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园小记之三】八月荷韵

 江山携手 2021-03-26

    那天下班时,接到领导的一条信息,约明早去园林拍荷花,才猛然想起,这秋已是悄悄地来临,再不赏荷又要留待来年了。

 

                  【苏园小记之三】八月荷韵

 

  不知为何,这些年来原先那种类似摄影、赏荷、听雨、茗茶的雅兴,渐渐地被眼前的繁杂生活和工作所累,那份美好被忙碌和无所事事所取代,也就在这样的浮躁中,远离了那份美丽的品饮,想不到一条信息,让我有了匆匆作雅的心情,在经年流逝中品味一份美善。

 

【苏园小记之三】八月荷韵

  清晨七点,尚未开园的拙政园已是满荷花香,江南古城静寂的园子里,只有我们几人的足音,在轻轻敲醒着这座名园的晨思,想不到来拍照的领导还不少,大伙长炮短枪的各显装备精良,熟知园林史的钱主任作陪讲解园林、园史、园艺、园趣。

 

        【苏园小记之三】八月荷韵

  说实在的,文人出身的我,对拙政园的历史并不陌生,也常陪客人讲解苏州园林,但是专家的讲解毕竟不同,各个层面、各个角度的分析颇有章法,让人在以荷为题的漫游中,有了更多的诗意畅想。

 

              【苏园小记之三】八月荷韵

 

    很久以来,我一直喜欢那种静态空寂时的园林感受,当置身在廖廖数人的园林美景中,那份从内心深处涌起的美韵、美感,不觉在心浮生。

 

【苏园小记之三】八月荷韵

  对于莲荷的咏叹,在唐宋就有很多堪称经典的诗文,比较著名当推李商隐、李清照、李白、范成大、温庭筠等人的诗赋,就象绝唱一样令人叹首,荷花在中国文人心中的地位,当然是高山仰止。

 

       【苏园小记之三】八月荷韵

  最经典的传承,当推周敦颐那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士境界,其实内心深处,我还是比较喜爱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描述,不仅写出了莲的形态,还有了品味和想象的空间,比起“出淤泥而不染”来,更富人文精神的感受。

 

【苏园小记之三】八月荷韵

  说起荷花的诗词,我个人比较喜爱杨万里“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描绘,只此一句当是令所有后生面对荷花时,仰天长叹此诗之后无佳句。

 

        【苏园小记之三】八月荷韵

  而晋乐“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则是让人充满了情感上的心动,于是在江南夏日的清晨,在荷风四面的感触中,我内心深处蛰存的那份诗意和美好,在莲荷精神的品读中,充满人文思想的回归。

 

                   【苏园小记之三】八月荷韵

 

    在留听阁,听游鱼蝶吮荷杆的细微之声,看鸳鸯戏荷的无影摇摆,喝着清香的荷花茶,吃着钱主任特地为我们准备的荷叶饼,想那些古往今来吟唱莲荷的诗篇,那份遐意是油然而生。

 

【苏园小记之三】八月荷韵

  早些年,看过已故舞蹈家戴爱莲编排的《荷花舞》,在流光溢彩的舞台上,一群姑娘是长裙飘逸,轻柔的裙摆,如风影中的荷叶舞动,每张荷叶上,都是一个美若天仙的姑娘,荷花仙子在柔美的舞蹈语汇中,把“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意韵,给予了无限的延伸,让想象的翅膀,在思想的庭院里飞舞。

 

【苏园小记之三】八月荷韵

  这时候才猛然想起,其实我的内心,是深藏着美好和诗意的,只不过这样的美好,因为忙碌的工作而无法得到展示和藉慰。对于所有人来说,只有在静心面对心灵最深处的美丽时,快乐的感受,才是一份终极的享受。

 

【苏园小记之三】八月荷韵

  也许对我来说,孤独只是一个人的狂欢,那么当这样的孤独,融入我们的生活场景时,这种狂欢,才是让心安祥的良辰美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