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达摩《绝观论•空理自证分第二十四》

 心理咨询诊所 2021-03-25

【原典】

缘门问曰:“如是毕竟空理,当于何证?”

 入理曰:“当于一切色中求,当于自语中证。”

 问曰:“云何当于一切色中求、当于自语中证?云何色中求、云何语中证?”

 答曰:“空色一合,语证不二也。”

 问曰:“若一切法空,何为圣通凡壅?”

 答曰:“妄动故壅,真静故通。”

 问曰:“既实空者,何为受薰?若既受薰,岂成空也?”

 答曰:“夫言妄者,不觉忽而起,不觉忽而动。其实空体中,无有一法而受薰。”

 问曰:“若实空者,一切众生即不修道。何以故?自然性是故。”

 答曰:“一切众生若解空理,实亦不假修道。只为于空不空,生于有惑。”

 问曰:“若如此者,应离惑有道。云何言一切非道?”

 答曰:“不然。非惑即是道,非离惑是道。何以故?如人醉时非醒,醒时非醉。然不离醉有醒,亦非醉即是醒也。”

 问曰:“若人醒时,致醉何在?”

 答曰:“如手翻覆,若手翻时,不应更问手何在。”

达摩《绝观论·空理自证分第二十四》

【探玄】

舒州太平慧勤佛鉴禅师。僧问:“如何是佛?”师曰:“吃饭嚼着沙。”

慈受深禅师颂曰:

“吃饭咬着沙,隐落第三牙。

春风才过后,拄杖亦开花。”

俗话说: “无心插柳柳成荫,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是道,绝观忘守,涅槃佛最为殊胜光明、圆融无碍,境界非境界,若此而已。

达摩《绝观论·空理自证分第二十四》

第一段探玄

一、缘门问曰:“如是毕竟空理,当于何证?”

修持六度波罗蜜法门,是言证有望也。若顿悟菩提,则可参访禅宗大善知识,给予格外提持,当下见性,即无修无证,本然恒空如是。所修皆假,本愿功德具在,无心是道,发光发热不停矣!

达摩《绝观论·空理自证分第二十四》

 二、入理曰:“当于一切色中求,当于自语中证。”

一切色非心,无心是道。自语为心,即心即佛。如此简单。红尘里折腾都不容易,最容易是做佛,本然即是也。

见色明心快,红尘不染尘。

相非实相是,相外亦无人……

达摩《绝观论·空理自证分第二十四》

第二段探玄

  一、问曰:“云何当于一切色中求、当于自语中证?云何色中求、云何语中证?”

多问问,以了心。问即心,问即为色中求,色中求才问。自语向外问,语中自有心中证。反问回头是,色外岂存心?时光问即止,从此不留春。清净话烦恼,元素本涅槃。有缘者拿起此问,无心去问身边人,各个都是大善知识,就怕你不信尔。

达摩《绝观论·空理自证分第二十四》

 二、答曰:“空色一合,语证不二也。”

色空之间,无间道而已,亲密一体,问亦不离别,不问也不合一。有心有合,无心无不遍布之合,无为法身本来如是。

语证不二,是圣言量,不是心外有圣有证,而是问者自心当下即如此,不相信自己就是梦想颠倒。即心即佛,当然语证不二。活出一个我,当然背离佛。佛还在,你是谁?

达摩《绝观论·空理自证分第二十四》

第三段探玄

 一、问曰:“若一切法空,何为圣通凡壅?”

在二元对立当中,问个一切法空,幻想圣人通达无碍和凡夫之人的道路闭塞,交通拥堵,都是颠倒梦想为主,见相死于相,见人死于人,见句死于句下。闻法即被法缚。

达摩《绝观论·空理自证分第二十四》

 二、答曰:“妄动故壅,真静故通。”

凡夫贪嗔痴三毒,加上六贼加油,起心动念之间,丧身失命了也。妄动真心,意识故壅塞而已。真静者,“净极光通达,别有一层天。” 真静即真通,识心达本,圆通一切,无所不通也。通心通法,通宗通教,大乘气象,一切大成矣!

达摩《绝观论·空理自证分第二十四》

第四段探玄

 一、问曰:“既实空者,何为受薰?若既受薰,岂成空也?”

受薰是不受而受,非动心也。空是时空,非修证也。受即空,熏亦空,何须害怕空?就连害怕亦空。躲不过空,故不须问任何法空不空,一切空尽,毕竟空尔。

达摩《绝观论·空理自证分第二十四》

 二、答曰:“夫言妄者,不觉忽而起,不觉忽而动。其实空体中,无有一法而受薰。”

法法不相交,缘缘不代替,都是各无所知,所谓“交芦”之譬喻是也。芦苇互相依靠在一起,也是外在的相触,不是内在的能量互换。妄想尘劳,都是一心,不二法门,何有第二根芦苇?二,就是两个一,万,就是一万个一,永远没有二,何况千百万亿,都是一。言有受薰,也是“二而不二”,还是一而已。一切即一,一即一切。

达摩《绝观论·空理自证分第二十四》

第五段探玄

 一、问曰:“若实空者,一切众生即不修道。何以故?自然性是故。”

在念头上转念,故要把空性见和众生业力相对待,而自以为是个问题,都是庸人自忧而已。严重的是,真如所问,那样,众生都不用修道了,本乎自然,成为天然外道,为佛所斥责过了,亦不得活。

修其不用修,证其不用证。必然如此,难行能行,难成能成,才是真实利益啊!切记。

达摩《绝观论·空理自证分第二十四》

 二、答曰:“一切众生若解空理,实亦不假修道。只为于空不空,生于有惑。”

圣人境界,了了分明,知众生本空而各自不空,生于有感,顺应感受,时好时坏,都是有为法,都是生灭法,虚妄不实之心所造作业障而已。业障深重一本空。就这莫妙其明,看你怎么办?怎么悟?

达摩《绝观论·空理自证分第二十四》

第六段探玄

 一、问曰:“若如此者,应离惑有道。云何言一切非道?”

以其乱问,反问回去,自理知亏,就是妙解真如也。迷惑也是道,不是迷惑去别求什么道。道不是修出来的。修道人莫于道生念头,才是根器上乘也。

达摩《绝观论·空理自证分第二十四》

 二、答曰:“不然。非惑即是道,非离惑是道。

迷惑不知道,道亦在。不迷糊哦,非惑即是明白人,当然是道。不是要离惑才是道。离惑的人是心,心为可道。惑是非常道。道,可道,非常道,都是一体三身,体相用一如。言三非三,一心三观。三观一心。道,惑,非惑,三者一体,故不用起心动念。心不住,不执……

达摩《绝观论·空理自证分第二十四》

三、何以故?如人醉时非醒,醒时非醉。

迷惑与清醒,就如同大酒包,喝醉酒时迷惑了。酒劲过了又清醒了。还是一个人。不能把醉人当个人,把醒来人,当成另一个人。乾坤无二我,天地本一人。

达摩《绝观论·空理自证分第二十四》

四、然不离醉有醒,亦非醉即是醒也。”

醉和醒亦不二。凡夫之人以为离醉有醒,离醒有醉。或者,其还会以为:人不醉酒,就是清醒。这些都是浮皮潦草的浅薄之见。这些都是着相说法,不得真诠,还是有点二。真如佛性本然,非一非二。

达摩《绝观论·空理自证分第二十四》

第七段探玄

 一、问曰:“若人醒时,致醉何在?”

凡夫之人意识心炽盛,故有此问。圣人醒醉不二。凡夫言醒,是异于醉而说的,心中是存在固执的二元对立之想法的。故需要找个书法家写个条幅:“难得糊涂。” 在糊涂中合一。其实,糊涂和不糊涂,也是不二的。醒人在醉中,好比圣人在红尘里。醉人在醒中,好比凡夫之人在真心襁褓里,等待成熟。自心如何,冷暖自知。

达摩《绝观论·空理自证分第二十四》

 二、答曰:“如手翻覆,若手翻时,不应更问手何在。”

明白人一切简单了。醒醉一人,如同一只手,张开是手,合拳也是手。不论是拳还是掌,都是一只手。不须见掌,见拳,还要去寻找手在哪里?

迷惑颠倒梦想为主,也是清醒在演节目。等他开悟成佛,你会发现,他在逗你玩呢!

苏东坡云: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证悟禅师曰:

“东坡居士太饶舌,声色关中欲透身。

溪若是声山是色,无山无水如愁人。”

张轼居士云:

“闻声见色语如常,熟察精粗理自障。

脱似虚空藏碧落,曾无少剩一毫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