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 名】竹黄、竹黄精、天竹黄、竹糖、竹膏。 〔来 源〕为禾本科大竹节属植物大节竹Indosasa crassiflora Mcclure,慈竹属植物大麻竹Sinocalamus goganteus(Wall.)keng.f或��茅竹属植物华��茅竹Schizostachyumchinense Rendle的茎杆内的伤流液自然干燥后凝结而成的块状物(多以人工对竹节损伤)。 〔成 分〕含氢氧化钾约1.1%、硅土约90.5%、三氧化二铝0.9%, 并含铁钙等微量元素。 〔作 用〕 一、历代经验 1.清热豁痰: 《蜀本草》: “制药毒发热”。 《日华子本草》: “治中风痰壅,卒失音不语,小儿容忤及癫痰”。 《玉秋药解》: “清热解毒”。 2.凉心定惊: 《开宝本草》: “主小儿惊风天吊,镇心明目,去诸风热,疗金疮止血,滋养五脏”。 《本草衍义》: “凉心经,去风热”。 二、近代研究 本品作用类似竹沥,其作用如下: 1.抑菌作用:天竺黄对常见化脓性球菌及肠道杆菌有抑菌作用〔1〕。 2.祛痰镇静作用:临床观察有类似竹沥样的祛痰镇静作用,常用治中风痰壅及小儿抽搐(如脑膜刺激征)。 〔性 味〕甘,寒。归心、脾、肺经。 〔功 效〕清热豁痰,宁心定惊。 〔主 治〕发热咳嗽,咯痰不利,中风不语,热病神昏谵语,惊风抽搐等。 〔临床应用〕 1.痰热惊搐:高热、咳嗽、痰喘、神昏谵语、惊悸、抽搐等,类似于多种感染性疾病所致的高热伴有脑膜刺激征者,常配伍雄黄、朱砂、胆南星、麝香、犀角、黄连等清热解毒、祛痰镇惊药, 方例《抱龙丸》、《天竺黄丹》、《天竺黄散》、《二黄丸》。2.中风痰迷:突然昏扑,不省人事,喉中痰鸣等,常配伍牙皂、胆南星、麝香、冰片、牛黄等化痰开窍药,方例《利惊丸》。 此外,可用治鼻衄不止,方例《天竺黄散》。 〔用 量〕 5~10克。 〔用 法〕多入丸散,也可用汤冲服。 〔禁 忌〕无实热痰火者不宜用。 〔附 方〕 1.抱龙丸(《和剂局方》):天竺黄、陈胆星、雄黄、朱砂、麝香、全蝎、甘草。 2.天竺黄丹(《证治准绳》):天竺黄、郁金、栀子、白僵蚕、蝉退、甘草。 3.天竺黄散(《圣惠方》):天竺黄、牛黄、雄黄、朱砂、芦荟、麝香、蟾头、胡黄连、犀角、木香、甘草、钩藤、龙脑。 4.二黄散(《小儿药证直诀》):天竺黄、雄黄、牵牛子。 5.利惊丸(《小儿药证直诀》):青黛、轻粉、牵牛子、天竺黄。 6.天竺黄散(《圣济总录》):天竺黄、川芎、防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