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骨〔附:龙齿〕的功效与作用、注意事项与禁忌、附方

 鉴益堂 2021-03-26

                         〔别 名〕 白龙骨、五花龙骨。

〔来 源〕 为古代大型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羚羊等的化石。龙齿为其牙齿的化石。

〔成 分〕 主要含碳酸钙及磷酸钙。此外,尚含微量的铁、钾、钠、氯、镁、铝及硫酸根离子等。

〔作 用〕

一、历代经验

1.镇惊安神、歛汗固精:龙骨有定惊悸、安心神、收涩歛汗固精作用。 《神农本草经》: “……小儿热气惊癇”。 《名医别录): “疗心腹烦满,四肢痿枯,汗出,夜卧自惊,喜怒,伏气在心下不得喘息,肠痈内疽,阴浊,止汗,缩小便,尿血,养精神,定魂魄,安五藏”。 “白龙骨疗梦寐泄精,小便泄精”。 《药性论》: “逐邪气,安心神,止冷痢及下脓血,女子崩中带下,止梦泄精,梦多,治尿血,虚而梦多纷云加而用之”。

2.涩肠止泻、生肌歛疮:龙骨内服有收涩固肠止泻,外用有生肌歛疮止血等作用。《日华子本草》:“健脾,涩肠胃,止泻痢,渴疾,怀孕漏胎,肠风下血,崩中带下,鼻洪,吐血,止汗”。 《珍珠囊》: “固大肠脱”。 《本草纲目》: “益肾镇惊,止阴疟,收湿气,脱肛,生肌歛疮”。

二、近代研究

近代未见龙骨药理研究报告,临床应用观察有下列作用:

1.镇静作用:临床观察有镇静作用,可能与所含的钙有关,部分可溶性钙离子吸收后有减低神经兴奋的作用。

2.收斂作用:临床观察证明,煅龙骨粉有收歛作用,可以减少炎性分泌物的渗出,促进疮口愈合。且有收歛止血作用,但作用不强。

3.制酸作用:临床应用证明,龙骨粉有制酸作用,其效与牡蛎、乌贼骨类似,可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之胃酸过多。

〔性 味〕甘,濇、平。归心、肝经。

〔功 效〕镇惊安神,涩精止汗,固肠生肌。

〔主 治〕惊悸,失眠多梦,自汗盗汗,遗精,尿频遗尿,崩漏带下,泄泻下痢,胃痛反酸,外治疮口不歛。

〔临床应用〕

1.惊悸失眠:如惊搐,心悸,失眠,神志不宁,或癫狂,风癇等,类似于神经官能症、精神病、癔病、癫癇等。常配伍人参、琥珀、酸枣仁、胆南星等,方例《龙骨丸》、《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也可配入其他安神镇惊方中用。

2.阴虚阳亢:热病伤阴,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证见发热,烦躁失眠,潮热,盗汗,头晕目眩等证,类似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常配伍牡蛎、芍药,代赭石等滋阴潜阳,镇逆平肝药,方例《镇肝息风汤》、《二加龙骨牡蛎汤》。

3.遗精遗尿:多因虚气不固、男子遗精、女子梦交、或白浊等症,类似于神经官能症及前列腺炎等。常配伍牡蛎、杭芍、芡实、沙苑子等收濇固精药,方例《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龙骨丸》。遗尿及尿频属虚者,可配伍益智仁、桑螵蛸、台乌等补肾缩尿药。

4.自汗盗汗:龙骨因配伍不同,可以分别用治自汗及盗汗,类似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一般气虚自汗多配伍黄芪、白术、牡蛎、甘草等益气止汗药;阴虚盗汗常配伍知母、人参、当归、熟地、白芍等滋阴养血药,方例《龙骨丸》。

5.崩漏带下:龙骨可用治冲任气虚、血海不宁之崩漏下血,量多色淡等症,类似于内分泌失调。常配伍生地黄、白芍、乌贼骨、茜草、黄芪等收歛止血,益气养血药,方例《安冲饮》 《龙骨散》。此外,治妇女赤白带下常配伍牡蛎、乌贼骨、茜草等收涩止带药。方例《清带汤》 (方见牡蛎)。

6.泄泻下痢:龙骨常用于水泻不止,久痢不止等,类似于慢性肠炎、慢性痢疾等。常配伍肉豆蔻、厚朴、木香、黄连等,方例《龙骨丸》、 《龙骨散》。

7.疮疡湿疹:煅龙骨可用治疮疡不斂口,单用有效,也可配伍枯矾等,方例《龙骨散》。并用治湿疮、痒疹等,多配伍黄柏、黄连、枯矾等,方例《湿疹散》。近用治淋巴结核(干酪化及结核破溃者),多配煅石膏、滑石等,方例《龙骨膏》。治汤火伤则配伍生石膏、大黄、儿茶等,方例《龙骨糊剂》。

〔用 量〕 10~30克,丸散酌减,外用适量。

〔用 法〕生用或煅后用,多研细末入药。

〔禁 忌〕湿热郁积之泄泻及崩漏不宜用。

〔附:龙 齿〕

龙齿性味、功效及临床应用等与龙骨类似,尤善镇心安神,故主要用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多梦,头晕, 目眩等症,类似于神经官能症。常配伍枣仁、柏子仁、人参、茯苓等养心安神药。方例《真珠丸》、 《龙齿散》。

〔附 方〕

1.龙骨丸(《方脉正宗》):煅龙骨、犀角、丹砂、琥珀、天竺黄、钩藤、生地黄、茯苓、苏合香、牛黄、胆南星、竹沥。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丸,小儿酌减。

2.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伤寒论》):桂枝、甘草、生姜、大枣、蜀漆、龙骨、牡蛎。

3.镇肝息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龙骨、牡蛎、代赭石、玄参、芡实、山药、山茱萸、杭芍、苏子。

4.二加龙骨牡蛎汤(《小品方》):龙骨、牡蛎、白芍、白薇、附子、生姜、大枣、甘草。

5.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金匮要略》):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龙骨、牡蛎。

6.龙骨丸(《魏氏家藏方》):龙骨、赤石脂、白茯苓、糯米饭。

7.龙骨丸(《方脉正宗》):龙骨、茯苓、人参、莲肉、麦冬。

8.安冲饮(《医学衷中参西录》):龙骨、牡蛎、生地黄、白芍、白术、黄芪、乌贼骨、茜草根、续断。

9.龙骨散(《景岳全书》):龙骨、当归、炒香附、棕毛灰。

10.龙骨丸(《万全方》):龙骨、黄连、白石脂、枯矾、干姜、木香。

11.龙骨散(《证治准绳》):龙骨、当归、肉豆蔻、木香、厚朴。

12.龙骨散(《沈氏尊生书方》):煅龙骨、枯矾。

13.湿疹散(验方):煅龙骨、黄柏、黄连、厚朴、苍术、儿茶。

14.龙骨膏(《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煅龙骨、煅石膏、滑石各等分。研细末,猪油调膏,制成油纱条填塞。

15.龙骨糊剂(《中医杂志》4:212,1957):龙骨、煅石膏、大黄、儿茶。研细末,冷茶水调成糊状外敷。

16.真珠丸(《本事方》):龙齿、石决明、熟地黄、当归、酸枣仁、柏子仁、茯苓、犀角、人参 沉香。

17.龙齿散(《证治准绳》):龙齿、白芍、升麻、大黄、甘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