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瑞泰 简历

 bebj510 2021-03-27

陈瑞泰 - 生平概况


陈瑞泰,1911年7月13日出生于山东省潍坊市一个贫寒的家庭里。由于家境拮紧,7岁时就到潍坊一家烧饼铺当“跑堂”。11岁时家境好转,入私塾馆念书,3年后由私塾转入潍坊丁氏小学。小学未读完即考入潍县文华中学(后改为广文中学),5年读完初、高中,以优异成绩于1934年9月毕业,随即考入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

1937年七七事变,时值暑假,开学延期。8月间,陈瑞泰去临淄山东省实业厅烟草改良场任技佐,11月随场迁往曲阜,1938年2月该场又西迁四川成都。此时,金陵大学也已迁到成都,陈瑞泰随即办理复学手续,并于1939年1月毕业,获农学士学位。

1939年2—11月,陈瑞泰在四川省农业改进所病虫害系任技佐,推广大、小麦病害防治技术。同年11月至1941年8月在母校任助教,9月经孙渠推荐、挽留在重庆乡村建设育才院任讲师。1943年5月至1944年7月赴重庆国民政府财政部四川郫县烟叶示范场任技师,主要从事烟草病害研究。后来示范场被撤销,又回金大植物病理系任讲师。1945年考取农林部公费赴美实习进修,他先到康涅狄格州温沙烟草试验分站,在站长安德逊博士指导下学习雪茄烟的包皮烟、缠心烟和芯叶烟的栽培、调制方法以及这些烟草类型的病害防治技术。随后到北卡罗莱纳州的牛津烟草研究室、肯塔基大学烟草研究室学习烟草病毒病的病理、防治及抗病育种方法以及白肋烟的栽培、调制方法。他还到康乃尔大学及普林斯顿洛氏基金研究所学习高级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害防治方法、遗传学、昆虫学、昆虫传播植物病毒的传毒试验方法,并有机会请教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斯坦利关于植物病毒的本质问题,还到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植物病理系学习电子显微镜使用技术、植物病毒提纯方法、植物病理学研究方法以及烟草属野生物种的有关知识,历时一年。
 

陈瑞泰 - 研究病害

1946年7月陈瑞泰自美国回来后,应聘任青岛山东大学农艺系主任、教授。自此走上了教学和植物病理研究工作的生涯。他先后进行过烟草黑胫病流行规律和烟草低头黑病病原鉴定。流行规律以及烟草病毒类型的鉴定工作。1950年山东烟草产区黑胫病为害严重,影响了烟叶的生产和农民的经济收入。他与山东省烟草试验场合作,从国外引进7个烟草抗病品种,进行对黑胫病抗病性筛选测定。通过了3年试验选出了“牛津1号”和“牛津4号”,两个高抗黑胫病品种,在重病区推广,对减轻病害、保护烟草生产,保障农民的经济收益起到了明显的效果。为此,山东省人民政府在1954年予以嘉奖烟草黄瓜花叶病是中国烟草生产上的主要病害,迄今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对生产优质烟叶是一个重大威胁。1982年陈瑞泰主持选育烟草黄瓜花叶病抗病新品种选育工作。他引入了高抗烟草普通花叶病和耐黄瓜花叶病较强的两个新品系。此后,山东农业大学烟草研究室科研人员,运用回交育种方法将耐病基因导入推广品种之中,经过7年的努力,选获了3个耐病力。

1963年陈瑞泰等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烟草低头黑病害。《烟草低头黑研究—I诊断与接种方法》的论文,详细介绍了他自1947年起进行调查、研究的结果。他经过多次分离、接种和培养,证明了致病菌的种类,研究了受害烟株的病状及其与烟草条纹病毒病、细菌性青枯病、镰刀菌枯萎病、炭疽病及黑胫病症状异同对比,还指明了田间诊断的特征等。

1978—1979年,陈瑞泰主持调查了山东、四川、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五省烟区烟草病毒类型354个病毒病样本以及120个蔬菜、杂草病毒样本的鉴定工作。结果表明,黄瓜花叶病在山东、四川、辽宁省发生普遍,发病率达30—50%,重者达90%以上;烟草花叶病毒分布普遍,但以吉林、黑龙江省发病严重,发病率一般达25—40%,重者达70%以上;东北烟区还有烟草曲叶病毒发生。经合作鉴定,TLMV是一种双联病毒,系国内第一次发现,后获中国科学院二等奖。1983—1984年,陈瑞泰根据黄瓜花叶病由蚜虫传播并同时传播马玲薯Y病毒引起复合传染的特征,开展了应用银灰色地膜防治烟草黄瓜花叶病病毒的研究,获得成功,提高了烟草病毒病防治技术水平。

1979—1983年,陈瑞泰与他人合作,对烟草上发生的“菊花顶”病害开展研究工作。该病害早在50年代初开始即有零星发生,但对生产尚无严重威胁,故未引起注意。80年代以来,病害逐渐扩展蔓延,病情与年俱增。陈瑞泰通过对田间和温室病株症状观察以及嫁接传毒试验,初步诊断为烟草“菊花顶”病害,其病因可能源于甜菜曲顶病毒。

陈瑞泰 - 烟草区划


1979年以来,陈瑞泰主持中国烟草种植区划工作,到全国各主要烟区进行考察,划片选点、取样鉴定和试验研究,提出了烤烟适宜生长的生态类型标准,并归纳为最适宜类型、适宜类型、次适宜类型和不适宜类型,分别确定其划分指标,以《给烟草安排一个适宜天地》为题发表在《中国烟草》杂志上,指导区划工作。1986年,全国烟草种植区划和山东省烟草种植区划的研究结果通过了技术鉴定,后者获省区划研究二等奖和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在陈瑞泰指导下,全国主要产烟省(自治区)都相继完成了各省的烟草种植区划。这项研究还针对中国烟草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调整布局、烟草类型配套、提高烟叶质量、稳定产量等建议,被主管部门采纳,成为指导全国烟草生产的重要依据。该项协作研究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陈瑞泰多次到全国产烟区对烟草生产情况、烟草类型、栽培技术、病虫害发生情况、提高烟草质量等进行考察。1963年他到新疆南、北部分地区进行发展烤烟可行性调查,在分析了各农场的气候、土壤、交通、燃料等条件之后,指出新疆存在着无霜期短与烤烟生育期长的矛盾,大多数土壤不适宜种植烤烟。1980年到新疆、甘肃、青海和陕西4省(自治区)对黄花烟、烤烟、晒烟种植区的气候、土壤等生态及生产条件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可在汉中地区种植晒红烟作为雪茄烟的原料。1982年赴东北三省考察了烟草生产情况,1987年至1990年参加山东省烟草优质适产栽培技术考察,山东晾晒烟考察,福建、安徽、云南、浙江四省烟草病害考察,为推广烟草“优质适产”栽培技术做出了积极贡献。

陈瑞泰 - 国际交流

陈瑞泰密切注意世界烟草科学的发展动向,积极捕捉有价值的信息,结合本国情况设置课题开展研究工作。他曾邀请美国梅恩来中国介绍霜霉病的病理、防治与预测预报工作,使中国烟草界了解该病的研究动态,为万一发生此病做好技术储备。为了综合利用烟草产品,他邀请美国肯塔基大学宣树基教授来华做烟草提取蛋白质的学术报告,开拓了科研人员的眼界。他在考虑到国内有些烟区因燃料紧缺和运输不便的实际情况,于1980年邀请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黄国产教授来华讲授利用太阳能烤制烟叶的技术。

陈瑞泰还以极大的热忱参加有关的国际会议,进行烟草植物病理、烟草生产技术交流。1965年他应邀赴保加利亚,出席有26个国家参加的烟草科学讨论会,并考察了该国香料烟的生产情况,写了《参加保加利亚烟草科学讨论会及调查报告》。1976年应邀前往希腊进行烟草霜霉病危害和香料烟生产情况的考察,并写出了《赴希腊考察香料烟生产的报告》。其中部分内容刊于《中国烟草》杂志上。1983年应邀赴美考察农业教育与烟草科学研究。1980年和1984年分别出席了马尼拉和维也纳召开的第七、八届国际烟草科学大会。会后顺道访问了法国和联邦德国,参观和了解其烟草生产情况和卷烟生产设施,回国后在专业会议上向国内同行做了国外烟草科学及生产情况的报告。

1963年1月陈瑞泰做为中国专家,依据双边协议,赴索马里进行烤烟开发考察。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往返赤道南北,跑遍了谢贝利河和朱巴河两岸的农业区,研究了当地种植烤烟的气候、土壤条件、农业经济特征以及卷烟市场情况,向索马里政府提出了试种烤烟的建议,受到索马里副总统的称赞。回国后不久中国农业部即派出专家组赴索马里指导种植烤烟。

1988年陈瑞泰参加了中国烟草总公司组织的科学家代表团考察日本烟草生产和科研情况。他访问了一些研究机构,进行了专业交流,为今后与日本烟草科技界加强合作交流打下了基础。

陈瑞泰 - 教育事业


陈瑞泰自1946年9月任山东大学农艺系主任以来,直到1984年初,一直担任学校的行政领导职务。陈瑞泰以他的稳重作风和不计芥蒂的胸襟,赢得了师生员工的尊敬。1950年5月,山东大学校长聘任陈瑞泰为农学院院长,聘书发出并公布以后,他谦虚大度,向学校提出只能当副职,学校只好同意他的意见改聘为副院长。1952年9月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以后,陈瑞泰从青岛调至济南任山东农学院院长。1983年10月山东农学院更名为山东农业大学,陈瑞泰任校长。1984年1月他退居二线,担任山东农业大学顾问。

34年来,陈瑞泰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呕心沥血,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他勇于开拓,从严治校,使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师素质不断提高,科学研究不断深化。他历来重视教研室的建设,选拔优秀教师和学术选诣较深的教师担任室主任。在50年代初期,他就强调以教研室为核心进行集体备课,青年教师初次上课必须事先预讲。他明确提出,实验课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环节,实验室是学生获得实际操作能力的场所。他要求各实验室都按其性质制定出规范,包括仪器设备的种类、规格及数量等,以满足实验课的要求。他强调指出,实习农场是农业院校学生取得生产知识和实际技能的练兵场所。他在任职期间,对山东农学院的泰安农场、白马河农场的建设都做出了重大努力。1982年筹建中心实验室时,他反复强调购置仪器设备要广泛调查,充分论证,以尽可能少的钱购到先进、适用的仪器设备。他深知温室在生物科学研究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一直很重视温室的建设。为开展烟草病毒、真菌、细菌、线虫病害的研究工作,在陈瑞泰的指导下,烟草研究室筹建了400平方米的温室,30多年来取得了67项科研成果。为了全面提高办学及科学研究水平,陈瑞泰积极推进国际间的校际交流。1983年,他出访美国,促成了山东农学院与美国肯塔基大学农学院建立了姊妹院校关系,互派访问学者,互派留学生,活跃了学术交流,提高了教师理论水平。

陈瑞泰虽有许多行政工作缠身,但仍然坚持教学工作,曾讲授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烟作学、植物病毒学等课程。他严于律己,治学严谨,讲课时认真负责,内容充实,信息量大,从不讲与题无关的话,受到学生欢迎。半个世纪以来,他为培养合格的农业科技人才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陈瑞泰 - 人物简历


1911年7月13日 生于山东省潍坊市。
1934年6月 毕业于潍县广文中学。
1934—1937年 在南京金陵大学农艺系读书。
1937—1938年 任山东临淄山东省实业厅烟草改良场技佐。
1938—1939年 在成都金陵大学读书,获农学士学位。
1939—1941年 任成都金陵大学助教。
1942—1943年 任重庆乡村建设育才院讲师。
1943—1944年 任四川烟叶示范场技师。
1944—1945年 任成都金陵大学讲师。
1945—1946年 在美留学实习。
1946—1950年 任青岛山东大学农艺系主任、教授。在此期间曾兼任南京农林部烟产改进处技正、青岛烟叶复烤厂顾问。
1950—1952年 任山东大学农学院教授兼副院长。
19521967年任 山东农学院院长、教授。
1958—1967年 兼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所长。
1975—1978年 任山东农学院革委会副主任。
1978—1983年 任山东农学院院长。
1983—1984年 任山东农业大学校长。
1978—1986年 兼任中国农科院烟草研究所所长.1986年后任名誉所长。
1984—1988年 任山东农业大学顾问

陈瑞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