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沙随笔16 中山路

 张效雄 2021-03-26

长沙随笔之十六

中山路

从小吴门走到中山亭,这条路叫中山路。至于从中山亭到轮渡码头,是不是也叫中山路?印象中叫中山西路。那中山东路在哪里?我说不清楚。

中山路以前可繁华啦。1970年前和中山路有得一比的,应该是南边的那条街,叫中正路。中正路比中山路略短一些,大概是从蔡锷路到八角亭司门口。这里以前有杨裕兴面馆、天津狗不理包子铺,还有个妇女儿童用品商店什么的,好多长沙老店铺。当然还有戏院电影院。这中正路,在解放军进城了以后,改名叫解放路。解放路现在拉长了,东突西扩,从河边头直伸到车站路。而中山路还是那么长,东边过了小吴门、八一桥,那就叫八一路了,往西是轮渡码头。与湘江平行的那条街就叫沿江大道。当年的沿江大道西边,码头一个接一个连起,好热闹的,过湘江河的轮渡码头就在这里。

到1970年代前期,长沙才建了湘江大桥,也就是现在的橘子洲大桥,长沙人习惯叫做“一桥”。湘江大桥没有建成以前,中山码头是个轮渡码头,汽车从这里过河,对面就是河西的长途汽车站。那时候中山码头是很热闹的。它的上头是小西门、大西门码头,是航运局的地盘,停着好多客船与货船。往下头走,是行人轮渡码头。这个轮渡码头一直到上个世纪末,整修沿江大道才彻底拆除,沿江大道这个名字也就没有了。

记得外婆和我说过,中山路和大名鼎鼎的国货陈列馆,是主湘十年的省主席何健修建的。准确地说,中山是何健手里改造的,陈列馆是那个时候建起来的。在长沙人的字典里,中山路和陈列馆、三角花园都是同义词。因为三者是互相联系在一起的,是老长沙的标志之一。长沙的另外一个标志是天心阁。到了1970年代,长沙的地理标志变成了新火车站。

三角花园在中山路的中段,陈列馆就在它的对面。

陈列馆全称叫国货陈列馆,后来改名为中山路百货大楼。这个大楼以前的豪华且不说,就是到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还是很牛的。这里有个明星级售货员王红,全国劳模,个儿不高,精瘦的,我很熟悉。他成名后做了中山路百货大楼的一把手;中山路百货大楼在当年几大商场“五虎闹长沙”的竞争中,终因中山路地理位置中落而不敌对手,逐渐衰落。王劳模于是去市里一个局当局长,做官去了。

中山路百货大楼衰落,其他铺子也不景气,原来的怡丰斋食品店、培罗蒙服装社、又一村饭店、庐山照相馆、红色剧院、湘江宾馆、湖南商药局和几个绸缎庄、澡堂一个个关门,中山路也就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三角花园犹在,它对面的国货陈列馆东边有条很短的小街,里面是银宫电影院。这座建于1928年的电影院,如今被一大片建筑包围着,很难看到建筑的全貌。但无论如何,银宫电影院是老长沙人最“时尚”的记忆。长沙第一个播放有声电影、第一个播放彩色电影,是在这里出现的。“银宫”曾经改名为“新华”做招牌,现在改回旧名字,还是电影院,还在放映电影。驻足中山路三角花园,似乎还能听到对面“银宫”当年电影的回音。

小吴门至今还是老样子,邮局的大楼还在,这也是旧时代长沙的标志物之一,可惜大楼涂成了红色,西侧弄了个中山医院,看不出古典的姿态,有点不伦不类。我的同寝室同学、凤凰卫视主持人王鲁湘曾经告诉我,他的爸爸当年随军南下,就是走小吴门进入长沙城的,那时邮电大楼好雄伟的。我也看过长沙的老照片,老八路入城经过小吴门,浩浩荡荡的队伍,背景就是邮电大楼,好气派的。

中山路与我有一种特殊的情愫,我的母亲是在“银宫”附近长大的。上个世纪三十年,她在这里住了五年。当年我的外公在银宫的前面、国货陈列馆的西边开了一间铺子,字号叫“义记同德和绸布庄”,在国货陈列馆里面还有个小铺面。外公从湘阴老家开染坊、走村串户卖印花布起家,生意越做越大,后来做到了长沙。据我的舅舅说,外公绸布庄最大的一笔生意,是做国军的军服。想来那个时候,几次长沙会战,来来往往的抗战部队,少不了军装被服,只要做一个师一个旅的军需,就不得了啦。这么说来,我的外公当年为抗战出了力,还赚了钱。记得幼时听外婆说过她住的房子,就在国货陈列馆的旁边,与“银宫”只有一墙之隔。日本人的飞机轰炸长沙城,炮弹是打不进陈列馆的。可见这个标志性建筑是何等的坚固。外婆还说过,她带着我的母亲时常去德园买包子,跟随着外公去北正街基督堂做礼拜。

我的外公在抗战胜利前一年,因病回了老家,绸缎庄交给他的弟弟打点。我的外公去世后,铺子盘给了别人。经历了几十年风雨,“义记同德和绸布庄”当年所在的小楼,居然至今还在,转换了无数主人后,变成了我的母校湘潭大学长沙的办事处。2018年夏天,学校委托我负责的长沙校友会代为经营管理这个办事处,已经改造成“湘潭大学校友之家”,明晃晃的金字招牌在中山路上耀眼生辉。

这么说来,我这个中山路居民的后代,也算做了一件光宗耀祖好事。

作者简介

张效雄,湖南湘阴人,生长于国营汨罗江农场,写新闻通讯和报告文学出身的小说作家。1977年考入湘潭大学中文系,毕业后长期在新闻媒体工作,高级编辑,湖南日报社(集团)原副总经理。他是一位生活在机关大院的资深记者,长期从事党政和法制新闻的报道工作,是我国首批都市报的创始人之一。作为中宣部,担任湘潭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高校的教授,有多种新闻学著作。作为记者出身的作家,以开放的视野、独特的视角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曾获湖南省青年文学创作竞赛报告文学一等奖,著有各类散文、诗歌、小说、报告文学等作品数百万字。代表作有畅销长篇小说《风起》(东方出版社2015年出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