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媒体式微,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张效雄 2021-03-26

传统媒体式微,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张效雄

三年前,我在美国过元旦,看到网络上传出好几家报纸新年关张的消息,感慨地写下了《不说再见,不是悲哀》一文。

当年的《华商时报》是十分悲哀的。新年前的最后一夜,同仁们在最后一张《华商晨报》报纸清样上签下自己的名字,一个个沉痛地和这张报纸告别了。

在此之前,网络展示一张十分伤感的照片,这个报社员工打着“华商晨报,永远不想说再见” 横幅,在报社大楼前合影。有报道说:“没能活过2018年的《华商晨报》,在百姓心里,最怀念的,不是报社曾经高达几亿的广告,不是多达几十万的发行,而是曾经的敢写敢批,能为百姓多说几句真话。”

同时说再见的还有《法制晚报》《北京文摘》《西部商报》等多张报纸,他们说再见的原因有多种多样。不管出于何种缘故,报纸一张张地淡出了。多少人感叹,报纸代表着一种文化乡愁。新媒体越是喧嚣,告别越是苍凉,这种乡愁越深、越浓、越彻骨。

三年以后的今天,又有三十余家传统媒体阵亡。

见证了4380个日落日升,四川《内江晚报》终究没能挺过2020年的最后一天。

没能看到2021年第一缕阳光的,还有《遵义晚报》《益阳城市报》《皖北晨报》《广元晚报》《德阳晚报》《都市消费晨报》《铜都晨报》等。

《吉安晚报》《武汉晨报》《本溪晚报》《拉萨晚报》《浙中新报》,也一个个宣布,自2020年1月1日起停刊。

过去的一年里,牺牲的媒体还有:3月25日,湖南广播电视台时尚频道停播;7月,创刊于1979年,伴随了中国象棋棋迷长达40年的《棋艺》杂志宣布停刊;浙江广电集团影视娱乐频道(5频道)宣布于7月底停播;8月15日,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江电影频道停播;8月19日,《集邮报》停刊了;11月5日,《成都晚报》发布信息,宣布自即日起注销。

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34家传统媒体,倒在了2020年。

与往年备受关注、集体“吊唁”不同,今年的离去的传统媒体走得“静悄悄”,甚至除了一纸停刊公告,编辑们居然懒得写任何煽情的休刊词了。

三年前的2017年11月30日,《楚天金报》刊发题为《再见》的诗文与读者告别:说再见,真不容易。对于把毕生的追求都倾注于新闻生涯的职业新闻人来说,这一刻是悲哀的,是沉重的,似乎谁也不愿意离开再熟悉不过的办公室和办公桌,谁也不愿意最后一个去关灭办公室那盏辉煌的明灯。

同样作为新闻人,这种悲哀的情绪,在我的心中引发共鸣。作为创办过一张省级都市报、一张消费报的主要负责人,和曾经的专业报社长总编辑,担任过较长时间报业集团的发行处长,我也经历过辉煌时刻,也经历过悲哀的过程,那种欲哭无泪的感觉,是行外之人无法体会的。那个回首告别办公室的瞬间,只能把心酸的泪水悄悄咽下。

十年多前,我第一次踏上美利坚的土地,去《芝加哥太阳报》考察的时候,看到印刷厂门厅里放着的一部老式印报机和送递报纸的胶皮小拖车,曾和同行感慨地说过,或许某一天,我们的高速报纸印刷机会和它们一样,被陈列在世人面前。我们的话音还未完全消失,就传来芝加哥另外一份大报,纸质报纸退出市场,改出报纸网络版的消息。同行的报业精英们不禁心头掠过一丝愁云。

曾几何时,报纸广播电视这个行业是何等的风光。1977年我走进恢复高考后第一次考试的考场,就打定主意要在新闻这个行业奋斗一辈子。四年以后,如愿以偿成为记者,后来做到高级编辑、总编辑。从1980年代开始,几十年间,愤世嫉俗、志气飞扬的生活,如同沸腾的青春一般,将自己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透过纸笔变成了激扬文字。在我们那一代新闻人看来,报纸版面、节目时段就是我们的生活画卷。我曾经出版过一本《新闻文化随想》小册子,将新闻文化论述为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一种生活方式。

好景不能说不长,但时代转换实在太快,我们所处的环境也实在太复杂。互联网的出现,一个个崭新的概念推陈出新,新闻传播方式出现多样式立体化状态,传统的报业传统的传媒出现断裂式崩塌。新闻文化的内涵在不断地更新变化。不敢说媒介“一座座火山爆发、一顶顶皇冠落地”,发行量下降、收视率降低这是不争的事实。广告一而再再而三跌落,雪上加霜。曾经傲视群雄的“无冕之王”,不得不为五斗米折腰,不得不为发行量和广告量奔走,转换一个又一个新闻媒体求生存的媒体人,竟然沦落成了新闻民工。

传媒形态变迁不只是在中国。我这些年几度在美国居住,深感美国人的生活方式离传统的新闻媒体越来越远,离我对新闻文化的定义越来越远。他们获得信息的渠道,早就不再是报纸加电视。每家每户门口没有了以前在老电影里看过的报箱子,看不到报童和送报车。偶尔有快递快运汽车呼啸而过,将一个塑料纸包的报纸扔到屋前的地坪里或草地上,久久不见主人及时取走阅读。我女儿家的电视机,前些年还看看球赛、大案直播,或是梅西百货大游行一类节目,现在他们干脆将电视机封存起来束之高阁。一本免费赠阅的杂志《people》,我翻译成《人物》,据说发行量蛮大的,但内容八卦而已,也是广告连篇,不可细读。曾经遍及全美的几家大报,只能在大城市偶尔见到。中小城市的报纸,最常出现的是在超市的出口处,医院的休息处、小区物业公司的服务台,其中夹杂着广告册页。昔日左右人们政治态度、生活风向的报业大亨传媒大鳄,如今沦落这个地步,默克多之流不知道下一步该做如何打算。

一张报纸的衰落,一个行业的演变,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自身的外界的,自愿的被迫的,其实没有什么大惊小怪。处于行内的人悲哀,处于行外的人可能是庆幸。三皇五帝到如今,耶稣菩萨到现在,世事经历了几多变迁,几多轮回,天还是那个天,地还是那个地,即便是哪一天天崩地裂,不也是大自然的必然规律吗?谁能抵挡的来!

大千世界,变幻无穷,芸芸众生,适者生存。不会有长生不老,不会有万代江山,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向前,那是历史的进程;稳步不前,指定不变,那是暂时的,是短暂的。世界是多元的世界,传媒也是多元的格局。信息时代拓宽了人们的生活半径,网络使我们不再囿于一方天地,只能听到一种声音。这是进步的标志。传统媒体离去了,新的传播手段出现了,或许过不了多久,如今的新媒体很快会变成传统媒体。报纸也罢广播也罢电视也罢网络媒体也罢,谁也说不清楚下一步将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当年风行一时的BP机,也算是传递信息的一种便捷方式,连再见也来不及说一声,便永不再见了。还有大小城市风行过的手机报,其寿命何其短也。如今谁还留恋?谁还会为其逝去悲哀而哭过一场!

时代都会变化,这是不可抗拒的。媒体之变,不过一种先声而已。传统媒体之式微,大可不必悲哀。勇敢地走下去,退一步海阔天空。天空依旧是蔚蓝色的,朝阳必定从太平洋上升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