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钢刀》不吐不快的五点解读

 新用户0528K0W6 2021-03-26

《钢刀》讲述的是有关于河西走廊上一对异姓兄弟的爱恨情仇,何润东和李东学这对“双东CP”在失散十年之后重逢,往事历历在目,却成为了回不去的曾经。因为这一次的重逢是在是在战场上,二人归属于对立的阵营,兄弟变成敌人,往昔一笔勾销。


观影后有幸与阿甘导演做了映后交流,得知这部电影中所发生的故事是真实存在的,阿甘导演对这一段战争秘史研究颇深并记忆犹新,因此五年磨一剑把这个深入他心的故事搬上了大银幕。影片早就2008年就开始筹备,第一次拍摄是在2010年,随后历时5年的制作,终于得以与观众见面。


可以说《钢刀》是一部极其风格化的电影,因有真实的历史背景,使得这部电影如果只看一遍的话还真有可能看不太懂,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解读,这篇文章只想说说我看见的《钢刀》。

拍摄的背景

《钢刀》导演阿甘身兼该片的导演、编剧、美术指导、制片人,全片拍摄均为棚拍,没有外景镜头,所有的画面都在绿幕前完成,这就极其考验演员的演技,也考验导演的执导能力,在后期的制作上也尤为困难,在风格的设定上阿甘导演也是采用了极有风格的效果,在观影的时候会看到有不少强烈的对比冲突。

作为一部新概念的3D动作片,《钢刀》实现了阿甘导演的人生梦想。他说,“拍电影就像是用针缝水,是件不可能的事,但很多电影人都在为此作战。”历经5年的精雕细琢,1800多个特效镜头,500多名数字艺术家的拟景创作,才成为今天的《钢刀》。

红与黑的隐喻

极具风格化的视觉效果最为突出的就是全片所运用的色调,在黑白主色调之间融入了醒目的红色。红色是鲜血,是标记,也是旗帜。尤其在带上3D眼镜之后,能清晰的看到每一帧画面中的黑与白之间那刺眼的一抹红色,这种罕见的风格还是第一次在电影中被从头到尾的运用。不同的人对于这种风格定会有自己不同的解读。黑与白可以是哥哥和弟弟,红色就代表那把钢刀;黑白也可代表战争,醒目的红色是战争中无奈的亲情……所谓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大陆与台湾的交锋

何润东和李东学两兄弟十年前失散之后,各自开启了漂泊的人生,再次重逢是在战场上,但此时的两人已经是兵分两派,是死对头。国共两党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是势不两立的,因此这一次的重逢是多么的不合时宜,兄弟二人都忠于自己的组织,因此二人的感情状态可以说是相爱也要相杀。不知道是不是阿甘导演特意设置的隐喻,就是在两位演员的选择上,何润东是台湾人,李东学是大陆人,刚好用这样一对CP来演绎一对对立的兄弟,大抵也是别有用意的。

哥哥与弟弟的爱恨纠葛

兄弟二人前半生虽相依为命,但也始终颠沛流离,到后半生分离之后的重逢,更是阴差阳错是命运捉弄。分属不同的国共两党,注定要从相爱走向相杀的绝境。战争中他们手执钢刀,而他们二人的内心又何尝没有一把刀呢?此处不仅是说战争,也是说人生的变幻莫测,谁也无力反驳。

失散和重逢

十年可以发生太多事,往事可能仿若昨天,历历在目,但往事一定是不堪回首。人们总会记得儿时的美好,却总也想象不到长大之后的艰辛。。《钢刀》中兄弟二人的失散与重逢,也恰如每个人一生中所经历过的失散与重逢,更有深层意义上的台湾与祖国的重逢。阿甘导演说过,“大家都爱说梦,有时说不出口自己喜欢电影,因为这是我的职业本来就该喜欢,但我用特殊的方法完成了梦想,告诉观众和平多么重要。”所以这不仅仅是一部讲述兄弟的电影,而是在说和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