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神之殇——武安君白起死亡的背后,尽是政治斗争的龌龊

 dawn的图书馆 2021-03-26

秦昭襄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十一月,战国四大名将之首,武安君白起,于咸阳城外、杜邮亭,遵王命、自裁身亡。

一个对秦国的统一大业,有着定鼎之功的将军,没有享受“国士待遇”,却被赐身亡,

一个百战百胜的杀神,没有马革裹尸,却最终死于“自己人”之手;

毫无疑问:白起死得很冤枉,也很窝囊!

所谓,“死而非其罪,秦人怜之”!

千百年来,有无数人,对战神之死心生怜悯;更有无数人,在痛骂范睢那个小人!

战神之殇——武安君白起死亡的背后,尽是政治斗争的龌龊

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战神白起之死,真的只是因为范睢的谗言吗?

换句话说:即便范睢是一个十足的小人,可是秦昭襄王并不是昏君,作为一代雄主的秦昭襄王,肯定知道白起对于大秦意味着什么;那么,他怎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听信小人之言,打压白起呢?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

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史书中记载的战神之死的“前因后果”:

秦昭襄王四十八年九月,武安君白起,坑杀40万赵军降卒,取得“长平之战”的最终胜利;同时,白起向秦昭襄王提议:一鼓作气,灭掉赵国;

十月,赵国使臣苏代(苏秦之弟)达到秦都咸阳,以珍宝重币贿赂秦相范睢,并对其说:如果秦王真的听从白起建议,一鼓作气,灭掉赵国,那么在秦国的庙堂上,就没有丞相您什么事了。不如,我们您帮助我们,向秦王说情;这样一来,不仅我们赵国的社稷得以保全,您更可以保全富贵之位。

苏代:今赵亡,秦王王,则武安君必为三公,君能为之下乎?

范睢认为,苏代说得很有道理。于是,他以大战之后秦国国力凋敝为由头,以赵国愿意割地求和为利导,向秦昭襄王建议,否定白起继续进兵的计划,退兵谋和。

战神之殇——武安君白起死亡的背后,尽是政治斗争的龌龊

虽然,经过“长平之战”之后,秦国确实是“国力凋敝”,但是彼时的赵国更是惨不忍睹:

40万赵军被杀,赵国境内已然到了无兵可守的地步。如果当时,听从秦王听从白起的意见 ,以“长平之战”的余威为依托 ,继续东进,一举灭掉赵国,绝对是大有可能。

可是,秦昭襄王竟然同意了范睢的建议,命令白起就地驻扎。

白起很生气,直骂范睢是个小人!至于,他有没有捎带着骂一骂昭襄王,小编就不知道了!

武安君闻之,由是与应侯有隙。

不久之后,秦赵两国正式罢兵言和。

所谓,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缓过劲来的赵国,不仅没有向秦国交割土地,更是四处游说,号召其他五国一起反抗暴秦。

秦王很生气,四十九年正月,昭襄王任命王陵为大将,再次发兵,攻取赵国都城邯郸。

为什么秦国没有任命白起为主帅呢?有两个原因:

第一、白起病了——应该是真的生病了,毕竟“长平之战”旷日持久,对于人的精力消耗太大了;

第二、白起认为此时已经错失了灭赵的最佳时机,秦军非常可能会无功而返;也就是说,白起不是很赞同秦王的贸然出兵。

战神之殇——武安君白起死亡的背后,尽是政治斗争的龌龊

可是,被人骗了的秦王,却管不了那么多,他一定要给赵国点颜色看看!

四十九年正月,陵攻邯郸,少利,秦益发兵佐陵。陵兵亡五校。

尽管史书上,对于这一次秦国的失败,言语不详,但是从种种迹象表明:这可能是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遭受的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失利。

本来想挽回点面子,现在连“里子”都丢了,秦昭襄王只能低声下气地去求白起,希望战神出面,可以给秦国,关键是给自己,挽回的颜面。

可是,白起谁的面子也不给——说什么也不愿意带兵出征。

秦王自命,不行;乃使应侯请之,武安君终辞不肯行,遂称病。

注意“称病”二字——白起八成以上是装病。

没办法,秦王只能让另一位名将王龁带兵出征。

不过,此时的战局正如白起所言:赵国同仇敌忾、诸侯怨秦已久——秦军将邯郸成围困打一年之久,就是打不下来。

最终,秦军又迎来了另一次失败(信陵君窃符救赵)。

战神之殇——武安君白起死亡的背后,尽是政治斗争的龌龊

其实,事情发展到这里,即便是在秦昭襄王的内心里非常“怨恨”白起不给自己面子,但是他也不好明着说出来。

但是,好巧不巧,白起发了几句牢骚,竟然被秦王知道了。

秦王使王龁代陵将,八九月围邯郸,不能拔。楚使春申君及魏公子将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多失亡。武安君言曰:“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王闻之,怒···

早就看你不顺眼了,终于找到机会了——于是,秦昭襄王直接将白起从“大元帅”撸成了“大头兵”。

於是免武安君为士伍

不久之后,哈巴狗范睢和秦王又唱了一出双簧戏——白起最终因诽谤君主之罪,被赐自裁!

秦昭王与应侯群臣议曰:“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馀言。”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

战神之殇——武安君白起死亡的背后,尽是政治斗争的龌龊

以上种种,就是白起之死的简单回顾。

范睢这个小人的所作所为固然令人唾弃,但是小编觉得,在白起之死的整个过程中,有以下几个问题更值得我们思考:

第一就是小编在前文所提出的问题: 秦昭襄王绝对不是昏君,而是历史上有名的雄主。在“长平之战”胜利之初,以秦昭襄王的眼界与格局,一定能够看出白起所提出的“一举歼灭赵国”的计划是可行的,那么,他为什么会听一味从范睢的建议、打压白起呢?

第二、秦国历史上,单凭一张嘴就可以身居相位的人很多,比如张仪,但是,从来没有一个外来丞相会害怕颇有战功的将军,夺取自己的相位;那么,范睢为什么害怕立有大功的白起,会容不下自己呢?

第三、白起只是发了几句牢骚,秦昭襄王为什么一定要把白起“搞臭搞死”呢?

战神之殇——武安君白起死亡的背后,尽是政治斗争的龌龊

对于这三个问题,小编曾经苦思良久一直找不到答案,直到后来,小编注意到了“长平之战”中的一句人事任命:

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

说起“长平之战”的秦军统帅,我们第一个想到的人肯定是白起;但是,从秦昭襄王四十六,秦国大军开始攻取韩国上党之地开始,到昭襄王四十七“长平之战”打响的一年多时间里,秦军的主帅并不是白起(小编查了很多资料,发现在这一阶段也没有关于杀神白起的其他作战记载)。

至于原因,很多人肯定会说:刚开始的时候,是小战役,用不着杀神出马;但是小编却认为:白起之所以没有在第一时间被任命为秦军主帅,是因为两个字:党争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得有这样一个共识:小人范睢之所以能够受到秦昭襄王的重用,成为他的心腹丞相,除了范睢确实有才之外(提出“远交近攻”的著名战略),最为主要的一点就是:范睢帮助秦昭襄王驱除了以芈八子、魏冉为首的楚国势力,收回了王权;让做了四十多年傀儡天子的昭襄王,终于享受到了权力的快乐。

战神之殇——武安君白起死亡的背后,尽是政治斗争的龌龊

而且,不知道大家,在读史时有没有注意到这一个关键点:白起能够从一个普通士卒,一步一步成长为大秦军队的最高统帅,除了其个人能力出众之外,最为关键的一点是,白起得到了一个人的赏识。

而白起的“伯乐”不是别人,正是“芈八子集团”中的中坚人物,穰侯魏冉。

也就是说,白起是铁杆的魏冉一党。

事情到了这里似乎有点明晰了:

在“长平之战”的初期,战神白起之所以会没有参战,并不是战役太小不值得杀神出马,也不是白起在执行其他的任务,而是他因为派别问题,被秦昭襄王“雪藏”了

但是,随着战事的一再扩大,“长平之战”俨然已经成为了秦赵两国的国运之战;在这样的情况下,昭襄王只能再一次启用了白起。

后来,白起取得了“长平之战”的胜利,刚刚被打压下去的楚国势力又有了抬头之势,所以,秦昭襄王为了自己的权力稳固,同意了范睢的“暂缓”攻赵计划——这是小编能够想到的,秦昭襄王为什么会一再纵容范睢,打压白起的最合理解释。

而且,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外来秦国历史上丞相那么多,唯独范睢害怕大将立功,会容不下自己——白起和范睢(甚至是秦王本人)本来就是“政敌”关系。

所以,白起为什么后来会一再不给秦昭襄王面子也可以理解了——被利用一次就够了,绝不想再被利用第二次。

可以说,正是由于政治派别的不同,才导致了白起与秦王一次又一次的相互“埋怨”,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纵观白起之死的整个过程:不管是史书中所说的“将相失和”,还是我们所发现的党争内斗,都无一不在表明一点:政治斗争的龌龊,是你我想象不到的黑暗,以致于战神遇见了政斗,也只有受死的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