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归途如虹 || 向文学家学习如何高级地发牢骚

 墨染千秋诗社 2021-03-26

向文学家学习如何高级地发牢骚

对于许多读者而言,文学家是自己的偶像。可是文学家其实也是人,他们也有烦恼,也会和普通人一样发牢骚。不过,文学家就是文学家,他们发牢骚的原因和方式和一般人就不一样了。

屈原是先秦时期著名的诗人。他是楚国的贵族,把自己看作楚国的主人。他为了楚国的未来殚精竭虑,可是他没有遇到明智的君主。他被奸臣陷害,被楚王流放。他心中满怀悲愤,觉得自己忠君爱国,却得不到重用。而那些善于巴结君王的小人却得到了宠信。他把自己的满腔委屈都写在了《离骚》里。《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屈原心路的体现。在《离骚》里,他把自己比作一个高贵美丽的女子,一个深爱着自己的丈夫却得不到丈夫关爱的女子。屈原用夫妻比喻君臣,他渴望得到贤君,渴望做一个贤臣,却生不逢时,没有报效祖国的机会。在《离骚》里,他痛斥那些奸臣,把他们比作妒妇。“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是屈原对奸臣的控诉。屈原没有实现理想的机会,也不愿意改变自己。他不愿意曲意讨好国君,也没有选择像那些朝秦暮楚的士人一样,去别的国家寻找机会。因此,屈原选择了自尽。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愿死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尊严。屈原的死,是壮士的死,是烈士的死,是以死殉国,是用死去保全自己的气节。屈原是执着的,“虽九死其犹未悔”是屈原对楚国的痴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对理想的坚持。         

李白是唐朝的诗仙,他的诗风浪漫飘逸。他是一个有侠气的人,也是一个有志气的人。他的理想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换句话说,李白是一个渴望建功立业的人。李白是自信的,他觉得“天生我材必有用”。当他被唐玄宗召进皇宫的时候,他兴奋地高喊“我辈岂是蓬蒿人”。可是,唐玄宗只是把他看作一个文学弄臣,唐玄宗看重的是李白的文学才华,而不是治世之才。他邀请李白进宫,只是为了让他写一些粉饰太平,赞美杨贵妃怎么美的诗。李白觉得这样的安排是让自己的才华被埋没。李白觉得,自己如果继续待在唐玄宗身边,根本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于是他选择了离开唐玄宗。唐玄宗也没有挽留他,而是赐金放还。李白离开了皇宫,回到了民间。他再也不用写那些无聊的颂圣之诗了,他开始歌咏祖国的大好河山,开始赞美老百姓的古道热肠。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里,李白写到:“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他之所以会如此悲愤,就是因为李邕和裴敦复惨遭杖毙。李白明白了,自己这样傲骨嶙峋的正直之人是难以被朝廷所容的。这首诗可以说是李白退出朝廷的宣言。这首诗里虽然有牢骚,但是也豪气干云,体现出李白的精气神。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里感叹“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是狂傲的,是潇洒不羁的,是不愿意委屈自己的。李白是一个具有仙风道骨的人,对于李白来说,人生的追求是功成身退。李白热爱大自然,愿意在好山好水里漫游。可是,壮志难酬还是会让李白有所抱怨。在《将进酒》里李白感叹“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因为难以实现理想,就选择了及时行乐。其实,李白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他不在乎权势和财富。在《江上吟》里,李白写到:“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功名富贵若常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李白明白,自己不可能有任何的政治成就,却可以凭借文学业绩成为和日月争辉的人。这就是李白,毫无政治功绩,却依旧洒脱乐观的李白。清朝的龚自珍很欣赏李白,他在《最录李白集》里说:“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儒、仙、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也。”这样的评价对于李白来说十分恰当。        

和李白思想的复杂性而言,杜甫对于儒家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就更加坚持。他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里说自己的理想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换句话说,就是成就贤君,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可是残酷的现实让他失望。他进入长安的时候,唐玄宗开始变得荒淫无道。奸臣李林甫和杨国忠趁机弄权。杜甫看到社会变得乌烟瘴气,开始反思。他看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惨状就心痛不已。他的儿子活活饿死,他却“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这就是杜甫,胸怀天下,充满仁爱之心的杜甫。对于社会的黑暗面,杜甫深恶痛绝。看到杨贵妃姐妹兄弟们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杜甫就写下《丽人行》讽刺他们。看到唐玄宗穷兵黩武,导致民不聊生,他就写下了《兵车行》这样字字血泪的诗篇。看到李白等人醉后的狂态,他就写下《饮中八仙歌》表达自己对怀才不遇者的同情。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在《春望》里,他写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达自己痛彻心扉的心情。在《旅夜书怀》里,他写下“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表达自己对理想的执着。在《登高》里他写下“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表现自己的凄楚境遇。在《石壕吏》里,他写下“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这样震撼人心的句子,表达自己对战争的控诉。可以说,杜甫是愤世嫉俗的,他愤世嫉俗,并不是仅仅因为自己没有报效国家的机会,也因为自己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战乱连连的时代。        

南宋的陆游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他痛恨侵占大好河山,蹂躏汉族人民的金兵。他渴望领兵作战,收复山河。在绝笔诗《示儿》里,他对儿子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可以说,陆游的爱国热情,燃烧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可是,南宋的君臣为了一己私利,苟且偷安,不思进取。对此,陆游十分痛恨。在《关山月》里他写下“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表达自己对南宋君臣文恬武嬉,贪生怕死的精神面貌的讽刺。在《书愤》里他写下“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表达自己对虚度年华,不能保家卫国的生存状态的悲愤。陆游是一个能文能武的人,他也在南郑为抗击金兵效力,但是他却始终没机会实现杀敌报国的理想。于是,他只能通过文学创作实现自我价值。在《诉衷情》里,他写下“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表达自己对金兵的痛恨,对壮志难酬的感叹。陆游是一个具有名士风流的人,他意气风发,写的诗十分有气魄。他也对南宋诗坛那些只知道吟风弄月的诗人十分鄙夷,感叹“尔来士气日靡靡,文章光焰伏不起”。为此,他高举屈原,杜甫等爱国诗人的旗帜,旗帜鲜明地表达自己的文学主张。        

鲁迅是中国新文学的代表人物。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孕育出来的一位出色文学家。他具有反封建的思想。在《狂人日记》里,他写下“吃人”二字,振聋发聩地告诉大家,封建时代某些仁义道德,其实是“吃人”的礼法。在《阿Q正传》里他刻画了麻木不仁,愚昧而没有觉悟的阿Q。这个人没有名字,因为他代表了一类人。这类人生活得很艰难,备受欺凌。却自欺欺人,用精神胜利法自我麻醉。这种人活着没有尊严,死也死得毫无意义。在《记念刘和珍君》里他写下“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表达自己对万马齐喑的局面的讽刺。在《故乡》里,他写下“其实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表明自己虽然对现实感到失望,却始终不绝望的心态。在《祝福》里,鲁迅刻画了祥林嫂这样一个被封建神权害死的劳动妇女,表达了自己对其命运的无可奈何。祥林嫂最可悲的地方不在于她的悲惨遭遇,而在于她居然生无可恋到询问“我”人死后是否有灵魂。在《药》里,鲁迅对革命先驱夏瑜的死感到十分遗憾,更让他痛心的是他的死没有得到多少人的同情,他的血还被用来治疗华小栓的痨病。华老栓最可悲的不是白发人送黑发人,而是他居然相信“人血馒头”可以治病。鲁迅对于民智未开感到痛心疾首。鲁迅是悲观的,也是坚强的。他醒来后,发现自己无路可走,但是鲁迅还是要坚定地走下去。他觉得,只要走下去,自己就算是失败了,也在精神上是一个胜利者。        

这就是文学家所发的牢骚。文学家发牢骚,不仅仅为了自己的成败得失,同时也为了国家的前途,为了百姓的生计。        

作者简介

朱益伟,家住山城重庆。目前是一个自由撰稿人。热爱文艺,崇尚人道主义。喜欢在简单的生活当中发现美妙的点滴。喜欢在阅读当中体会人生百态。喜欢欣赏富有雅趣的文化。关注时事,且欣赏客观中正,有正能量的时事评论。写作是我表达自我,抒发心情的方式。希望以文会友,期待自己的文章可以得到大家的青睐。

归途如虹 ||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归途如虹 || 古人的浪漫不是鲜花美酒,而是...

归途如虹 || 唐僧为什么两次赶走孙悟空

归途如虹 || 借酒浇愁愁更愁

归途如虹 || 万古云霄一羽毛

本期编辑|南郑樵隐|

目前100000 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请关注我们留言吧▼

墨染千秋原创工坊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

—点击右上角转发到“朋友圈”吧—

墨染千秋感恩您的每一次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