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部分甲亢患者131-碘治疗后抗体会增高,如何解释?

 ai如流星 2021-03-25

甲亢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简称,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体内甲状腺激素增多引起的一种多系统的综合征,包括:高代谢症群,弥漫性甲状腺肿,眼征,皮损和甲状腺肢端病。

甲亢的治疗方法包括:内科药物治疗,131-碘治疗,手术治疗,这三种治疗方案有各自的适应症及优缺点。

131-碘治疗甲亢是一种方便、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在欧美国家已作为甲亢治疗的首选。

有部分患者在甲亢治疗过程中,会出现抗体增高的现象,而且部分人在治疗后比治疗前更高。

对于这 个问题可做如下解释:

131-碘治疗甲亢的原理:131-碘通过口服后,经过血液循环,绝大部分131-碘聚集于甲状腺内;在甲状腺细胞内滞留期间,131-碘发生衰变,释放出β射线,运用射线的辐射作用,使部分功能亢进的甲状腺组织受到损伤和破坏,从而使甲状腺功能下降,释放甲状腺激素减少 ,达到治疗甲亢目的。在此过程中出现如下反应:

1 131-碘的作用,部分甲状腺细胞在射线生物效应的作用下 ,细胞的完整性受到破坏 ,细胞内容物如甲状腺球蛋白、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等释放到血液中;

2)部分坏死的细胞裂解 ,其含有膜受体的细胞碎片也会进入血液中。

3)在正常生理情 况下,这些来自于自身甲状腺组织的细胞碎片和细胞内容物含量是极微或没有的,对于机体的免疫系统而言, 是不会将其视为异物进行攻击的;但这些物质的含量一旦出现升高 ,就会被视为外源性生物成分或异种蛋白即免疫刺激物抗原。针对这些自身抗原 ,就会产生大量抗体。

 以上情况表明,由于有 131 -碘治疗所导致的甲状腺组织细胞的破坏,而且坏死的细胞组织成分进入血液,才产生了相应的抗体,这是机体正常的免疫反应而已。

也可以认为,131 -碘治疗后抗甲状腺自身抗体的升高是治疗有效的标志。因为从其产生机制证实了有甲状腺组织的破坏,表明治疗已有了初步疗效。甲亢 131 -碘治疗后出现自身抗体升高的发生率约在 30 %80 %

有些病人没有出现抗体增高,主要考虑是自身免疫反应的个体差异。临床上甲状腺自身抗体升高出现的 时间大多在131-碘治疗后的早期,以后逐渐下降 ,一般在一年以后恢复正常水平。

出现这种情况的患者要定期复查,若甲状腺自身抗体呈持续性升高 ,则提示今后发生甲状腺机能减退的几率要高。

因此,建议131 -碘治疗前一定要检测抗甲状腺自身抗体,如TSH受体抗体(TRAb),甲 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等。如果检测抗体结果为阳性者,给予131碘治疗时宜适当减少用药剂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