》。不得不承认,易先生确实是高人,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把道理讲得有趣透彻。尽管文章说的是写书的事,但高考作文的道理也一样。




规范:将心比心,以己度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希望的,往往也是别人期待的。自己希望看到怎样的答案,就要努力朝着那个方向去努力。

1.明确准确。

方向胜过一切,方向明确是首要目标,答题方向错了,答再多也是枉然。以语用题为例,卷六第六题,要求概括某《精选读本》的排版特点,卷三第六题,要求叙述上海外国语大学70年校庆logo的构图要素,这是完全不同的两道题,前者要求提炼,后者则要求全面罗列,如果不遵照指令作答,那就前功尽弃了。同样,某文段的作用与表达效果,答案的组织上也是有差异的,“效果”更多聚焦文段本身,“作用”除了考量本身外,可以放在上下文乃至全文来探讨。

明确了答题的方向,后续还有答案的准确性问题。文字组织似是而非,准确性得不到保障,答案同样没有价值。铺垫是常考的知识点,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往往不够具体泛泛而谈,须明确为下文什么铺垫,这样的阅读理解才是结合文本的,才是有效的。再比如,赏析本文的行文特色。何为行文特色,要从哪些角度切入?自然要从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法),文章章法,语言表达的维度入手,要体现语文学习的专业素养。

 2.完整辩证。

句子赏析,局部和整体,形式和内容;含义探究,个体(具体)和一般(宽泛),浅层和深层;道理阐述,感性和理性,正面和反面。

3.清晰系统。

注意答题的角度,要明确,这个答案是从哪个角度来的,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有角度的答案,自己清楚,阅卷老师也明白,而且能够全面答题。

以卷七第十一题为例。题目要求“概括花猫的特点”。如果考生这样作答:尊重信任主人,坦荡来去;爱孩子,讲卫生;有自己的尊严,被拒绝后独自离开。感觉如何?毫无疑问,有些凌乱!答案如果这种组织:待主人忠诚信任,对同类专情有爱,对自己自尊自爱。感觉如何?是不是格调更高些?


高考是当下最公正公平的考试,全国人民都在关注。总体而言,专家在命题的时候肯定是慎重的,理论上讲,每一道题都是有说法的,都是有出处有据可依的,绝不会有意逆天而行。研究分析试题,研读拆解答案,揣摩推测命题意图,定能动若观火,一览众山小。


本短文并非全面阐述高考复习,而是脚踩西瓜皮择要提醒,希望对女儿和即将参加高考的、未来要参加高考的小伙伴有些许的帮助。若能如此,多事之年也就有了意义。




杨春林, 杭州市优秀教师, 语文教学大赛全国一等奖。杭州市优秀班主任、杭州市首批名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 浙江班主任网络研修团队创始人。浙大等多所高校培训讲师,国培、省培授课教师。《班主任》 《新班主任》  等媒体封面人物, 浙江 2015 年教育新闻人物,著有 《变出品牌班级》等。

点一下“在看”的人都很好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