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说湘菜15 永州私房菜

 张效雄 2021-03-26

闲说湘菜15 永州私房菜

湖南幅员广阔,十里不同音。湘乡话和常德话就相差很远,衡阳话又是另外一个调调。这是因为各地生活环境不尽相同而形成的,山水相隔,难得一统。

吃菜也一样,各个地方口味、做法相差很大。虽然都叫湘菜,其实各地都有自己的风格,湘中重辣,湘西偏酸,各自形成了一些子系。子系之内,风格大致相同。譬如永州菜,南北所有差别,但风格基本相似。一道永州血鸭,各县都有,做法大同小异。

有一位领导同志曾经交代我,给永州菜统一起个名号吧,叫起来响一些。我脱口而出,就叫永州私房菜。

湘西南永州,也称零陵,因为舜帝的陵寝在此而得名,人文历史由来已久。

永州位于南岭之下,潇湘之源,古有南蛮之称,常常是贬谪官员流放的地方。唐代柳宗元谪居于此,著有《永州八记》。千百年里,由于大家商贾南下北上,很早就通融了中原和南越文化。至清朝中期,广西金田事变,也就是所谓天平天国,也被人称为“洪杨之乱”,洪秀全等裹挟军民,由广西全州过零陵入湘,顺潇湘直下长沙、岳阳、武汉,再入扬子江,一路浩浩荡荡,留下了两广习俗。清末民国之初,湘桂铁路通车,经济大动脉直入西南山区,带动了沿线各地的经济发展。

永州私房菜在各式湘菜中独树一帜。究其奥秘,贵在一个私字,妙在一个私字。永州私房菜大都是私家独创,私传私授,渐入民间,经年累月,发扬光大。

永州私房菜历史悠久,极富地方特色,以自成体系而闻名。永州按地理位置可以划分为南北两大片,永州菜以北部的零陵、冷水滩、祁阳、东安等地的菜肴为主要代表,也融合了岭南双牌、道县、宁远、江华、江永、蓝山等县风味菜的特色,形成了具有浓郁湘南风味的烹饪传统,甚至加入了瑶胞等少数民族偏酸的口味。其主要特点是制作精细、油重色浓、酸辣味厚,烹饪选料不追求山珍海味,菜肴制作不追求猎奇寻异,体现了尊重自然、朴素节俭的永州人性格。

永州私房菜,炒菜以“东安鸡”、“永州血鸭”为代表,其鲜、嫩、香、酸、辣有口皆碑;煨、炖以“红煨异蛇”、“清炖牛肉”为代表,其软糯汁浓,汤清味鲜则令人回味无穷;煮则更是平常百姓家拿手好戏,如“永州合菜”这道逢年过节必有的家常菜,体现了永州人和谐融合的家庭观念。卤腊制法既有冷盘,又有热炒,或用豆豉辣椒干蒸,如“瑶家腊味合蒸”,其味柔韧不腻,咸香可口。

永州南六县多为山区,有制作烟熏肉、腊肉、鲊肉、酿菜的食俗,如江华、江永等少数民族地区,更是擅长制作烟熏腊肉和酿菜。以江华的“圣水豆腐酿”为代表的“江华十八酿”,全是民间私房菜肴。江华的“瑶家腊肉”还上了国宴。江永用当地名产制成的“香芋扣肉”名不虚传。还有道县的“鲊肉”,宁远的“九嶷山兔”,不仅是宴席上的名菜,而且加工制成包装食品远销海内外。

且以几道名菜为例,看其私房菜特征。

首推东安鸡。此前我已经说过,这是国宴第一菜。相传早在唐玄宗开元年间,东安人就开始制作醋鸡。醋鸡改名为东安鸡有两说法:一说是因清末湘军悍将,东安人席保田常以此菜宴请过曾国藩等贵客而得名;另一说是北伐战争胜利后,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唐生智在南京设宴待客,席中有醋鸡一菜,颇受宾客称道。客人问及菜名,唐生智觉得原名不雅,称为家乡东安鸡。东安鸡自此由私房菜而进入政要家宴,后来成为国宴名菜。

    再说宁远血鸭。传太平天国起义初期,太平军首领洪秀全率众将士攻打零陵城,特命厨师在天黑前把饭菜做好,好让众将士们吃饱喝足后英勇杀敌。厨师在煮鸭时发现:由于时间紧急,鸭毛没有拔干净,肯定会影响大家的胃口,弄不好误了军机大事有砍头的危险。为了顾大局,也为了保小命,厨师急中生智,就把杀鸭时的鸭血全倒进了锅里翻炒。到了开宴时间,一碗碗拌有鸭血的菜肴端上了桌。众将士胃口大开,个个吃得肚如战鼓,奋勇上阵,大获全胜。庆功宴上,有人问厨师昨晚做的什么菜,老厨子结结巴巴答不上来。最后还是洪秀全之妹洪宣娇说道:就叫它“永州血鸭”吧。“永州血鸭”由此而得名。经过历代永州厨界精英潜心钻研、精心烹制,“永州血鸭”以其独特的口味闻名于世。

    普桥红薯粉是永州较早的传统风味菜,相传源自明朝。现在四川许多地方把红薯粉条叫“堡桥粉”,就是明朝末年永州先民大批移居四川,带去了“四川话、永州腔”,也带去了堡桥粉的制作工艺。堡桥红薯粉因用冷水滩普利桥镇(原名堡里桥)产的红薯粉作为原料而得名,纯手工制作。烹饪的主要原料,有新鲜猪血、鲜鱼汤,生姜、大蒜米、辣椒等。由于受席宝田和曾国藩等人的推崇,“堡桥粉”曾在北京宴席上为湘菜代表。

另一绝活是零陵喝螺。永州吃喝螺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在零陵县志上都有记载。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永州市何仙观乡曾传说是何仙姑的故乡。当初八仙飘海,初到蓬莱仙境,都夸蓬莱胜景。唯有何仙姑一言不发。吕洞宾问何仙姑为何一言不发,何仙姑说,蓬莱美景虽佳,还不如淡岩的中秋之夜,不如永州八景。众仙不服,顺水而下,进长江,过洞庭,入湘江,来到零陵。一日一夜的长途旅行。众仙都有了饿意。当铁拐李拿起酒葫芦“咕噜咕噜”喝酒时,深叹有酒无菜。韩湘子连忙拿笔想画一条大鲤鱼给众人吃,谁知沾墨太多,甩在地上,变成了一个个铁螺、铜螺。何仙姑一见大喜,忙烧火炒螺。众仙食后,都夸好菜,从此永州喝螺名扬三湘。这就一传说,未必可信。但喝螺确实是从民间炒出来的。

还有一道曲米鱼,祁阳传统名菜之一,源于祁阳县白水镇肖家村镇一带,世代相传、纯秘方腌制,是当地人逢年过节,走亲访友,招待客人的必备礼品,和当地人逢年过节,办酒席的压轴菜。另有一道零陵莲蓬肉,历史也很久远。据地方志书记载:“泥鳅食蛋死于肉中,形似莲蓬,曰'莲蓬肉’,自由相传,营养最佳。”这个菜是蒸出来的,食用时掀掉肉皮,即可见泥鳅的头都伸在肉外,就象一个刚摘下来的大莲蓬,香气四溢。与东安鸡齐名的还有江永香芋扣肉、江华和宁远的酿豆腐、苦瓜丸子,都是民间私家制作工艺,代代相传,延续至今,已经成为永州南部私房菜的精品。

永州虽有北四县南六县之分,无论是双牌岭南北,佳肴均为私家创制,应该统称为永州私房菜。这些菜由家传私授而进入公馆、酒楼、饭店,制作工艺,代代相传,是传承千百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永州私房菜的制作人一般不是什么大师,或农家主妇,或市井闻人,或贩夫走卒,或小店掌勺人,各县各乡,有着不同的流派和细微差别。究竟谁是正宗的永州私房菜的传承人,莫衷一是。

 作者张效雄,记者出身的作家,代表作有畅销长篇小说《风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