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体阳气与疾病——《田原对话大医李可》之李可语录

 密蜂 2021-03-25
阴和阳是事物的两个相对属性。一般来说,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无形的、明亮的、兴奋的,都为阳性。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有形的、晦暗的、抑制的,都属阴性。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先生,在其著作《格致余论》中的《相火论》、《阳有余阴不足论》两篇中提出了'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论点,强调保护阴气的重要性,确立了'滋阴降火'的治则。滋阴学说,至今对临床医师仍有深远影响。

明朝张景岳则是折中派,在《类经附翼》,把阴、阳关系理解成半斤八两、平起平坐的关系。根据《黄帝内经》'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 之以味'之说,在《大宝论》中写道'阳非有余,阴常不足'论,强调了'阳虚多寒,宜补而兼温;阴虚有热,宜补而兼清'。其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亦不能小觑。

历经52年的从医生涯后,78岁高龄的李可老先生语出惊人:'阴虚有热宜补而兼清',这个是沿袭多年的错误。《内经》中'阴虚出盗汗,阴虚生夜热'两条,''指的不是阴、阳,而是指五脏。头一个''指的是手太阴肺脏,应理解为肺气、阳两虚,卫外失固。 

第二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