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家法”谈起,我们现在怎样做父母 | 宇帆·早茶夜读

 早茶夜读 2021-03-25

作者供职于某出版机构

01

《红楼梦的法律世界》中的“家法”一章,开篇就以宝玉挨打一段为例,以证《红楼梦》对动用家法的场景的描写之精彩绝伦。得知宝玉得罪忠顺亲王府,又被贾环告知金钏儿是因受宝玉欺侮而死,贾政气得“面如金纸”,“喘吁吁直挺挺”坐在椅子上,满脸泪痕,“咬着牙狠命”打了宝玉三四十下板子。面对贾母的维护,贾政“忙跪下含泪”说道,自己教训儿子,也是为了“光宗耀祖”。

在这里,贾政之所以要打死宝玉,与其说是作为父亲对儿子寄予厚望却“怒其不争”,不如说是一个大家长认为宝玉之过会“祸及家族”,会给贾府带来灾祸,所以要动用家法,向祖宗告罪。这是贾政作为贾府当家人的一种责任感,以及他长期浸润官场所培养出来的忧患意识所致。所以,在《红楼梦》中,贾政和宝玉之间的父子情常常显得极为淡薄。作者尹伊君提到,很多现代的青年读者不喜欢贾政,不仅因为他迂腐的性格,主要还是他对待宝玉的态度,动不动就是一顿训斥。但贾政一点都看不上贾宝玉吗?也不见得。至少,“贾政一举目,见宝玉站在跟前,神采飘逸,秀色夺人”,他对宝玉的长相还是认可滴。

古代士人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贾府下一代的接班人,后两者先不谈,宝玉至少得先“修身”“齐家”吧。结果他倒好,尽是去做些跟“博取功名”无关的诗词歌赋,吟咏唱和,这次还闯下大祸,贾政即使对他的才情有所认可,恐怕也远远抵不过作为当家人对家族未来继承者不堪大任的担忧。豪门望族,家法越严,规矩越多。父亲渐渐地相当于家法的代言,父子关系,变成家族血脉和宗族祖宗之间的关系,你享受了我家族的荣耀,给你的光鲜奢华,你也有必要为这样的家族名望作出贡献。你的行为对你自己的影响是好是坏不重要,重要的是对家族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所以,这样的父子关系,也就只能是“齐家”之典范的《颜氏家训》所主张的“父子之严,不可以狎”。

但家法能实施吗?随着贾母出场,贾政立马“上前躬身赔笑”,“忙跪下含泪”解释。无论贾政和贾母的关系如何,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贾政,极为重视“孝道”。《红楼梦的法律世界》中的“十恶”一章提到,“不孝”属于《清律》所规定的“十恶”条之一,我们常说“十恶不赦”,也就是犯了十恶条就不能被饶恕。作者认为,曹雪芹对《红楼梦》整个情节发展的构思,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对贾府“不孝”儿孙行为的揭露,揭示这个大家族衰败的必然趋势。像贾珍、贾蓉那般“热孝在身”,还开怀畅饮、尽情作乐,是大忌,是对祖宗的不孝,属于“越礼灭情之甚者”,也预示着贾府的衰落。说回来,在这里,面对贾母的实力维护,贾政不能“不孝”,所以贾母的护短,不仅让贾政没了作为父亲的权威,实际上也让家法废弛,形同虚设。

02

家法是一种适用于家族自治的“法”,随着家庭形态的演化,以前治理家族/宗族的那套规范也产生了变化,但家法所带来的某些影响还是存在的。正如作者所说,因为《颜氏家训》在教育上的作用得到验证,主张“父子之严,不可以狎”,以及“笞怒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因此中国历来的教育方式,信奉的就是“严父慈母”和“棍棒底下出孝子”。即使是时代变了,我们现在也有了更多的比如要平等对话,要尊重,要引导等不同的教育子女的方式,但是,“严是爱,宽是害”这样的教育理念,也仍然在现代的家庭和学校教育中流行着——至于是不是“屡屡被实践证明不无道理”我存疑。

1919年11月,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里面的一些观点,在今天仍然值得深思,而他的儿子海婴,要在十年后,才会在上海出生。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好的亲子观都发轫于还没做父母之前。(开玩笑开玩笑。)父母只是一个身份,是否有启人的教育理念、亲子观,这要看人,跟做没做父母关系有这么大么?成为父母带来的是经验,并不是某年某月某日在医院成为了父母的那一刻,智商就得到了飞越式的增长。有些人在各方面都是学霸,业务能力出色,可偏偏在做父母这件事上就是不擅长,或者他的教育观就是有问题;有些人工作平平,还是大众口中的“渣男渣女”,那他们做不了好父母吗?不见得。总之,总是拿“你没做过父母,你不懂”来彰显自己的父母身份的权威性,不是自以为是,就是黔驴之技。

鲁迅谈到自己写这篇文章的本意,“其实是想研究怎样改革家庭,又因为中国亲权重,父权更重,所以尤想对于从来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父子问题,发表一点意见”,实际上,这篇文章拿到今天也可以谈“如何做父母”,鲁迅写道,

生物的个体,总免不了老衰和死亡,为继续生命起见,又有一种本能,便是性欲。因性欲才性交,因有性交才发生苗裔,继续了生命。所以食欲是保存自己,保存现在生命的事;性欲是保存后裔,保存永久生命的事。饮食并非罪恶,并非不净;性交也就并非罪恶,并非不净。饮食的结果,养活了自己,对于自己没有恩;性交的结果,生出子女,对于子女当然也算不了恩。——前前后后,都向生命的长途走去,仅有先后的不同,分不出谁受谁的恩典。
可惜的是中国的旧见解,竟与这道理完全相反。夫妇是“人伦之中”,却说是“人伦之始”;性交是常事,却以为不净;生育也是常事,却以为天大的大功。人人对于婚姻,大抵先夹着不净的思想。亲戚朋友有许多戏谑,自己也有许多羞涩,直到生了孩子,还是躲躲闪闪,怕敢声明;独有对于孩子,却威严十足。这种行径,简直可以说是和偷了钱发迹的财主,不相上下了。……此后觉醒的人,应该先洗净了东方固有的不净思想,再纯洁明白一些,了解夫妇是伴侣,是共同劳动者,又是新生命创造者的意义。所生的子女,固然是受领新生命的人,但他也不永久占领,将来还要交付子女,象他们的父母一般。只是前前后后,都做一个过付的经手人罢了。

鲁迅的思想,放到今天,仍然是超前的。父母和子女之间不是“施恩”与“受恩”的关系,父母是一个生命继续路上的经办人,孩子在你这里接收到的生命,等他孕育自己的孩子时自然会给下一代,这是生命的发展、进化。至于,“独有对于孩子,却威严十足”,父母对孩子拥有绝对的威权,在鲁迅看来,这是由于长者本位与利己思想、权力思想很重,义务思想和责任心却很轻,以为父子关系,只须“父兮生我”一件事,幼者的全部,便应为长者所有。

那到底应该建立怎样的亲子关系呢?鲁迅认为,独有“爱”是真的。鲁迅对父母提出三点要求:一、理解。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一切设施,应该以孩子为本位。二、指导。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三、解放。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应该尽教育的义务,交给他们自立的能力;也应同时解放,全部为他们自己所有,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但鲁迅并没有对孩子提出要求。父母生了孩子,会有自然天生的爱;孩子对于父母,也是有这样自然本真的爱,但往往现实中,孩子对于父母的爱又掺杂着很多复杂的心情。追其背后,这些父母通常都做不到鲁迅说的理解、指导和解放三点,有的父母不谈“报恩”,但谈“牺牲”;有的父母谈“尊重”,但前提是孩子“懂事”;有的父母提倡“鼓励式”教育,天天夸孩子“听话”……这样的成长教育之下,孩子的“爱”一定程度上被扭曲,或是急着报恩,或是万事顺从,或是有委屈也有无奈。当然这里的讨论仍然是过于自我且片面的,但是,若当父母不是以真正尊重且平等的心态对待孩子的时候,不是把他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时候,父母只看得到了自己给孩子的“爱”,而看不见孩子对他们的爱,或许认为那不算孩子给他的“爱”的回报,这其实仍然是带有利害关系的“恩”。

我记得我小时候常常躲在被窝里哭,不是因为受了委屈,这种情况也有,但大多数时候,是我觉得父母工作很辛苦,要不就是白天和父母顶嘴,晚上想着想着就躲在被窝里哭,想的不是我委屈,而是父母养我来着,我怎么还让他们生气呢?而这种情感又是没有办法说出来的。很难一一去分析这背后的原因,或许是因为小时候我家的“家法”就是要懂事。躲在被窝里哭的小孩多么?我想是不少的,原因不一。那都爱自己的父母吗?当然是爱的。童年的欢声笑语是在的,但童年的哭泣也是有的。我们常常只谈起童年的色彩斑斓,忽视了镜头外的黯淡,而那些不足道的黯淡,如果晕染开来,或许就是现今所谓的原生家庭创伤。鲁迅所提出的“解放孩子”,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那说了这么多,鲁迅作为父亲,他自己做得出色吗?出不出色我判断不了,鲁迅故世之时,海婴才七岁,但借杨早老师在书中谈到此篇时的话,鲁迅有一种能力,就是任何时候都能与小孩平等对话。而这种能力,并不是每个父亲都拥有的。

03

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在追问“我们应该怎样做父母”。前段时间读完了杨老师的新书《早生贵子》,有些内容,我想是很适合在这部分分享。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没有写到对孩子的要求,杨老师在这本书的第一篇写给儿子的信中便谈到他对儿子的期待,“爸爸希望你长成一个有趣的人、会自己找乐的人,神经大条,作风剽悍,喜欢琢磨点儿什么,琢磨不通也不放在心上”。我特别赞同洞主所说的这不是传统意义上对成功的定义,要实现,会很难;但如果不把它作为一个“实现目标”,这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一个父亲承担了所谓“传统的成功”背后的那些喧嚣声,所找到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可能会让孩子生活更快乐一点的方式——无论它是否可实现,当孩子长大后再看到这封信时,也会体会到父亲的用心。

而谈到父子关系,杨老师在书中提出,他希望能和辣子达成一个默契:容忍对方的不完美。之前听到一句话,叫作“中国的父母一辈子都在等着子女感激,而中国的子女一辈子都在等着父母道歉”。本质上,这种观念仍然是以牺牲作为自己的价值判断,我都为你做了这么多,我无限次朝着完美父母努力,就是想给你最好的。父母恩大过天,在这过程中,子女被迫要不断朝着成为一个完美的孩子努力,来不及考虑自我价值实现,首要考虑要让父母满意,能在外面昂着头地提到“我家孩子”。而“容忍对方的不完美”显得太过珍贵,但也正是把孩子作为平等对话的对象,父母才可以不做“超人父母”,孩子也不必只有“别人家的孩子”这一个状态。就像杨老师所说,共同生活在这个小宇宙里,各自独立,像两棵树一样并排站着,但不是靠着。

《早生贵子》从“辣子元年”记起,很厚,但当我读到尾声时,我又不断地来回翻找,试图想看到二零一八年以后的文字,尽管我知道这里没有,因为我觉得可以再厚一些。我是在假期读完这本书的,某种程度上说,那些日子,这本书也带我无数次地回到过去,再次见到那个躲在被窝的黑暗中哭泣的小女孩,我轻轻拍了拍她:“没关系的。”

杨早新书



作者: 杨早
出版: 后浪丨九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0-12
页数: 320

希望大家看完了,觉得不错的,
能顺手点个“在看”,感恩。
再有个“转发”,
让更多人看到,就更好了,爱你们。
都是勤快人,一起加油吧。
本期编辑:白水

早|茶|夜|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