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宽窄之道 | 宽窄是人生美学

 12345csdms 2021-03-27
骄子家园 2020-02-20

本文部分节选自:《宽窄之道》

节选文章:宽窄是人生美学

作者:谭继和

图片

人人都爱美,处处都有美。宽中藏美,窄是多美。

图片

谭继和,著名学者,重庆市开县人。

曾任五至八届省政协委员兼文史委员会副主任、第十届成都市政协常委、省社科院巴蜀文化学首席专家。现任四川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省社科院二级研究员、博士后导师,省地方志审核委员会委员,省历史学会会长,省大禹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天府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川大中华文化研究院咨询委员。四川省的司马相如、郭沫若等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郭沫若研究会顾问。

人类是感性的,宇宙是理性的。

世界由宽窄构成,宽窄演绎了世界。在不同空间和时间,宽窄变换呈现不同形态特征和功能色彩,因此涉及美学问题。

要说到宽窄问题,就会想到很多词汇,宽窄、粗细、短长、内外、大小、左右,作为哲学问题,对宽和窄可以专门进行研究。

我最早接触宽窄哲学是因为宽窄巷子,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我说:

宽是逍遥生活的记忆,窄是心灵享受的回味,也就是说,宽是群居生活的一种集体文化性格。

成都人就是逍遥自在,行云流水,所以说是逍遥生活的记忆,而窄则是个人心灵享受的回味,后来改成了“逍遥生活空间,心灵享受窗口”。

由宽和窄,我就想到哲学对立统一辩证法。宽窄美学实质是非线性美学、系统美学。

图片

用辩证法来解决个人生活的问题,解决社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核心就是这个“中”字,离开了这个“中”字,要么就是左,要么就是右,所以始终在寻找这个“中”字。

这里谈几个相关理论。

第一是中庸论,毛主席当年在延安讲,中庸就是辩证法。中庸就是怎么取其中的问题,就是宽和窄如何结合的问题。

第二是长短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个长短尺寸,不就是宽和窄的关系吗?这是个辩证关系。

第三是太玄论,蜀中扬雄根据孔子儒家理论和《易经》天地人的关系,提出人在天地之间的重要价值。天宽地窄,宇宙就是这样的,那么人如何来对待这个宽窄?

扬雄的太玄论就是解决宽和窄怎么和谐平衡的问题,最终追求的和谐状态,也就是对立的两面。

传统哲学提出了中庸论、长短论、太玄论,今天我们提出了一分为三的中介论和宇宙悖论,宽窄论也是个新的概念,新的发展。



图片

宽窄论首先是生活哲学问题,任何人都会碰到荣辱、宽窄、大小等等问题,所以生活哲学、生活态度有宽有窄。

其次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一定要两权守其中,我们在努力寻找这个中的状态,而中的状态离不开宽,也离不开窄,该宽则宽,该窄则窄。

模糊数学给我们的启示,不要是那种完全对立的思考方式,而是在对立之中寻找它的统一、协调、平衡、和谐,那种状态是动态的,是变化的,从大变到小的,阴和阳转换的,然后小又变成大的,阴太强了又会变成阳,所以阴阳也是转换的,因此阴阳概念和宽窄概念也是有关系的。

作为人生态度来说,对生活要宽,对荣辱要宽,这些哲学理念跟道家、佛家都是非常一致的。

对己要窄,尤其是物质享受要求要窄。再次是天地哲理,进一步仰望星空,天马行空,这个是宽,具体到生活、家事、家庭、个人怎么对待,这个是窄。


图片

中国哲学也是经常在宽和窄之间抉择,实际上宽和窄指的是粗细、长短、内外、实空、大小、左右。

一,儒家主张忠恕之道。责己者严,责人者宽,就是宽严结合的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恕,万古恕道我独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当然是人生道路宽阔的美,对人类和民族命运共同体贡献的美。以公忠体国的诚信理念修身,严于己,是窄的美。

忠恕就是宽窄结合的美。

二,佛教中国化的标志是禅宗,禅宗有顿悟,六祖慧能主张的;有渐悟,是北宗神秀的主张。巴蜀禅宗的首创者智诜是慧能与神秀的师兄弟,认为该把二人的主张融合起来,兼容南北二宗,“顿渐随缘,自在为美”,行云流水的生活态度是美,利益众生的苦修磨炼也是美。

随缘宽窄都是美。

三,道家主张羽化飞仙的美,是浪漫主义的美,是仰望星空的宽的美。上善若水,崇尚自然,都是人生境界宽的美。苦修苦行,隐逸青城,是远离尘世喧嚣的美,是人生苦修窄的美。总之,儒释道三家以儒为首,主张无极而太极,无极就是太极,太极就是无极,是宇宙共同体、世界共同体包容开放的美。

故曰:宽窄是人生的生活美学。



图片

总之,世间万事万物都适用于宽窄美学。宽窄美学就是心理美学、自然美学、生活美学。

一是世界充满宽窄,宽窄构建世界。二是世界没有宽窄,人类就没有美感。三是宽窄有度就是美,宽窄变换就是韵,宽窄波动就是悦,宽窄相融就是和。

宽宽窄窄,随缘随便,高兴。

京东、当当有售,点击下方链接直接订购。👇
广告

宽窄之道

作者:封面新闻

当当
广告

宽窄之道(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联手打造人文随笔全新经典)

作者:封面新闻

京东


图片

今日有奖互动话题



俗话说: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每个人都有追求美的权力
因为美可以让人赏心悦目

世界上所有的美
都需要我们用美的心境去感受
用美的眼睛去发现
用美的眼光去欣赏
看到的皆是美好生活
心美,一切皆美
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美
美,每时每刻都存在 
你们身边有美的存在吗?
能说说这些美带给自己的感受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