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解?误解?

 浅字淡墨 2021-03-27

从几十年前的理解万岁到如今的换位思考、同理心,人们坚持认为理解很重要,而且一直践行着理解的使命。

这些理念本来问题不大,只是有一些自以为是的理解比误解还可怕。这是因为能够大致准确的理解别人,是一种并不多见的天赋,要求每个人都去理解别人的想法感受纯属妄念。相比之下,信任可能是更靠谱的选项。

一般所说的理解大致有两层意思,一是从道理上明白。比如,我理解你的意思了。这种理解是基于相互确认的基础上,而不是乱猜。二是从情感上体会,比如:我能理解你的感受。我们平时常说的理解可能更多偏向于这层意思,但这却是非常难做到的。

谁能理解谁的感受呢?我们自己还常常说不清,那有谁会比我们自己更清楚呢。

既然理解别人并不容易,那么在与人交往时,在道理上理解对方的意思就好,尽量不要凭感觉去猜测别人的感受,以免弄巧成拙。原因很简单,别人明确表达出来的东西,我们还经常有理由要有选择的信任,那么凭感觉猜出来的东西,我们又有多大的把握去信任呢?

记得有一次老作家王蒙做客“圆桌派”,说起自己的某篇文章入选中学课本。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要求学生总结中心思想,要说出作者心中的感受。在看过标准答案后,老爷子发誓自己真没想那么多,要不是他们说,还真不知道自己当时心里有那么多想法。这就是强行理解的后果,最后成了笑话。

无论社会、职场还是家庭中,这种强行理解无处不在。妈妈觉得你冷,老婆觉得你热,你会不会觉得又冷又热呢?

那想明白了以后该怎么做?

其实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信任比那些强行理解更有效。我们不妨在与人交往时,先选择有限度的信任那些被明确表达出来的意思,根据表现和结果,再进一步选择增加信任额度,还是选择怀疑甚至放弃合作,这样显然比猜别人想什么更可靠。

我不去猜你想什么,你也别猜我,我保证你猜的不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