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彤云:皮肤病临床常用方剂

 昆山同德堂邹医 2021-03-25

附:皮肤病临床常用方剂

1.枇杷清肺饮

出处:《医宗金鉴·外科心法》。

组成:人参、枇杷叶、生甘草、黄连、桑白皮、黄柏。

功用:疏风宣肺清热。

主治:粉刺或酒渣鼻(肺经风热证)。

2.连翘败毒丸

出处:《六科准绳》。

组成:连翘、防风、白芷、黄连、苦参、薄荷、当归、荆芥穗、花粉、甘草、黄芩、赤芍、柴胡、羌活、麻黄、黄柏、地丁、大黄、金银花。

功用:清肺热,凉血解毒。

主治:粉刺(肺经血热证)。

3.健脾除湿汤

出处:《简明中医皮肤病学》。

组成:生薏苡仁、生白扁豆、山药、芡实、枳壳、萆薢、黄柏、白术、茯苓、大豆黄卷。

功用:益气健脾,利湿解毒。

主治:粉刺(脾虚湿蕴证),顽癣(脾湿不运、外感风邪证)。

4.茵陈蒿汤

出处:《伤寒论》。

组成:茵陈、栀子、大黄。

功用:清热利湿解毒。

主治:粉刺(胃肠湿热证),面游风(脾胃湿热证)。

5.黄连解毒汤

出处:《外台秘要》。

组成:黄连、黄芩、黄柏、栀子。

功用:泻火解毒。

主治:粉刺(胃肠湿热证),热疮(肺胃湿热,兼感外邪证),水疥(湿热证)。

6.丹栀逍遥散

出处:《证治准绳》。

组成:牡丹皮、栀子、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薄荷、炙甘草。

功用:疏肝解郁。

主治:粉刺(肝郁气滞证)。

7.六味地黄丸

出处:《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

功用:滋肾泻火,调理冲任。

主治:粉刺(冲任不调证)。

7.二至丸

出处:《扶寿精方》。

组成:女贞子、旱莲草。

功用:滋补肝肾,调理冲任。

主治:粉刺(冲任不调证)。

10.桃红四物汤

出处:《玉机微义》。

组成:桃仁、红花、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

功用:养血活血。

主治:粉刺(血瘀痰结证)。

11.凉血五花汤

出处:《简明中医皮肤病学》。

组成:红花、凌霄花、鸡冠花、野菊花、玫瑰花。

功用:清热凉血解毒。

主治:酒渣鼻(脾胃积热证)。

12.海藻玉壶汤

出处:《外科正宗》。

组成:海藻、贝母、陈皮、昆布、青皮、川芎、当归、连翘、半夏、甘草、独活、海带。

功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主治:酒渣鼻(寒凝血瘀证)。

13.消风散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荆芥、防风、当归、苦参、苍术、蝉蜕、胡麻仁、牛蒡子、知母、煅石膏、木通、甘草。

功用:祛风清热,养血润燥。

主治:面游风(风热血燥证)。

14.当归饮子

出处:《济生方》。

组成: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防风、荆芥、白蒺藜、何首乌、黄芪、甘草。

功用:祛风清热,养血润燥。

主治:面游风(风热血燥证),瘾疹(血虚风热证及气血失和证)。

15.参苓白术散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山药、莲子肉、白扁豆、砂仁、薏苡仁、桔梗、大枣、甘草。

功用:健脾除湿。

主治:面游风(脾胃湿热证)。

16.龙胆泻肝汤

出处:《医方集解》。

组成: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生甘草。

功用:清肝泻火。

主治:顽癣(肝郁化火证),蛇串疮(肝经郁热、热重于湿证)。

使用注意:本方药物多为苦寒之性,内服每易伤脾胃,故脾胃虚寒和阴虚阳亢之证,多服、久服皆非所宜。

17.全虫方

出处:《简明中医皮肤病学》。

组成:全蝎、皂角刺、猪牙皂角、刺蒺藜、炒槐花、威灵仙、苦参、白鲜皮、黄柏。

功用:除湿解毒止痒。

主治:顽癣(脾湿不运,外感风邪证),湿疮,牛皮癣,马疥(湿热聚结证)。

18.止痒合剂

出处:《简明中医皮肤病学》。

组成:防风、当归、首乌藤、苦参、白鲜皮、刺蒺藜。

功用:养血疏风,润燥止痒。

主治:顽癣(血虚风燥证)。

19.逍遥散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柴胡、白芍、当归、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薄荷。

功用:疏肝理气调经。

主治:黧黑斑(肝郁气滞证)。

20.补中益气汤

出处:《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黄芪、甘草、人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

功用:补中益气,摄血调经。

主治:黧黑斑(脾失统摄证)。

21.归脾汤

出处:《正体类要》。

组成:人参、黄芪、茯神、酸枣仁、白术、龙眼肉、当归、远志、木香、甘草、生姜、大枣。

功用:健脾益气,养血调经。

主治:黧黑斑(脾失健运证)。

22.归肾丸

出处:《景岳全书》。

组成: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当归、枸杞、杜仲、菟丝子。

功用:补肾养血,填精益髓。

主治:黧黑斑(肾阴虚证)。

23.金匮肾气丸

出处:《严氏济生方》。

组成: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官桂、炮附子、川牛膝、车前子。

功用:温肾助阳,化瘀消斑。

主治:黧黑斑(肾阳虚证)。

24.玉屏风散

出处:《医方类聚》。

组成:防风、黄芪、白术。

功用:益气固表。

主治:瘾疹(阳虚风寒证或气血失和证)。

25.麻黄方

出处:《简明中医皮肤病学》。

组成:麻黄、杏仁、干姜皮、浮萍、白鲜皮、陈皮、丹皮、白僵蚕、丹参。

功用:祛风散寒。

主治:瘾疹(阳虚风寒证)。

26.多皮饮

出处:《简明中医皮肤病学》。

组成:地骨皮、五加皮、桑白皮、干姜皮、大腹皮、白鲜皮、粉丹皮、赤苓皮、冬瓜皮、白扁豆皮、川槿皮。

功用:健脾消导,散风除湿。

主治:瘾疹(风湿蕴阻证)。

27.桑菊化疣汤

出处:《美容中医学》(2012版全国美容主诊医师教材)。

组成:桑叶、菊花、木贼、香附、连翘、薏苡仁、板蓝根。

功用:疏风清热,利湿消疣。

主治:扁瘊(风热毒蕴证)。

28.柴胡郁金汤

出处:自拟经验方。

组成:柴胡、枳壳、白芍、香附、郁金、灵磁石、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旋覆花、甘草。

功用:疏肝镇肝,软坚散结。

主治:扁瘊(肝旺血燥证)。

29.柴胡疏肝散

出处:《医学统旨》。

组成:陈皮、柴胡、川芎、枳壳、芍药、炙甘草、香附。

功用: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主治:蛇串疮(肝郁气滞证)。

30.金铃子散

出处:《太平圣惠方》。

组成:金铃子、玄胡。

功用:疏肝泄热,活血止痛。

主治:蛇串疮(肝郁化火证)。

31.除湿胃苓汤

出处:《简明中医皮肤病学》。

组成:苍术、厚朴、陈皮、猪苓、泽泻、赤茯苓、白术、滑石、防风、山栀子、木通、肉桂、生甘草。

功用:清热燥湿,健脾燥湿,和中利水。

主治:蛇串疮,湿疮,牛皮癣(脾湿内蕴,湿重于热证)。

32.活血散瘀汤

出处:《简明中医皮肤病学》。

组成:苏木、赤芍、白芍、红花、桃仁、鬼箭羽、三棱、莪术、木香、陈皮。

功用:活血散瘀。

主治:蛇串疮(湿热未清,气滞血瘀证),白疕(血瘀证)。

33.一贯煎

出处:《续名医类案》。

组成:北沙参、麦冬、地黄、当归、枸杞、川楝子。

功用:滋阴疏肝。

主治:蛇串疮(火热伤阴,余热未清证)。

34.补阳还五汤

出处:《医林改错》。

组成: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

功用: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蛇串疮(气血两虚,经络阻滞证)。

35.清热除湿汤

出处:《简明中医皮肤病学》。

组成:龙胆草、黄芩、白茅根、生地、大青叶、车前草、生石膏、六一散。

功用:清热除湿凉血。

主治:湿疮(湿热浸淫证),四弯风(风湿热蕴证)。

36.除湿止痒汤

出处:《简明中医皮肤病学》。

组成:茯苓皮、生白术、黄芩、栀子、泽泻、茵陈、枳壳、生地、竹叶、灯心、生甘草。

功用:健脾除湿止痒。

主治:湿疮,四弯风(脾虚湿蕴证)。

37.养血润肤饮

出处:《外科证治》。

组成:生地、熟地、当归、黄芪、天冬、麦冬、桃仁、红花、花粉、黄芩、升麻。

功用:养血润肤,滋阴生津。

主治:湿疮(血虚风燥证)。

38.导赤散

出处:《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生地黄、木通、生甘草、竹叶。

功用:清心利水养阴。

主治:热疮(心火炽盛,兼感外邪证)。

39.人参固本汤

出处:《寒温条辨》。

组成:人参、熟地、生地黄、当归、杭菊、天冬、麦冬、五味子、陈皮、知母、炙甘草。

功用:滋养肺胃,兼输肾水。

主治:热疮(气阴两伤证)。

40.四物消风散

出处:《医钞类编》。

组成:当归、川芎、赤芍、生地黄、荆芥、防风、白鲜皮、蝉衣、柴胡、薄荷、独活、大枣。

功用:活血化瘀,疏风止痒。

主治:马疥,赤游风(血瘀风燥证)。

41.滋补肝肾丸

出处:《简明中医皮肤病学》。

组成:当归、熟地黄、何首乌、女贞子、墨旱莲、五味子、北沙参、麦冬、续断、陈皮、浮大麦。

功用:滋补肝肾,养血柔肝。

主治:白驳风(肝肾阴虚,气血失和证)。

42.神应养真丹

出处:《宣明论》。

组成:羌活、木瓜、天麻、白芍、当归、菟丝子、熟地、川芎。

功用:养血生发,驱风益阴。

主治:斑秃,白驳风(风盛血燥,不能荣养证)。

43.凉血活血汤

出处:《简明中医皮肤病学》。

组成:生槐花、紫草根、赤芍、白茅根、生地、丹参、鸡血藤。

功用:凉血活血,清热解毒。

主治:白疕(血热证)。

44.养血解毒汤

出处:《简明中医皮肤病学》。

组成:鸡血藤、当归、土茯苓、生地、山药、威灵仙、蜂房。

功用:养血润肤,除湿解毒。

主治:白疕(血燥证)。

45.桑菊饮

出处:《温病条辨》。

组成:杏仁、连翘、薄荷、桑叶、菊花、桔梗、生甘草、芦根。

功用:宣肺疏风清热。

主治:水疥(风热证)。

46.小儿香橘丹

出处:《景岳全书》。

组成:茯苓、苍术、白术、橘皮、香附、山药、法半夏、白扁豆、薏米、莲肉、枳实、厚朴、山楂、神曲、麦芽、砂仁、泽泻、甘草、木香。

功用:调理脾胃,消食止泻。

主治:水疥(食滞证)。

47.白驳丸

出处:《简明中医皮肤病学》。

组成:鸡血藤、首乌藤、当归、赤芍、红花、黑豆皮、防风、白蒺藜、陈皮、补骨脂。

功用:补益肝肾,活血祛瘀,养血驱风。

主治:白驳丸(气血失和证)。

48.通窍活血汤

出处:《医林改错》。

组成:赤芍、川芎、桃仁、红枣、红花、老葱、鲜姜、麝香。

功用:活血化瘀,通窍活络。

主治:白驳丸(经络阻滞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