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柳公权的“笔谏”

 mengk4fz0yyf5h 2021-03-26
柳公权的“笔谏”

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曾经是皇帝的书法教师。

公元820年,26岁的李恒即皇帝位,是为唐穆宗。

一次,唐穆宗走进了一座佛寺,看见壁上题有一首诗,诗好字更好,体势劲媚,自成一家,他很是喜欢。于是问僧人出自何人之手,僧人说是柳公权所作。

唐穆宗问,此人现在何处?答道,在夏州。

夏州的治所,在今陕西靖边红墩界白城子村,从汉到唐,一直是关中边塞重镇。柳公权此时正在夏州做判官。

柳公权为什么会来到夏州做官呢?原来柳公权中状元,是在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随后任职九品秘书省校书郎,任劳任怨,干了14年,始终没能得到晋升机会。转眼就已经40多岁了,原地踏步这么久,再干下去也没什么奔头。柳公权主动要求去夏州支边。他真去成了,官阶也从九品校书郎升到了八品判官。这个时候,他已在夏州的这个新岗位上工作大半年了。

柳公权的“笔谏”

柳公权《兰亭诗》

唐穆宗迷上柳公权的书法,很想见到柳公权。没过几天,正好柳公权回京奏事。朝堂大殿之上,“粉丝”唐穆帝终于见到了偶像柳公权。他一不看公文,二不谈工作,上来就说了这么一句:“我于佛寺见卿笔迹,思之久矣!”

于是柳公权成了唐穆宗的书法老师。

第二天,柳开堂讲课。学生提问,老师回答。谁知道,唐穆宗、柳公权一问一答,一个回合下来,一起便都结束了。

《资治通鉴》有关此事是这样记载的:

上问公权:“卿书何能如是之善?”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上默然改容,知其以笔谏也。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穆宗问柳公权:“爱卿的书法为何能写得如此精妙?”柳公权答道:“写字用笔,关键在于心,心正了,笔就正。”就这么一问一答,唐穆宗突然恼了,不说话了,脸色大变,认为柳公权讽谏!从此开始冷落他。

柳公权的“笔谏”

柳公权《玄秘塔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