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 名〕木贼草、锉草、节节草、节骨草、擦草、无心草、笔管草。 〔来 源〕为木贼科木贼属多年生常绿草本隐花植物木贼Equisetum hiemale L.的全草。 〔成 分〕含犬问荆碱、二甲砜、胸腺嘧啶、阿魏酸、小量咖啡酸、香荚兰醛、对-羟基苯甲醛,还含磷酸盐及多量的二氧化硅、硅酸盐、皂甙、树脂、葡萄糖、果糖。 〔作 用〕 一、历代经验 1.疏风散热: 《本草纲目》: “木贼与麻黄同形同性,故也能发汗解肌,升散火郁风湿,治眼目诸血疾也”。 《本经逢原》:“木贼专主眼目风热,暴翳,止泪,取发散肝肺风邪也”。 《本草正义》: “发汗,解肌。治伤寒疟疾。祛风湿,散火邪”。 2.退翳明目: 《嘉祛本草》:“主目疾,退翳膜。又消积块,益肝胆,明目,疗肠风,止痢及妇人月水不断”。《本草经疏》:“木贼草,首主目疾,及退翳膜,益肝胆而明目也”。 二、近代研究 木贼有消炎、收敛及利尿作用。 〔性 味〕甘、苦,平。归肺、肝经。 〔功 效〕疏散风热,退翳明目。 〔主 治〕目赤,云翳,迎风流泪,肠风下血,血痢,脱肛,疟疾,喉痈,痈肿。 〔临床应用〕 1.风热目赤: 目赤,多眵多泪,头痛,或生翳膜等,类似于急性角膜结膜炎等。单用或配伍蝉退、黄芩、苍术等为丸服。 2.肝虚目赤:如慢性结膜炎,浅层角膜炎等,表现目干涩痛、微红等,常配伍谷精草、石决明、草决明、猪肝等。 3.血痢便血:古方单用治疗痢疾。治肠风下血则配伍木馒、枳壳、槐角、茯苓、荆芥等,方例《木贼散》。 《三因方》单用研末外掺治疗脱肛,也可治月水不断(崩漏)。近年来配伍黄柏、益母草、五倍子等外用治外伤出血等,方例《木贼散》。 此外,尚可用治痈肿,咽喉肿痛,风水水肿,胎动不安。近用治矽肺、牛皮癣等。 〔用 量〕 3~10克。 〔用 法〕 生用。 〔禁 忌〕 气血虚者慎服。 〔附 方〕 1.木贼散(《仁斋直指》):木贼、木馒、枳壳、槐角、茯苓、荆芥。 2.木贼散(《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木贼、黄柏、益母草、五倍子。研细末,每服6克,日服2次,外敷加压包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