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1岁的吴宇森,用《追捕》证明他仍是拍枪战片的NO.1

 光影新天地 2021-03-25

吴宇森是香港枪战片的一个符号、一座里程碑,每每想起他的《英雄本色》、《喋血双雄》总能让精神为之一振。但是回想一下,在《辣手神探》止呕,吴宇森去了好莱坞,之后华语片又拍了《赤壁》系列和《太平轮》,已经有20多年没拍过正经的枪战片了!所以当71岁高龄的吴宇森重拾《追捕》,预告片中的枪战戏就已经把我看燃了。

71岁的吴宇森,用《追捕》证明他仍是拍枪战片的NO.1

没错,《追捕》只要枪战戏拍的好我就满足,这是我对吴宇森的最大期待。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基于版权原因,《追捕》在剧情方面可发挥的空间不大,有珠玉在前,杜丘被诬陷,一边逃亡一边摸清真相,最终战胜反派还自己一个清白,这样的路数基本是不会有太大变化了,重要的其实是中日演员合作,以及画面的呈现。

71岁的吴宇森,用《追捕》证明他仍是拍枪战片的NO.1

结果证明了吴宇森宝刀未老,《追捕》的枪战、动作戏能够满足影迷的诉求。首先是气氛的烘托和细节上的把控。多数枪战片只有子弹乱飞的大场面,但吴宇森的枪战戏里你总能看到情义与江湖。开篇不久第一场枪战戏就值回了票价,杜丘误入居酒屋,意欲出手相助的那一瞬间让观众看到了江湖;杜丘和矢村“联手”在房间内大杀四方,一直到进医院时矢村让里香解开手铐,观众看到了情义;同时,吴宇森也没能免俗,杜丘和矢村两个人的打斗戏中,观众看到了有意向性的白鸽。其实枪战片最重要的不是“形”,而是“神”,《追捕》的突破不在故事,而在于吴宇森将自己的风格,自己对江湖、侠义的理解,将粉丝们想要的东西成功注入到电影中,这就是最大的突破。

71岁的吴宇森,用《追捕》证明他仍是拍枪战片的NO.1

之前和《英雄本色》的摄影黄永恒老师聊天,谈及他最想合作的导演,他毫不迟疑的回答吴宇森,接着和我聊起了两个人在《英雄本色》中的合作,我才知道之前看《英雄本色》只不过是看热闹。八九十年代流行拍警匪枪战片,但吴宇森是所有其他导演学习的对象,比如子弹打到墙上留下弹孔的特写镜头,多数剧组为了提升效率会用一块石膏板,装上反应弹应付了事,只有吴宇森最讲究,他要求在真实的墙面上打孔,将反应弹放进去,再重新刷上油漆,效果更真实。同样都是枪战戏,吴宇森从来都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71岁的吴宇森,用《追捕》证明他仍是拍枪战片的NO.1

所以这次看《追捕》,我也特别留意了细节,感觉到吴宇森虽然年龄大了,但仍旧保持着对电影的初心和热诚,从第一场紫雨、红霞执行暗杀任务,到后面杜丘和矢村的数度交锋,再到结尾药厂的枪战高潮,枪战场面有了充分发挥,并且每一场枪战戏都会有不同的创意,由剧情穿插而来,打的有因有果。另外,吴宇森在每一个小细节都做的近乎完美,子弹穿过玻璃的状态,射入人身体后反应弹应该有的效果,甚至于桌子上道具的搭配,慢镜的穿插运用,都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可以说,通过《追捕》,吴宇森再一次告诉观众,他才是枪战片的NO.1。在这个基础上,影片还附赠了快艇水上追逐、盘山路飙车等戏份,平心而论,快艇戏拍的很燃,也很稳,不过追车戏略微差强人意,看了片尾字幕发现是日本团队,如果是香港团队会更好一些。

71岁的吴宇森,用《追捕》证明他仍是拍枪战片的NO.1

当然,吴宇森在创作手法上还是在不断变化的,和《英雄本色》年代纯粹的男人戏相比,《追捕》多了柔软和平衡,做到了更符合女性观众的口味,也让我颇感意外。电影中没有过多提及男女情爱,保住了贯穿全片的江湖和侠义范儿,除了张涵予和福山雅治的男男配,另一组河智苑和吴飞霞的女女配,导演对两个人的人物关系、背景着墨不多,但阴阳两隔的段落,以及河智苑身份上的转变还是能带给人一些触动。另外,没想到我很喜欢的国村隼也在电影里,算是一个小惊喜了。

71岁的吴宇森,用《追捕》证明他仍是拍枪战片的NO.1

《追捕》不是完美的电影,但吴宇森还是在招牌的枪战戏上力求完美,也是继《辣手神探》之后,能让影迷最满足的一次回馈,我是看吴宇森电影长大的那代人,支持他的电影,不需要更多理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