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书上市 ——《古画里的中国》

 城北十五里666 2021-03-27

《古画里的中国》 (精装)

行思文化丨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1年3月版 

作者:孟晖

孟晖《古画里的中国》现已上市

扫描上方二维码或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一键到手

       数十幅中国传统绘画名作,作者放大画中一些物事的细节:身上的一件纱衣,身侧的一截画屏,酒楼上的一段栏杆,闹市里的一个店招,院落中的一带花架……并佐证以相关的考古实物,令人信服地带我们逼近传统中国人的生活真实。

      孟晖的写作(或说研究),起目的并非要得出什么宏大的文化结论,而是力图从这些细节和物事中,尽可能真实地想想和还原带着温热和生气的传统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图片

孟晖

       20世纪60年代出生,达斡尔族。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本科肄业,曾在北京艺术博物馆、三联书店、《读书》杂志工作,现为自由撰稿人。著有《中原女子服饰史稿》《盂兰变》《潘金莲的发型》《画堂香事》《花间十六声》《贵妃的红汗》《唇间的美色》《金色的皮肤》《花点的春天》等, 并曾译《西洋古董鉴赏》(合译)、《我不是杀人犯》《战争与电影》。

01 读画与读史

红尘风物、百代兴替、温良浮生,

都在这一本书中。

图片

        每幅传世名画,都是漫漫历史中一个独特的记忆点。历史不可逆行,但在这些画中,短暂地停步。这本书,不是让你走近古画,而是走进古画,走进历史。

历史在画中,是有形有情的故事:

李世民,“男人与马共天下”;

曹子建,“左右扶凭见洛神”;

晋名士,“裸体佯狂酔风流”;

明美人,“残香犹暖绣蒸笼”。

        诗、画、史、物,互相印证,古今相会,诸多惊喜。《古画里的中国》没有宏大叙事,却有温婉的叙事和沉浸的体验,读来轻松有趣,但也丰厚踏实。

       书中所论,皆是赫赫有名的作品:《清明上河图》《洛神赋图》《昭陵六骏图》《步辇图》《簪花仕女图》《花石仕女图》……翻开每一页,本来已有亲近感。难得的是,在熟悉的画作中,作者仍能挖掘出屡被忽视的细节。

/清明上河图/

图片

“正店”门前,两位女性在购买柳条

       大家都知道,《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繁华忙碌的都市生活,画中川流不息的街道、熙熙攘攘的人群、鳞次栉比的店铺,令如今的我们叹为观止。但大部分人对这件五米多长的长卷,不过只是有浮光掠影的印象。 

       作者孟晖却关注到,现在普遍流行的关于宋代女性的印象与历史事实之间,恐怕存在偏差。当时的贵族妇女,无论举止还是穿着,虽然不能说开放,但与明清以后严守男女大防的观念大不相同。 

       比如,人来人往的大街上,不乏女性的存在:有的在采购物品;有的在请男性医生给小孩看病;贵族妇女游春归来,插满柳枝的轿子轿帘掀起、小窗打开,并不介意被陌生人看到。而且这些女性都穿着宋代的日常女装,直领对襟的长上衣,“须知这种长上衣内里所衬的服装是一种抹胸,女性的脖颈和部分前胸都会从对襟领口中显露出来”。

       这不仅是细致入微的有趣观察,而且让我们思考:12世纪的汴梁,女性尚有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为什么会逐渐演变为明清时代对女性活动自由的完全剥夺?

/洛神赋图/

图片

曹植初见洛神,被众人搀扶着

        起首一段,是诗人曹植在洛河畔蓦然与洛神相遇的情景。浪漫绮丽的氛围、飘逸多愁的情调,自不必说。

       不过—— 

      “只要稍加用心观察,就不难发现,沉浸在爱情中的男主人公此时的姿态看去可真是奇怪——只见他将双臂左右伸张开,由立在两侧的二位侍从恭敬地伸手搀扶住。” 

       为什么恋爱中的曹植见到了女神,身边却要安排六七个随从扶着他? 

       个中缘由,说起来倒好笑:因为那时的士大夫真走不动——“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羸气弱,不耐寒暑。”

                                                    作者写道:

       当时又流行“服散”之风,不少人都因服食散石而急性或慢性中毒,健康当然就更成问题。贵族士大夫们既然是“肤脆骨柔,不堪行步”,那么一旦走起路来,要有专人在两旁搀扶“保驾”,倒也就不让人奇怪了。不过,有意思的是,两晋南北朝贵族们很会自我解围,他们索性来了一个将错就错,干脆把体弱定成“美”的标准,把由人搀扶着走路,说成是“风度”的体现。

 /步辇图/

图片

侍女们的衣服“衫薄似蝉轻”

      《步辇图》是一件历史画,描绘的是唐太宗接见吐蕃大臣禄东赞的外交事件,相当庄重严肃。奇怪的是,在如此重大的场合上,侍女们的衣服竟“衫薄似蝉轻”,甚至这些轻纱能将侍女们的臂膀的线条展现得一览无余。 

      原来,唐代女性在夏天穿着非常薄、透的罗衫是当时的一种社会风气。而这种风气又有诗文印证:除了梁简文帝《美女篇》中的“衫薄似蝉轻”,还有沈约的“衫薄映凝肤”,白居易的“罗薄透凝脂”,权德舆的“隐映罗衫薄,轻盈玉腕圆”,韦庄的“玉肌香腻透红纱”等等。

      这一切,既让我们看到古代女性服饰之美,也让我们认识到,古代男性与女性之间,于身体上的互相欣赏,一度大大方方,明明朗朗。甚至最庄重的历史画上,也可以不假思索地表达,“政治上完全过关”。

/韩熙赴宴图/

图片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大坐榻的三面均安有栏板,栏板中心则裱饰花鸟画。这座坐榻之后树有一道落地大屏风,分为三扇,可以看到的屏面上呈现着典型北宋风格的巨幅山水画

       出身北方望族的韩熙载,投顺南唐后,身份不无尴尬。朝廷内气氛日益紧张,韩熙载为求自保,只得佯装纵情声色,不问国事。这天夜宴,两位宫廷画师来到韩府,替皇帝打探情况。韩熙载见状,便上演了这一出好戏。 

      凡谈到这幅名画,大家总要讲出这段“间谍与反间谍”的故事。但孟晖却开篇便问了一个问题:“绘画与人、与生活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继而迅速拉近镜头,将焦点放在了“床”上。 

       “画卷中出现有两张床,在床帐子内,本应该安装床栏的位置,却放置了一组三扇的小屏风,围绕起床的三面;每扇屏风的屏面则是一幅完整的绘画作品,画着窠石老树、寒江垂钓一类北宋末年开始时兴的'小景山水’。”

      有趣的就是这屏风了。作者写道,欧阳修有一首《玉楼春》:“夜来枕上争闲事,推倒屏山褰绣被。尽人求守不应人,走向碧纱窗下睡。”小夫妻吵架,一个赌气抓起被子跑到别处去睡觉,结果把床头的屏风掀倒了。诗画两相对照,说明床边的活动屏风一度流行,这是其一。 

      其二则是屏风上的精美画作。对江南山水的发现,是五代绘画的重大成就之一。而这一绘画的新成就,也反映在了五代名妓们的床头。 

      “我们今天看到那些古旧暗淡的山水画卷,比如董源的《潇湘图》,也许想不到,这些艺术创作,在当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至少,社会上层的男男女女,是以一种融艺术于生活的方式来欣赏着艺术的,各种绘画上的新画种、新风格、新倾向,都能很快地反映到他们的生活中,其深入的程度,是直达床头枕上,直达那些'须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因而'粉汗香融流山枕’'兰麝细香闻喘息’的魂销之夜。”

       何其优雅,何其妩媚,何其风流!

02 经验与知识

纸上人间,梦中山水,

通过古画了解古代中国最生动的样子。

       如上,每件画的内容,绝不只是教科书上几行“官方描述”,也不是玻璃陈列柜上几行小小的导览,而是让我们真真切切领会到历史的风景。 

      还要提一下的是,除了带读者读画之外,这本书还深深浅浅地讲解了许多扎实的历史文化知识。 

       比如服饰研究。近来华夏冠服文化大热,爱好者们一定能从这本书里收获许多惊喜。作者孟晖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受过良好的专业训练,后又曾在博物馆工作,有充分的研究和考证经验。她在中国古代服饰方面尤其有系统性的了解,描写精准细腻,十分难得。比如《隐映的罗衫》中对南北朝至晚唐时期的女服样式的描写:“……一般都时兴把裙腰提得很高,裙腰往往束在腋下的位置,上面穿一件短衫,把短衫的下摆掖在裙腰里。”而不像很多文章将其笼统描述为“齐胸襦裙”,即便从学术上看来也十分严谨。

图片

         除服饰之外,书中也谈及了吃穿用度、亭台楼阁、娱乐休闲等各种各样的细节。如评论者说:“例如掩映在纱衣里间的内襟轮廓,例如熏笼下露出半张面孔的小巧鸭形熏炉,例如斑驳壁画中一只造型活泼的隐几,例如河畔楼上呼之欲出的格子勾栏,例如一个偷尝浊酒孩子的狡黠微笑……我们于历经千百年磨难的枯瘦笔墨间看到蓬勃生命一般的辉煌灿烂,以至于惊疑,以至于赞叹,以至于热泪盈眶。”(念青《画里千秋岁月长》)

03 画在眼里,纸在手中

画堂影身里观华夏风土,

情谊绵绵中看古人风貌。

       既然谈画,自然要配图,名画大图,倒不稀罕。不过,作者把这个工作做得相当仔细:每一部画作的真迹现藏于哪个博物馆,作者都在作品名称后都用小括号专门标注。讲到局部细节时,图片都特地放大截取出来,图注也清晰,图文相辅,一目了然。 

      书的质感也极好。32开精装小册,拿在手里不轻不重,锁线装订,翻页舒适。

      护封是浅黄色,200克进口素纸,温和古朴。内封则是稳重的红,布面,烫白漆印字。内文120克进口超感纸高清印刷,保证图像质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