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室的那一间》青春难免有点小丧感,丧出自我就是燃

 不圈粉的铁任 2021-03-26

如果是熟悉周杰伦的朋友,估计看到这个剧名会不由自主的唱出声来:为你翘课的那一天,花落的那一天,教室的那一间,我怎么看不见,消失的下雨天,我好想再淋一遍。显然而易,网剧《教室的那一间》的剧名就是出自周杰伦的金曲《晴空》。

周杰伦当年亲自创作词曲,用动人的旋律和质朴的文字,追忆校园时光,引发了整个90后一代人的青春共鸣,《教室的那一间》编剧兼导演导演贾炳祺大概就是那个时候成为周杰伦的粉丝,所以才有了这个剧名,所以剧中有也出现了很多周杰伦的元素,例一如第一集的名字就叫"青春里有过周杰伦",吴瑞淞饰演的阿末看到周杰伦的结婚新闻,用苹果手机听着歌,画面拉回到他的高中时代,墙上的海报,船上的磁带和诺基亚手机,给剧情提供了明确的时间坐标。

在时代感的营造上,剧集做得非常精细,不仅是场景道具全方位的还原,甚至复刻了大家记忆中校园里的明亮光线,通过细致的影像还原了90后的成长记忆,在故事上也是追求呈现青春的本质,而非表面的回忆或致敬。例如主人公陈末,是一个成绩一般却不求再上进的普通学生,赖着妈妈要买MP3,被爸爸许诺考入前十名就可以买,立刻灰心丧气,因为迟到被老师捉住批评,对于他来说,学习远没有观察女同学或者在课堂上起哄更有趣,几个男学生躲在厕所里商量着怎样投诉霸占体育课的英语老师,测试的时候打小抄传纸条,振振有词的安慰被牵连的赵小雨,还用手帮她挡太阳,寥寥几笔,就把那个时代的校园生活描写得栩栩如生。

看这些情节,就像听周杰伦的歌一样,没有狗血的怀孕堕胎、车祸和绝症,没有霸道总霸富二代和玛丽苏灰姑娘的童话,也没有打鸡血式的学渣经过努力变学霸,逆袭成为人生赢家,也没有刻意的套路,生硬的台词,与以往的遍地都是套路青春剧不同,这部剧倒是充斥着一种年轻人特有的"小丧感",主人公并不以学习不好为耻,反而说:那些比我优秀的人还那么努力,那么我的努力又有什么用。陈小雨也像所有那个年代的女生一样,乖巧懂事,又不由自主的向往梦幻般的人生,偷偷写小说,和喜欢的人坐同桌,不由自主的被"差学生"所吸引,这些生动的情节,把所以观众都带回到了那一段特有的记忆中。

看起来确实是有点负能量,却是实实在在的还原了那些敏感而又冲动的日子,以及一代普通学生都能共鸣的校园气息和阳光下的烦恼。而陈末和赵小雨这两个普普通普的少男少女,在一起交往,渐渐萌发的感情,虽然平凡,却又是那么的美好。通过这样的"丧",《教室的那一间》却达到了"燃"的效果。

可能很多人对"燃"有一种误解,以为燃就是要轰轰烈烈,要搏命,要干大事,其实,青春的燃就在由那些成长的烦恼和快乐,在不经意之间点燃的,就像是当初我们听周杰伦的歌一样,在晴空下,在教室的那一间,所有不经意的叛逆,快乐的玩耍,只要是活出真我,真实的青春,都是又热又燃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