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温病的一代名医

 西医也在学中医 2021-03-27

中国温病的一代名医-吴鞠通,访问吴鞠通中医馆

原创Rainbow文睿2021-03-27 13:03:06

我曾2次来到淮安河下古镇。淮安河下古镇出了一位有名垂青史的中医大家-吴鞠通。在古镇中,有吴鞠通中医馆。

中国温病的一代名医-吴鞠通,访问吴鞠通中医馆

在吴鞠通中医馆的大门两侧,有一幅对联:“去疾之功莫先乎药,济世之道莫大于医”,就表明了中医的济世之道与去疾之法。

中国温病的一代名医-吴鞠通,访问吴鞠通中医馆

2018年,我们入学四十周年之际,同学们相聚淮安,于10-05在游览河下古镇时,就参观过古镇中的吴鞠通中医馆。

中国温病的一代名医-吴鞠通,访问吴鞠通中医馆

吴鞠通出生于淮安市一个书香门第。父吴守让,字逊夫,乾隆辛巳(1761年)秀才(《淮山肄雅录》)。

中国温病的一代名医-吴鞠通,访问吴鞠通中医馆

淮顺堂

19岁时吴鞠通的父亲病故,于是他弃儒学医。后被选副贡入京,参与《四库全书》医书部分的抄写检校工作。

他读了吴又可《温疫论》深受启发,又研读晋唐以后各家学说,收益不浅,于医学知识大有长进。

中国温病的一代名医-吴鞠通,访问吴鞠通中医馆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京都大疫流行,不少病人因治疗不当而死亡,吴鞠通利用叶天士之法奋力抢救,抢救了数十名病人,名声大振。

吴鞠通当时学医未成,深感痛心疾首,后来,吴鞠通发奋读书,精究医术,终成温病大家,是温病学派的最高成就。

吴鞠通中医学的贡献,在于对中医立法上的革新和理论上的完善,尤其对于温热性疾病的治疗,是温病学派的最高成就。所著《温病条辨》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

中国温病的一代名医-吴鞠通,访问吴鞠通中医馆

以中药名创作的对联:菊花红花金银花花开华夏,丁香茴香广木香香散神州。在中医馆的庭院内,处处可以感受到中医的氛围和中药的气息。

中国温病的一代名医-吴鞠通,访问吴鞠通中医馆

问心堂,是医馆的主堂,位于医馆的中心位置。在问心堂中间悬挂有吴鞠通画像及“具古今识艺斯进,弃世俗见功乃神”的楹联,楹联概括了吴鞠通博古通今,且能摒弃世俗时医的影响。

吴鞠通一生以济世救人为己任,他认为无论做人行医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要问心无愧,所以他一生无论所住何处,都将主堂屋命名为“问心堂”。

中国温病的一代名医-吴鞠通,访问吴鞠通中医馆

节华堂

节华是菊花的另一个古名,古诗说“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宋代欧阳修也称菊花“百草摧时始见花”。吴鞠通的“鞠”和古文中的“菊”是相通的,据说吴鞠通生前也非常喜欢菊花。门厅两侧悬挂着一副对联“秉超悟之哲,怀救世之心”,是道光帝师宰相汪廷珍为吴鞠通所写,高度评价了他的人品和才智。

中国温病的一代名医-吴鞠通,访问吴鞠通中医馆
中国温病的一代名医-吴鞠通,访问吴鞠通中医馆
中国温病的一代名医-吴鞠通,访问吴鞠通中医馆

节华堂陈列展示了不同版本的《温病条辨》、《医医病书》、《吴鞠通医案》等学术著作。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优秀的实用方剂,象银翘散、桑菊饮、藿香正气散、清营汤、清宫汤、犀角地黄汤等等,都是后世医家极为常用的方剂。

中国温病的一代名医-吴鞠通,访问吴鞠通中医馆

荟英堂

“荟英堂”,这里是介绍山阳医派的专题展馆,在江苏在温病的治疗上有“南孟河,北山阳”之称。北山阳就指吴鞠通学派。

中国温病的一代名医-吴鞠通,访问吴鞠通中医馆
中国温病的一代名医-吴鞠通,访问吴鞠通中医馆
中国温病的一代名医-吴鞠通,访问吴鞠通中医馆
中国温病的一代名医-吴鞠通,访问吴鞠通中医馆

医萃馆,主要是中医科普知识的介绍。

中国温病的一代名医-吴鞠通,访问吴鞠通中医馆
中国温病的一代名医-吴鞠通,访问吴鞠通中医馆
中国温病的一代名医-吴鞠通,访问吴鞠通中医馆

救死扶伤人永健,除瘟逐疾岁长春

中国温病的一代名医-吴鞠通,访问吴鞠通中医馆

“后花园”,其实就是药圃园,里面种植的都是一些中草药,浓浓的药香沁人心脾。

中国温病的一代名医-吴鞠通,访问吴鞠通中医馆

药始神农辛甘去痛,医承鞠通诊治回春

中国温病的一代名医-吴鞠通,访问吴鞠通中医馆

看了吴鞠通中医馆,心中波澜起伏。虽然中医起源于中国,但现在并没有引领世界,在中医的理论及中药的研发上,急需迎头赶上,衷心祝愿祖国医学蒸蒸日上,为国人乃至世界人民解除疾苦做出贡献。

收藏
举报
1 条评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