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蛋有什么特点?冥顽不化、死脑瓜骨、不撞南墙不回头;智者呢?有主见、不忘初心、有能力屏蔽掉周围的杂音。然而却有人兼具这些特点于一身,只是在不同的时段而已。 叶夫根尼娅曾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说家,但她有着不同寻常的知识背景,她是一名神经学家,而且对哲学非常感兴趣,以致她的前三任丈夫都是正儿八经的哲学家。可惜的是她自己不走寻常路,喜欢以文学形式表达她的研究成果和思想。并且在评论和叙述时避免了常规的方式,因而大多出版商对她的书不以为然。尽管她的思想在越来越受关注后有一些出版商愿意见她,仍然提出了很多批评和建议。比如希望她能用比较成熟的方式,写出一本关于意识的大众科学图书。因为出版商对她的手稿感到困惑,她甚至无法回答他们的第一个问题“这是一本虚构类还是非虚构类的书”,也无法在出版申请表上回答“这本书的受众是谁”,他们告诉她:“想要做为一名职业作家,就要知道你的书是写给谁看的”。另外她还需要把自己的书定义一个流派,因为书店不希望感到困惑,他们需要知道应该把这本书放在书架的什么位置上。甚至一位编辑在最后小心翼翼的补充道:“我亲爱的朋友,这部书只能卖出去10本,其中还包括你的前夫们和家庭成员购买的数量”。 但是叶夫根尼娅并不愿意按照出版商的意思做出改变,这时候的她显然就是一个不听人劝的笨蛋。甚至在一个著名的写作研讨班上,被指导老师态度坚定的定义为一个不可救药的作者。 最后叶夫根尼娅无奈的把自己主要作品《漫话递归》的手稿贴在了网上,慢慢的,她的作品吸引了一些读者,其中有一个不知名的小出版商,他愿意为她出版这本书,并答应不做改动。而正是由于对原文的坚持,她只得到了标准版税的一小部分,她接受了,因为别无选择。 慢慢的,她的书火了,销量达数百万册,被译成40多种文字,在评论界获得了极高的赞誉。而那家为她出书的小出版商,一跃成为了大公司。知道那些拒绝甚至嘲讽过她的出版商现在怎么评价她吗?他们不仅认同了她的写作风格,而且总结道:“读书的卡车司机不会读为卡车司机写的书”,“读者蔑视那些向他们谄媚的作者”。 面对外界的极端评论时,我们要如何面对呢,屈从或是抗争?可能意义都不大,因为你的客观意义只能以个别的角度,在不同的时段展示出来,进而以非整体的客观真实表现为笨蛋或智者。所以争辩没有必要,做好自己的事才是对外界最好的展示和自我辩护。 反过来,当我们要对比人做出极端评价时,也要想到这点,对方可能既是笨蛋也是智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