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么看重映后的阿凡达重登全球影史票房冠军

 苦海无涯回 2021-03-26

这是读者问我的一个问题。他是想让我解释阿凡达再次引起全球观影热潮的原因。

这个我解释不了。

就像有人说,他感觉好像产生了时空错乱,又回到了2009年:北京依旧在刮沙尘暴,影院依旧在放阿凡达,A股还是3000多点……,但是看看房价,瞬间被拉回了现实。

这个谈不了,有一个话题我可以谈,就是我们如何正确的看待阿凡达这个故事。

我觉得有必要解释一个概念,关于科学家的概念。

我们对科学家的理解和国际上,或者说西方世界对科学家的理解是不太一样的,这可能有很多原因。

有人的差异,也有宣传时侧重点的差异。

比如我昨天提到了西蒙斯,他其实站在学术界的角度,就是一个科学家。

陈-西蒙斯定理,微分拓扑学的基础性理论就是用他和陈省身的名字命名的。

再比如杨-米尔斯理论,近代物理的基础,也是西蒙斯引入和乐群帮杨振宁扫清的数学障碍。

昨天传出消息,说杨老那啥了,然后清华马上出来辟谣,没有那啥。

当年清华百年校庆的时候,西蒙斯捐了一栋楼,那栋楼叫做陈省身楼,里面住着杨振宁,命名权和居住权分别给了自己两个前同事。

西蒙斯这人学术地位很高,在几何学的地位就和杨振宁在物理学的地位是一样的。

但是巴菲特非常不客气的称这个二十多年来,年化收益是自己两倍的基金创始人为贼。

当然,他讲得也没有错,道德归道德,学术归学术。

世界上投资手法就三种,巴菲特,长线理论;索罗斯,波段理论;西蒙斯,高频理论,持仓时间依次下降。

事实上,索罗斯按照我们的标准来看,也不是什么好人。

因为他晚年,每年都换一个女朋友,还都是少女,还是不同种族的,所谓异族少女。

你想一想,杨振宁先生仅仅是因为晚年再婚,双方年龄差距过大,被多少人骂。

你对照下,如果把索罗斯的行为引入看看,那还算个事儿么。

其实巴菲特要是在我们这里,也早被骂死了。因为他和他老婆,老婆的闺蜜,长期三人行......,具体就不说了。

我们之所以能够容忍,是因为距离。说难听点,老巴,索罗斯的私生活,西蒙斯的盗窃,都和我们很远,我们拿他当外人,但是杨振宁,我们拿他当自己人。

这就是文化差异,说到底,是我们对对方的预期不一样。

有人说,他希望的杨振宁,应该像邓稼先。

这句话不很准确,准确的说,是我们希望我们的科学家,都像邓稼先那样。

“我们”这个定语很重要。

你不能反过来要求科学家都那样,因为科学家是全世界范围内的一个词儿。

你不能对别人家的科学家产生预期,这说不通嘛。

事实上,在全世界的范围内看,或者说,站在国际上看,至少,外国的科学家里面,像西蒙斯的人才是主流。

西蒙斯是个什么人?

很有才,也很贪婪。他收的基金管理费是人家的2,3倍,还有加收36%的收益分成。

而且巴菲特骂了他那么多年,他一点道德负罪感都没有。

他觉得仗着优势欺负人,是应该的,这就是人家的逻辑,他旗下的那些科学家,就是这么一群人嘛。

你把他的队伍套用到《阿凡达》这本电影里,会发现很熟悉。

阿凡达是个什么故事?其实就是哥伦布的故事。

哥伦布当然是划时代的人物,但是,他的目的难道是为了划时代么?

不是的,他就是为了赚钱嘛。

整个大航海时代就是围绕着对东方金子的向往展开的。

西方人看了马可波罗游记,向往的是文明么?不,向往的是金子。

他们想要的是怎么去抢,而不是怎么去赞美。

这就是一种强盗逻辑,就是,但问题在于,人家本来就是强盗嘛。

你指一个强盗说,你怎么能是强盗逻辑呢?强盗也很迷茫,他不理解你在说什么。

就像《大话西游》里的至尊宝,他就是山贼嘛,干着山贼这份很有前途的职业,否则呢?不当山贼,难道要去考状元么?

在他们看来,科学是一种技术手段,这里面不掺和道德什么事儿。

他们造船,为了金子,改良航海术,为了金子,造火枪,为了金子,造蒸汽机,为了金子,乃至改变交易手法,也是为了金子。

这是一以贯之的,几百年来,从大航海时代开始,一直如此。

很多人应该听过,就是美国的那些创始人,剥印第安人头皮的故事。

他们不是为了残忍,也没有道德压力,他们就是为了金子,纯粹的为了金子。

就像小号昨天聊的那个谈判话题他们和你战,是为了金子,和你谈,也是为了金子,就像阿凡达这本电影。

不要相信阿凡达故事里美好的部分,那些只是为了政治正确。

我说过很多次,在国际市场上,科学家就是资本家,资本家就是科学家。

不存在一个贪婪邪恶的巴依老爷在后面逼迫老实的科学家,也没有哪个善良的阿凡提科学家想要救潘多拉星球上的土著。

巴依老爷早就和阿凡提合体了,那就是同一个人。

你想通了背后的这个逻辑线,就想通了西方这几百年做的事儿。

西方的科学家做的所有事,背后的逻辑主线,就是为了金子,为了更方便的找到金子。

我揭示这一点,就是打破对你科学家这个词儿的误解。

你在书本上看到的,只是科学家里的一小部分,那是有特殊原因的。

我们曾经阔过,但是在最近的二百年里,被按在地上反复摩擦,于是内部形成了强烈的发奋图强,赢回来的向心力。

这种力量使得一小部分精英抛弃了个人利益,他们成为你看到的那种为了站起来而研究科学的人。

但这部分人不是国际上的主流,也不是西方国家的主流意识。

严格意义上讲,最近的200年里,西方世界顺风顺水,都是他们打劫别人,没有别人打劫他们。要打也是他们内部分赃不均,欧美内部打来打去。

所以你看到的美剧里,大部分美式科学家都是自私的,贪婪的,这是他们对他们精英们的主流看法。

一群人,疯狂的突破边界,能从外面捞就先从外面捞,捞不到了,就在自家捞。这就是美式科学家,就像哥伦布的子子孙孙。

你去看美剧,《绝命毒师》,里面那个落魄的去做中学化学老师的老白。

他当年有个合伙人,偷了他的技术,发了财,而老白后来因为身患绝症,没有钱看病,不得已去制毒。

老白的合伙人就是科学家,这种美式科学家的形象在美剧里比比皆是。

贪婪,视盗窃为寻常,自私,没有底线,没有同情心,等等等等。

他们的逻辑就是这样,他凭本事偷了你的技术,凭什么要还?

什么叫盗窃?有证据才叫盗窃,没有证据,那就不叫盗窃。

你现在看懂问题的分歧在哪儿了吧?他们讲究的是证据阐述的事实,而不是事实。

证据阐述的事实没有错,那就没有错,脱离证据之外的那个真正的事实,重要么?不重要。

而证据,是可以通过力量来扭曲的,这个力量里面就包括了科技。科技只是一种手段,得到力量的手段。

你去看美剧《亿万》。这套逻辑时时刻刻都在给你上演。

美剧《亿万》给你描述的是什么?是华尔街与法律之间的较量,而不是犯罪与真相之间的较量。

《亿万》里面没有真相,没有正面形象,双方都是自私透顶的。就像小李子演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没有好人,那只是old money与new money之间的较量。

当然,我今天揭示的这一点,你未必感兴趣。

因为有的人,活在应然的世界里,也就是活在应该怎么样的世界里。

所以这篇文章不是给你看的。

我们有一部分人,甭管是不是主动的,甭管自己乐不乐意,都得活在实然的世界里,就是实际上怎么样。而且不可避免地要和全世界打交道。

我觉得有一个习惯是很好的,是《三体》的作家刘慈欣强调过很多次的。

刘慈欣说,当你看到外星人的时候,第一件事是要防范,而不是觉得自己有救了。

这就是黑暗丛林法则,你首先要想到,对方会开枪,而不是送上鲜花。

同样的道理,最起码,在国际市场上,我每每遇到一个有才华的人,比如对方告诉我,他是科学家,我首先都是瞳孔一缩,而不是一扩。

一缩,说明我在提防,我第一反应不是有人帮我了,而是流氓有文化了。

明白这意思吧?任何人,我都先当他是流氓,如果有文化,那就更可怕,因为不怕流氓会打架,就怕流氓有文化。

什么时候放下警觉?不会放下来的,永远不会。

这就是为什么昨天聊“懂”,因为只有“懂”才是安全的。

遇到任何比自己更懂的人,都意味着风险。

当然,风险投资风险投资,收益是和风险挂钩的,盈亏同源,躲避风险,就等于躲避收益。

所以我们要和外部的世界打交道,就是迎着风险走,这样才会有利润。但是,每一分,每一秒都要提防。

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有风险的地方才有利润,但是有风险的地方一定要做好风险管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