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说“家有四样,人兴家旺”,有哪4样?全占的家庭不多

 农俗闲话 2021-03-27

从古至今以家为本的观念根深蒂固,无论是古时候的宗法制度还是家和万事兴的传统观念,都一再的强调家庭对社会的影响之重。尤其是在今天竞争日益激烈的前提下,无论是已婚家庭还是长久单身,有家的矛盾不断,没家的孤苦无依,无论是飞黄腾达还是游手好闲,最不容忽视的便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很多人将子女的不才归咎于社会环境,殊不知社会环境自古皆然,虽然如今乌烟瘴气的诱惑五花八门,但古代娱乐单一游戏更少,而游手好闲为非作歹的人同如过江之卿,人性如此风气自然。然而古代能人义士辈出,近代开国上将灿若星河,同样的环境下为何有不同的人生,除了三分天注定外,七分都在家中。对此,民间常说“家有四样,家兴人旺”,对良好的家庭环境做了最为深刻的总结。

一、和

家庭和睦本来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但不知几时起却成了大多数人的奢望。究其根源还是源于家庭失败的幼教。科学证明孩子在6岁前便会形成基础人格,此后的社会风气都是在此基础上对人的性格产生影响。可见对于孩子的规划与走向在很大程度是可以按照既定方向培养的,就如园艺工人对树木进行造型塑造一样。只是很多父母为了眼前的待遇与工作而作了自认为对的选择而忽略孩子初期的培养,而育人从来都需要方法和原则,寻常的老人大多宠溺而不能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加上父母普遍的给钱就是养育的观念,将孩子的基础人格几乎全权托付给社会,这不就成了赌博,运气好孩子出淤泥而不染,运气不好便近朱者赤了。

没有人生下来就是不孝的,也没有人生下来就与人不和的,因果罢了。在6岁之前帮助孩子树立端正的人格,在6岁以后密切关注社会对孩子的影响,错则设法阻止,对则加以弘扬,长期以往孩子必然一身正气,对内孝顺,对外和气,和睦理所当然。然而,人总不免在取舍的时候一叶障目,因此造就了人间百态。也许这就是天道,阴阳并生,好坏并存。要想人人都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无异于求大同社会一样不切实际,毕竟矛盾才能推动社会,幸运的是我们还有选择好坏的权力,想要余生安享晚年那就将倾向于财富的天枰往孩子的养与育上倾斜吧。

二、勤

没有什么事情是空想而成的,也没有任何事情是一蹴而就的,无论是为了生活还是为了宏图大志,行动从来是必要条件。所以懒人并非真懒,只是相对而言,纯粹的懒人在人发觉之时恐已死亡。而那些笑口常开,春风满面的人无疑都是勤劳的。无论是勤劳的活还是勤劳的奋斗,我们都毋庸置疑。但人往往不能独活,作为群居的物种,必然与他人的生活产生联系进而影响。而家便是这样的存在,作为家庭中的一员,无论是孝顺的天性还是自强的责任,都意味着勤劳的必然。在百花齐放的今天,不勤可以养活自己,但要养活家人与养育孩子,不勤却是万万不能的。不勤的家庭中必然烦恼不断,整日为了基本生活而愁眉不展,即便如此劳心伤神,但没有行动也只会雪上加霜。

三、俭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对八岁的儿子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虽然修身在今天似乎成了空话,但“俭”在生活中的作用却变得更为明显,也许“俭”不一定能养德,但“俭”一定可以聚财。如今的青少年十有之五是月月光,月光尚能养活自己,但因此而透支借贷着实让人忧心忡忡。不懂得“俭”既不能养活自己,更难以养活家庭,古时候男女尊卑内外有别,每个家庭也只有男子独自承担尚且游刃有余。如今时代开化,男女共同养家反而显得力不从心,除了压力倍增之外更多的是沉迷于各种自由而忘了“俭”的美德。

四、风

易经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所谓积善就是家风的体现,如今人们奔波忙碌薄利之间,9个小时不在家中,下班之后忙于修养,终日自顾不暇早已将所谓的家风抛到九霄云外了。没有良好的家风环绕,子孙如在混沌之中摸石过河,是“富不过三代”还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就全凭天意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