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闹天宫》+互联网引擎,国产动画新生可期

 昵称40039133 2021-03-26

其一是猴年春晚吉祥物“康康”,由央视发布,随即引发全民吐槽;

其二是全民呼吁“六小龄童”上猴年的央视一套春晚;

其三是百度签约1964年经典动画长篇《大闹天宫》,获得“孙悟空”的形象使用权。

“猴赛雷”和“六小龄童”引爆网络

1月21日,央视发布春晚吉祥物“康康”。由国家一级美术师韩美林设计,北京奥运福娃也是出自韩美林之手。然而与福娃受追捧不同,“康康”一经发布迅速引发网友的吐槽,被称为“丑哭”、“惊悚”,特别是它脸上两个凸起的设计,更是有了“猴腮雷”的洋名。尽管韩美林通过微博回应设计初衷,但“康康”一夜之间成为“网红”,引发大量网友“恶搞”,足以引起当下设计者的反思。

前几日有消息传出:六小龄童和郭富城搭档“双美猴王闹春晚”的节目被毙。1月26日消息得到证实,节目未通过审查,无缘央视春晚。于是,有人在微博上发起了#六小龄童节目被毙#的话题来讨伐央视春晚,该话题一出,全国网友出动,纷纷为六小龄童抱不平。

其实,无论是吉祥物“康康”遭吐槽,还是声援“六小龄童”上春晚,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源自于中国人对猴所特有的情怀。猴子本身就是非常活泼聪明的动物,人们天生就对猴子有一种亲近感,孙悟空的形象又是家喻户晓。但真正让“孙悟空”的形象人尽皆知,走向全球的并不是86版电视剧《西游记》,而是1964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大闹天宫》。

《大闹天空》是国产动画的里程碑

《大闹天宫》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也是几代人的童年记忆,导演是有中国动画界“泰山北斗”之称的“万氏四兄弟”中的万籁鸣。据说当年为筹拍《大闹天宫》,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调动所有的精兵强将,全力投入,才让我们看到了如此精致以至完美的动画《大闹天宫》

《大闹天宫》整部影片的“图画台本”长达十二本,那要画上多少张连续动作的画稿?准确的数字是七万多张,但这还是上集的画稿数字。其实庞大的画稿数量并不是创作中最难的,设计故事形象与场景才是最考验想象力的部分。1959年底,原画组、设计组等主创十多人北上采风,遍访故宫、颐和园、西山碧云寺等,从古代建筑、绘画、雕塑等方面吸取创作灵感,唯美不失精巧,厚重有带着轻快,如今看来,依然是无法逾越的高度。

《大闹天宫》以前,中国从来没有画过孙悟空这样的形象。我们看过的孙悟空,主要是京剧里的形象或年画里的形象,但如何让孙悟空动起来,这个没人指点,只能请教京剧演员。万籁鸣导演特意请来“南猴王”郑法祥给大家上课,启发思维。郑法祥老先生提醒大家,孙悟空是猴子,不能画得跟一般侠客那样挺胸抬头,要缩着身体、端着肩膀,这样才有猴样。齐心努力的结果是《大闹天宫》第一次成功的将孙悟空的具体形象搬到了荧幕上。 

《大闹天宫》原稿已成追忆

《大闹天宫》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历时4年完成。共绘全长3140米的154000张画面,放映时间达117分钟,比当年美国动画片《白雪公主》还长34分钟。影片问世后,受到国内外观众的高度赞扬。据不完全统计,从1964年孙悟空《大闹天宫》被搬上动画银幕起,除了在国内普遍地多次放映外,这部动画片曾向44个国家和地区输出、发行和放映(许多国家的电视台放映过该片,包括英国的BBC)。据统计,《大闹天宫》曾先后参加过14个国家和地区举办的18个国际电影节展映,并三次获奖,其中包括1978年第22届伦敦电影节的“最佳影片奖”。

不过,较为可惜的是《大闹天宫》原稿已无从查起。根据上海美影厂的美猴王创作者严定宪回忆:《大闹天宫》的原稿不清楚在资料室还能不能找到。当时我们手工绘制的原稿,10分钟要七八千张,虽然很多,但难以保存下来是因为我们 60年代国产的“赛璐璐片”,当时又叫做“化学板”,质量还不过关,比较厚,比较黄,几张叠上去后,背景颜色都变了,所以都用外国进口的,但那些是宝贝,搞完后不能丢,要洗掉擦干后下一部片子再用,因此很难保存,可能有一些留在资料室,不过经过“文革”后就很难找到了。我们当时保存作品原稿的意识还不是很强烈,现在买一张迪士尼上世纪 30年代的白雪公主原稿,恐怕比一张名画还贵,因为它是作为艺术品被保存下来的。

百度签约《大闹天宫》  传统文化迸发时代火花

虽说《大闹天宫》的原稿已成追忆,但在除夕的0点到大年初二的24点,打开百度首页的用户们将会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整个搜索栏会出现大家熟悉的“孙悟空”形象,这个形象正是“绝版” 《大闹天宫》那个“头戴金箍,身穿鹅黄色上衣,脚蹬一双漆黑短靴,手拿金箍棒的—孙悟空!”只不过这回,大圣手中的金箍棒变更为象征长寿的蟠桃,和百度的logo进行了巧妙结合,更是体现出传统文化与互联网,经典与创新的碰撞与融合。


百度作为互联网企业的巨头之一,每天的搜索量已超过50亿次,在搜索市场的王座自然是无法撼动。百度借助自身庞大的用户群体,通过互联网的平台与经典的传统文化合作,让更多的人回忆起“孙悟空”这个动画前辈们创作的巅峰形象,这无疑是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