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丽塔:战斗天使》不止有特效,还有比其它科幻片更好的真人感

 不圈粉的铁任 2021-03-26

詹姆斯卡梅隆是这个星球上为数不多可以百分百信赖的金牌导演,《终结者》《泰坦尼克号》《阿凡达》从不让影迷失望,这一回,由他担任监制、罗德里格兹执导的《阿丽塔:战斗天使》同样精彩纷呈,壮烈的未来图景,高端的特效视觉,混合了热血和恶趣味的战斗画面,只论技术而言,从前的那些机甲形象和超级英雄如果来到阿丽塔面前,真的只能俯首称臣。

与技术层面的领先相比,《阿丽塔》更让人感动的是主人公的刻画,估计很多观众已经被感动到了,片中的阿丽塔从一个废弃的半机械人,只有大脑和核心动力装置(心脏)还一息尚存的少女,变成搅乱了钢铁城和撒冷格局的战斗天使,打得猎人、罪犯和城市高管都屁滚尿流,让高高在上的诺瓦也为之胆寒。这个成长的过程,充斥着对自我的追寻,对世界的抗争。借助这个不服就干的战斗天使形象,影片具有了其它主流科幻片很少出现的自由主主义色彩,表达了对个体和人性的尊重,而不是去追求纸面上的光明和正确。

集体主义一直有假大空的衍生症,例如《流浪地球》,同样史诗级的科幻,不可谓不宏大,但是在追求宏大的同时,流失了个体的情感和个性,角色设定没有错,逃课的兄妹,满嘴跑火车的混血混混,贪生怕死的科学家,不可谓不接地气,但是他们在关键时刻表现出的大智大勇,舍生忘生的牺牲精神,从个体到集体的转变,缺乏靠得住的支点。包括外国宇船员、 MOSS、联合政府的先后助攻,太融洽了,把之前渲染的个性和人性都荡然无存,每一个角色都变成了活在思想品德教材里的三好学生了。

所以,刘培强和刘启好不容易点燃的父子情,被这一幕突如其来的大炼钢铁点木星的鸡血给浇灭了,每个人都是英雄,看上去看壮观,实则没有说服力,影片在星球命运和个人命运之间的顾此失彼,形成了严重的割裂感。

同样的问题不止是国产片,好莱坞电影也同样明显,例如漫威的电影,复仇者联盟集结后就成了纯粹的炫技马戏团,不曾真正扎下心来想一想世间的疾苦,在黑暗中需要被救助的人,甚至也不曾真正考虑侠义和责任,反正生来就是打坏人的,为什么打,早就忘了。

《阿丽塔》中没有出现同样的问题,阿丽塔为战斗而生,前世的狂战士不知道是为什么战斗,这一生的阿丽塔就是为自己战斗,而不是为了当英雄而战斗,作为一个失去记忆和本来身体的战士,她骨子里的血性和冲动从未消失。从第一眼看到赏金猎人扎潘就想打爆她的冲动,到第一次看到机动球比赛时的蠢蠢欲动,为一个肉体凡胎的雨果就芳心大开,甘愿付出心脏的痴情,这种普通少女才有的幼稚,面对各种情况时近乎下意识的本能反应,都能在她身上看得到。

所以阿丽塔从来没有什么正义包袱,她是一个典型的反英雄的人物,只要惹到自己,赏金猎人照打,打不过也要打,哪怕被切得四分五裂,也要用仅存的一只手打穿格鲁依什卡的脑袋。正是因为这样的特质,让她比那些高大上的英雄更有真人感。

回想卡梅隆的每一部电影,都会为角色灌注深厚的情感,让他们爱自我,爱生活,有情感,有光彩,从而让整个史诗级的背景有了依托,终结者就是这样,因为拥有太坚实的人格,所以观众能够认可把人类安危系交到一个机器人手上,阿凡达也是,一个残废雇佣兵心内早已麻木,当掠夺的炮火和潘多拉的美境发生碰是,惊醒了内心的血性,是不由自主的挺身而出,和想当英雄拯救世界无关,泰坦尼克号也是,文明的大船倾覆之前,每个人都要尽情的爱一场活一次,痛快的悲伤一点也不不憋屈。

史诗之所以宏大,还是需要个体来支撑,只有每个人都能够自由的呼吸,珍爱自己,才不负阳光、大海和空气,《三体》里面有句话说得好,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科幻电影也是需要这样,让角色活起来,先有个性才有整体,如果只是空洞的宏大,一切都将是索然无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