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狡辩的底层心理逻辑

 浅字淡墨 2021-03-27

人人都爱狡辩,包括你我,这话比较得罪人,但相信我这话没有丝毫贬义,因为爱狡辩与道德水准无关,而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机制在起作用。这里指的是想狡辩的欲望,至于最后付诸了行动是不是就有违了道德标准,那是另外的话题。

那些付诸行动的狡辩我们也见得多了,比如“这次喝多真不怨我,话都'钢儿’到那了,不喝咋下桌啊。”;“今儿迟到可不怨我,那路上堵的,你就是开个坦克也过不来。”……

那人为什么这么爱找借口为自己的错误辩护呢?这要先说说人为什么会经常犯错。

考虑问题不周到是多数错误的根源,而多数问题的相关信息都错综复杂,挂一漏万是常态。如果有人试图把握问题的所有关键点乃至细节,这又违背了我们大脑的工作原理,因为我们的注意力资源有限(没有什么资源是无限的),所以只能抓大放小,把注意力集中关注关键信息,而由此被细节拖累犯错也就在所难免。

而一旦犯错,我们就会意识到想法和事实出现了偏差或矛盾,由此引发认知失调,也就是由思维中的矛盾引起的懊恼、悔恨等负面情绪。为了避免或减轻认知失调带来的痛苦,我们会下意识的去推卸责任,进行自我保护。让自己哪怕只是下意识的认为错不在我,是因为别人的原因导致我犯了错误,以此来缓解由错误引发的负面情绪。

具体的表现就是为推卸责任而自我辩护,进而发展到死不认错。然而在我们指责这种行为的同时,也要认识到,这未必就是道德低下的表现,而是一种自我保护的生物本能。

接下来我们说说知道这些有什么用。

首先是我们再遇到类似的事情时,知道这多数是出于一种下意识的自我保护,也就不会那么生气了。其次是知道道德说教对这种行为没用,因为这不是道德层面的原因造成的。由此,我们就能以相对平和的心态,去协助对方改错或堵漏,这样总会比一味地情绪对抗更有利于事情的发展。

反过来,我们要如何对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这种情况呢?办法很多,从自身找毛病,坦然接受,永不解释等等。不过据观察,用处不大,毕竟是接近本能的自然反应,尽力就好,不必强求。再犯咋办?那就原谅自己呗,毕竟我们连别人都能原谅,又何况是自己,对自己好点没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