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请你支招:这孩子怎么了?

 杨春林的班 2021-03-25

「您在教育上有任何问题,欢迎留言」

点上方蓝标即可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


微信好友几近满员,但看到“想了解孩子心理”的申请,本能地点击通过了。社会转型,家长不易,孩子也活得艰难,健康快乐真的是幸福的事情。这个家庭的故事,进一步强化了我的这一理解。最大程度删减涉及隐私的内容,对案例进行简化分享如下,希望共同关注,珍惜自己当下的幸福,也给身处困境的家庭支招。




家长:老师,你好!孩子太叛逆啦,脾气很大,稍微重点的话都不能说,嫌我烦。压力大,要用药来解压。尤其晚上,叫她睡觉,就会喊这里疼那里疼,最严重的就是胸闷,胸痛,想吐。老师说在学校她很乖,而且老师安排的任务都能很好地完成。可是在家却判若两人。我也带去医院检查过,医生说没有器质性的毛病。

老师:你说的这个情况,确实和一般闹腾的孩子不一样,要引起关注。你写得很详细,但要作出判断,信息还是少了点。

家长:像这样的情况,会不会心理上有问题。家里有人,她都好好的,没人就不行。就说这里疼那里疼。

老师身体没有问题,心理上的问题可能性极大。

家长:总体上来说,还是比较乖的。有的时候也很关心我,但有的时候又非要折腾我。

老师:家里的情况如何?

家长:最近,因为生意,家里经济困难,生活也有压力。会不会是以前过得太安逸,前后反差大所致?

老师:学校里有人欺负她吗?你们经常把压力给她吗?

家长:以前听说过,有人老说她,我们也跟她沟通过,现在的孩子攀比太强。

老师:家庭和睦,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障,还是要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否则,孩子会担心被抛弃,会表现得比较“作”以引起关注。时间久了,容易习惯成自然。

老师在学校很乖,可能是表象,真实的信息是离同伴比较远。能和孩同伴打打闹闹,有时比乖更好。

家长:是的,说出来比闷在心里好。今年网课后,她都不愿意下楼玩,我也没有太多时间陪着,这可能也是原因。

老师在学校没有得到充分释放,于是在家闹腾,总得有个出口,对吧?

家长:老师也是这样说的,在学校拘束,在家就没有那么多拘束啦。

家长:我们应该满足他的要求吗?她喜欢去**玩。不过,里面太贵,带她去的次数也少。

老师合理的要求,可以满足,过分的要求,也要拒绝。陪陪她,关心她,比满足要求更重要。

家长:我会试着好好多陪陪她,因为一个人带两个,真的也有时真没时间,小的也要精力对付。

老师:辛苦的。

家长:是不是对她关心太少,而且又处于青春期的原因?

老师情绪尽量平和,不要太激烈,用自己良好放松的情绪,去影响感染她。

家长:嗯呢。

老师:男孩女孩啊?

家长:女孩。小孩子喜欢吃些路边摊,我经常不给吃的。因为我们本来就早熟,在打抑制针,都打一年多了。

老师:女孩心思细腻也敏感,没这么严重吧?医生让你打的?

家长:她真的是多疑,又敏感。是的,医生让我们打的。现在很多孩子早熟,发育早。所以,外面吃饭店我都很少带去,多数我自己做。

老师孩子敏感多疑,更需要我们家长要言行一致。自己做饭,健康,挺好的。

家长:对了,她哭闹难受过后也会说,你就是老说我,不关心我,别人重要她不重要。也许我们家长,有些做法真的不好。我也在慢慢改,跟她说话,应该委婉些。

老师:有点数了,是不是你关心她少了?小的是不是儿子?

家长:是的,她就说我对弟弟好。

老师:不经意间,你给了她这样的信息。

家长:其实弟弟比较乖,做的不对,一样收拾。

老师或许,在我们心中,是一视同仁的,没区别对待,但孩子会感觉你不重视。你要努力一碗水端平。

家长:其实,她用的吃的都比弟弟好。

老师:未来,弟弟可能也会说,你重视姐姐。

家长:是的,今天早上说,我就宠姐姐。她说不舒服,你就会关心她。

老师有点眉目了,争宠,爱的争夺战,可能性很大。

家长:但是,看她真的难受,比如说想吐,吐不出来,在那干呕。

老师:心理问题引发身体反应,有这种可能,建议咨询更专业的心理医生。

家长:如果我们大家都慢慢协调,会不会有反转?

老师:当然会好,要相信医生。

家长:她不会跟我去看心里医生的。

老师:她不去,你可以自己去,听听医生怎么说。

家长:待他爸爸忙好手上的工作,和我一起照顾他们。我们这样做,对她会有帮助的吧?

老师会有帮助,但,和他们怎么相处,注意每一个教育细节,更加重要。陪伴不是抽象的口号,陪伴是具体的。

家长:好的,会注意的。

【结束语】孩子的问题怎么产生的,在我看来,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可能有夫妻关系不协调的因素,可能有家庭经济状况滑坡的因素,可能有二胎放开两孩争宠的因素,可能有同学关系处理不好的因素,可能有生命成长带来身心冲突的因素,也可能有疫情居家给身心带来影响的因素。抚养一个孩子长大成人真的不容易,对家长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提高育儿能力,让自己切实具备上岗资格,或许是唯一的出路。 也请专业人士支招,给类似这样的家庭支招,帮助他们摆脱困境。





杨春林, 杭州市优秀教师, 语文教学大赛全国一等奖。杭州市优秀班主任、杭州市首批名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 浙江班主任网络研修团队创始人。浙大等多所高校培训讲师,国培、省培授课教师。《班主任》 《新班主任》  等媒体封面人物, 浙江 2015 年教育新闻人物,著有 《变出品牌班级》等。

█ 交流/约稿/咨询请联系杨春林老师(微信号:zjjsycl)

█ 问题求助,分享感受,请在公众平台(hzycl2016)留言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