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两个儿子成为汉奸,孙子却辈个个栋梁

 nj200801 2021-03-27

清朝末年,列强纷纷进入中国,企图在这片落后的土地分得一杯羹。在列强的蚕食下,清政府日渐衰败。在清朝末期,虽然清政府抵抗无力,但也曾出现过一批力求救国的重臣作出过突出贡献,例如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等。对于前三者,大家的熟悉程度往往在军事方面体现。而对于张之洞却是体现在教育方面的贡献。但是,张之洞对国家的教育事业有突出贡献,对自己儿女的教育却稍有欠缺,更有趣的是儿子虽然出了两个汉奸,但孙子辈却个个栋梁。

张之洞从没有上过战场却能与李鸿章等人并列,可见其教育事业的贡献。张之洞的政治生涯从1882年外放山西成为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而开始,但让他留名青史的却是因中法战争爆发成为两广总督,从此先后历任湖广总督、代理两江总督。张之洞担任总督时,最大的成就便是兴建新型学堂。现如今的武汉大学、南京大学都由张之洞创办,当时分别名为自强学堂、三江师范学堂。

张之洞处于'旧的未死,新的方生'的过渡时期,在传统观念上,他对旧的事物恋恋不舍,对晚晴的制度加以维护。但对待新兴事物他也毫不摒弃,不仅开立新型书院及学堂,更是竭力派遣官费留学生出国留学。在当时产生了足以震撼时代的力量,而黄兴、宋教仁、蔡锷等人便是其中的翘楚。从他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出发,按理说他的家庭教育应该也是毫不逊色,但是现实却很残酷,他的两个儿子成为了汉奸。

晚清名臣中,左宗棠的儿子走在了自己的前面,多少有些遗憾。而教育方面最杰出的可以说是李鸿章,其后人在各个领域均有建树。曾国藩也毫不逊色,一部《曾国藩家书》可以想象,他家中也没有流传过特别不堪的后人。而张之洞则完全不同,张之洞生在晚晴,以他的身份地位,儿子必然不会仅有一个两个。有记载的儿子有五个:张仁权、张仁侃、张仁宝、张仁乐、张仁蠡。其中张仁乐、张仁蠡都是汉奸。

都说虎夫无犬子,但是张仁乐的身上丝毫看不到父亲的影子,张仁乐早年留学日本,对西方文化早有涉及,后回国任职时却完全没能体现出留学生的能力。除了父亲的帮衬可谓一事无成。对于张仁乐的人生,这样的问题最多被评价为'不成才',但是九一八事变后,张仁乐却直接投向了日本的怀抱,在日本人之多年,直到抗战胜利才被抓回国。但其思想已经难以感化,竟借机脱身再次逃到日本直到1971年去世。

张之洞最小的儿子张仁蠡,此人算是个博学多才之士,然而他的名声也恰恰毁在才华上。张仁蠡毕业后曾任职多地,但皆是一些没有出路的虚职。由于不甘才华埋没,华北事变后张仁蠡投降日本,1939年接受日本委托任武汉特别市市长,在任期间,对提防建设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贡献突出,这也成为他人生中唯一一段光辉历程。1943年,张仁蠡委身汪伪政权,出任天津特别市市长。1945年2月,看清形势的张仁蠡辞职在北平休养,企图依靠积蓄在北平颐养千年。但好景不长,日本投降后张仁蠡被以汉奸罪逮捕且于1951年结束人生。

至此,从事教育的张之洞的盛名在两个儿子的影响下崩塌。很多人认为张家的传奇至此结尾,但事实上,虽然张之洞对自己的儿子教育失败,但他的孙子辈却为他赚回不少颜面。张仁蠡个人事迹不在叙述,虽然走错道路,但他的子女却很成才,他的小女儿在心理学方面颇有建树,而他的儿子也是师从钱学森,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可以说虽然张之洞的儿子不成才,但是孙子孙女还是颇有成就的。

张之洞虽然在晚清时期有众多丰功伟绩,但是其思想上也没能避免守旧的想法。一方面竭力推崇先进思想,一方面誓死捍卫传统制度,张之洞的人生可谓矛盾重重。张之洞一生坎坷,而对于两个小儿子的溺爱,也称得上是张仁乐、张仁蠡误入歧途的重要原因。张仁乐早年在日本留学,日本的思想对他的影响较大,而张仁蠡与哥哥关系亲密,难免与哥哥一样走向相同道路。人生的路途不可回头,也许这一切就是注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