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似水流年》一座老戏台何止百般味,有些故事再说还是感动

 不圈粉的铁任 2021-03-26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在这个繁花似锦的季节,看到郑君奇、李龙俊执导,胡琨、初俊辰、李云赫、杨了、路东主演的电影《似水流年》感到一种别样的美好,不是华丽的卡司,也不是什么大场面,但那种娓娓道来,杂揉着怀念与新颖的叙事风格,让人看过以后,会有一番感动涌上心头。

在这个高速发展、万物更迭的科技时代里,几乎每月每天都要产生一些全新的事物,娱乐的潮头更是此起彼伏,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几十天,然而,在我们内心深处,所怀念的,所不舍的,总是一些历久弥新的老事物,例如随身听,收音机,又或者是童年时的老戏台,一段已经叫不上名字的戏曲。只有经过年月的洗礼和沉淀,才能称之为深刻。

影片激了很多人内心深处一段已模糊的记忆。背景是80年代的浙江历史名城遂昌县,这里拥有秀美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亦是昆曲艺术的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人杰地灵。这里有一个昆曲林家班,林师傅教三个徒弟从小学习昆曲,三兄弟的成长布满清贫、辛苦,却在艺术的天地里不断进步,从天真嬉闹不谙世事的孩提,到热血冲动的少年,再到背井离乡去都市打拼的创业者,他们的一步一步,浓缩了改开数十年来,所有我们大家都能够感同身受的澎湃岁月。

这是一个林家班的故事,却又不仅仅是一个林家班的故事。三十年沧桑巨变,细说从头,何止是百般滋味。林家班守护老戏台牡丹亭,在昆剧中落之后幡然回首,重新唱响《牡丹亭》,让四大古典戏剧之一,也是昆曲最强曲目在全新的牡丹亭上满血复活,他们的背后是一幅时代的画卷,小城的变革与发展,生活观、艺术观、价值观的延承和发展,都尽在其中。

从三兄弟为了争夺戏台和乐队打群架,到林师傅手握大刀与巨大挖掘机正面对峙,演绎了昆曲传人为了保护传统,顶着世俗的偏见和打击,坚守艺术信念的初心。与林师傅的坚守相对,是外界的诱惑和冲击,摇滚乐队的兴起又没落,曲艺团为了生存变成了歌舞团,然后又解散了,老迈的牡丹亭只能做为一个象征默默存在,一如林家班的院落和脚踏车,苍劲雄浑却与现代审美格格不入的四个大字:“戏比天大”。

值得感叹的是,影片并没有一味的抬高理想,而是通过详实的细节,对昆曲的没落进行了真情实景般的还原,尊重每一个人物。例如王团长,表面的世故,内心的情怀,形成强有力的碰撞,多层次刻画出一代艺者的彷徨。

另外三兄弟拾来的孤儿天赐,跟着林师傅长大,却并没有成为昆曲的传人,作为林家班的第三代,真实演绎了年轻一代的成长状态,此外,三兄弟并非一路坚持,他们也曾一度动摇过,以为昆曲会消亡在时代的浪潮里,所以放下艺术的身段去大城市去收家电、在饭馆卖唱、做房屋中介,历尽磨难,成了很多人眼里羡慕的老板。这些具有现实质感的角色,当李师傅以孤勇之身为牡丹亭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重新找回了人生的意义。

谁说艺术和商业不可兼得,谁说昆曲就是曲高和寡,谁说牡丹亭已经过时?就像三兄弟中的老二说的,昆曲就流淌在人们的基因里,任何时候都不会被遗忘,它的中落只是暂时的,只要有适当的时机和方法,昆曲依然是雅俗共赏的艺术。三兄弟最终大胆革新,顺应时代的大势,以全新的方式将昆曲传承下去。

除了昆典的传承与变迁,我们还能看到一代人的情感世界,伶俐和三兄弟的感情戏,三个爱一个的故事演绎了一幕现代版的牡丹亭,长满青苔的砖墙,古朴的院子记录了他们的爱恨情仇,懵懂和向往,已经青春不可或缺的阵痛与哀愁。

戏台、剧场、摇滚乐、音像店、歌厅、酒吧,再到昆曲文化园,《似水流年》记录的不仅仅林家班的生活,其实也是一代人的人生轨迹,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每一个人都是这样成长过来的,经过了多年的打拼,建立自己的事业,有了自己的家庭,却忘了最初的目标。

或许直到某天回到家乡,才发现,我们所追寻和向往的,就像牡丹亭和昆曲一样,一直驻守在原地,等着我们回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