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潸然间又见燃情岁月

 不圈粉的铁任 2021-03-26

青山峦嶂,绿水鳞波,其间有一所木房子,苍老但坚实,枯旧却温馨,傍晚时升起炊灯袅袅,散发着醇厚的饭香,这就是《爸爸的木房子》给人的第一印象,仿佛是一幅仿佛会说话的画,也像是一首有生命的诗。


导演的名字很有趣,得胜与鲍勃,明显是一个艺名,或是笔名,得胜应该是来自他的真名李得胜,巧合的是战争年代的主席也曾用过这个名字做化名,鲍勃八成是他的英文名,或许来自摇滚诗人鲍勃迪伦,也或许无关,总之,导演的名字里就富含战斗的激情与诗意,从万物皆有缘故的角度来说,这注定了《爸爸的木房子》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影片的影像风格在诗情澎湃,既有摇滚范儿来自《志愿军军歌》的“英勇战斗是民族的脊梁”,也有凝练的人生感悟,来自朱自清的“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剧情也是耐人寻味,一个当年远走美国的女儿,带着美国丈夫和女儿回到爸爸的木房子里,试图把年老的爸爸带到美国,以弥补当年背道而驰的亲情之憾,而曾经是抗美援朝志愿军的爸爸陈金戈,还是那么倔强、执拗,坚硬得像石头,绝不妥协,一个绝不低头的爸爸,一个从不退步的女儿,在悠静的木房子里接连交锋,渐渐浮现出一个惊人的真相。


当陈金戈面对着漂洋过海回的女儿,却没有什么体贴的寒暄,静默的看着送给自己的礼物,在谈到去留的问题时,不合时宜的痛述当年的战友情,观众却并不会对这个老军人产生隔阂,反而透过他刚硬的外表,我们能看到一个父亲的慈爱,一个军人对信念的坚持。

老戏骨杜雨露演的真好,深入灵魂的演绎着什么是真正的铁汉柔情,特别是他一个人孤独的驾着小船在湖水中钓鱼的画面,给家人做饭和照顾外孙女的桥段,这些静默的镜头,却产生了强大的情感震撼,而在一些趣味点上,他也能带来一些很温暖的冷幽默,和几位年轻演员的对手戏鲜活自然,毫无作戏之感,能让人联想起当年郎雄、午马、李雪健、牛犇曾经的银幕形象。

杜雨露、朱丹、曹操和小演员并无雕琢痕迹的表演,与影片的整体气质融洽的合为一体,让观众可以感到一种宁静致远而又雷声隐现的美感,不自觉的就想深入其中,一方面是去感受那山水之间,久违的质朴情怀,一方面也是为一个悬念所吸引,陈金戈为什么当年执意要让女儿参军,又为何固守在木房子不肯离去,这个看似钢铁一样坚强的老人,在掩盖着一个怎样的秘密。


最终揭开的,是老人深藏内心多年的承诺,很简单却又直戳人性,关系到战友情,奉献精神,爱与责任,当然,更重的是一份永不褪色的激情,当老人又一次驾上早已退役的三轮军用摩托,奔驰在疾风细雨中,我们知道,他已经实现了自己的承诺,冲破了精神的围障,那一刻,影片带给观众的心灵冲击是强烈的。

在当下这个充斥着IP、颜值和小鲜肉的电影环境里,难得还有《爸爸的木房子》这样走心的电影,带来这样强有力的视、听与内心的多重感受。像老人和老战友们的言谈中,流露出曾经的自豪,小女孩在房前屋里的绿地里的自由舞蹈,陈凝当年与爸爸的争执,交汇成了一幅现实主义的影像之诗。在现实世界里,应该有很多儿女像陈凝一样,离开了父亲的木房子,去追求外面的繁华前程,这是时代的浪潮,不可回头,无可厚非。然而,我们都不该淡忘在家乡守望的亲人,更不该去抵触或嫌弃,如果有一天,我们也回到自己的老房子,也要去帮助老人一起寻找那些深埋的秘密,给亲情多一些眷恋,少一些遗憾。


这是《爸爸的木房子》的意义所在,尽管在电影市场里,它没有多大的战斗力,但是它的美学价值和精神能量,一定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