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埔军校,第一届领导班子,个个英气逼人

 茂林之家 2021-03-28

当时的中国一穷二白,能创办一个军官学校已经很不容易了!

军校总理:孙中山

校长:蒋介石

黄埔军校,第一届领导班子,个个英气逼人

黄埔军校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创立的一所新型陆军军官学校,由于位于广州市郊的黄埔长洲 校學官軍軍陵岛而得此名。共产党人积极促成黄埔军校的成立,并在军校发展过程中积极参与、不遗余力,特别是在政治工作方面取得了卓越成绩。同 ◎黄埔军校时,通过黄埔军校培养出大量的军事、政治人才,将星闪耀,也为以后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924年5月5日,陆军军官学校(俗称黄埔军校)开始第一期新生入伍,并于6月16日正式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发表了著名的开学讲话,黄埔军校正式成立。

黄埔军校贯彻孙中山的革命宗旨,培养军事与政治人才,组建以黄埔学生为骨干的革命军,武装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完成国民革命的目的。军校以孙中山为总理、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党代表组成校本部,本部之下设政治、教授、训练、管理、军需、军医六部。1924年10月增设校军教导团,11月又增设教育长和军法处。学校的学制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针。 以6个月为一期(也有9个月或1年制,根据需要灵活变动),采用军事和 共产党人在军校中主要负责政治教育工作。政治教育以最基本的革命理论和革命知识为主要内容,一方面积极宣传三民主义,另一方面也向学 3生灌输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以培养学生爱国爱民的思想,树立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理想抱负。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以及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黄埔军校日益发展为制度健全、组织严密的革命武装力量,并在1925年至1927年,在广东潮州、广西南宁、湖南长沙、湖北武昌增设分校,影响和规模进一步扩大。在常州本部共举办了七期,1924年至1927年大革命期间毕业四期;大革命时期入校的有第五期和第六期,直至大革命失败后才毕业;第七期毕业时约为1929年12月。

黄埔军校,第一届领导班子,个个英气逼人

黄埔军校从1926年1月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随着大革命的失败,学校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学校主要力量迁往南京,孙中山所创立的黄埔军校日益成为革命历史上的辉煌记忆。

在黄埔军校创建过程中,国民党内并没有相关的军事工作人才,军校面临教员和学员都较为缺乏的困境。为了帮助解决这一问题,共产党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先后派出了若干名优秀共产党员前往黄埔军校工作。在军校筹办和建校之初,就有张申府任政治部副主任,后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茅延桢任第二队队长,金福庄任第三队队长郭俊任第三队第一区队长,严凤仪任第四队副队长,胡公冕任管理部卫兵长,徐坚和徐成章任特别官佐。后又有大批共产党员加入军校工作,包惠僧、熊雄先后担任过军校政治部主任,鲁易担任过政治部副主任,季方曾任政治部副官,聂荣臻、杨其纲、王逸常、洪剑雄、卢德铭等先后担任过政治部秘书、科长或科员,恽代英曾任主任政治教官,于树德、李合林、萧楚女高语罕、张秋人、安体诚等,虽未到军校任职,但也通过前往学校发表演讲、协助招生工作等为 等担任过政治教官。还有部分共产党员如毛泽东、刘奇、张太雷、吴玉军校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黄埔军校与旧式军事学校最大的不同是一改以往仅仅以军事技术为主的教育方式,而将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并重孙中山决定按照苏联红军的方法,设立党代表和政治部,除了一般的军事训练外,还特别注重学生的政治学习。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后,立即着手对政治工作各方面进行建设。他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关部门进行重新设置;对学生所上政治课程进行了调整;采取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方式;还完善和发展了军校的党代表制度。党代表制度的建立和推广,保证了军队的革命性和战斗力,为东征、北伐等一系列战斗的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中国共产党在创建红色革命武装时将党支部建在连上以及连以上设立党代表(政治指导员)制度提供了借鉴,共产党人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宝贵经验。

黄埔军校,第一届领导班子,个个英气逼人

在黄埔军校中,除了政治工作,共产党人还特别注重对自身组织的建设,在1924年秋成立了秘密的黄埔特别支部,隶属于中共广东区委领导。一方面将在入校前就已经入党的党员组织起来,另一方面积极吸收新党员,团结革命师生为实现革命理想而奋斗。

在政治部的指导下,除建立了党组织,黄埔军校中还成立了左翼团体,宣传革命思想,与学校中的国民党右派做斗争。1924年年底,以共产党员、青年团员为骨干成立了秘密的革命组织火星社,作为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宣传党的政策,并在广大学生中扩大党的影响。火星社不断发展的基础上,1925年筹备成立了公开的、跨党跨校的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主要成员不仅有共产党员、青年团员,还有国民党中的进步青年。除了黄埔军校本校的学生,还号召广州乃至全国各地其他军校学生联合起来救国救民。青年军人联合会还创办了自己的期刊《中国军人》和《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周刊》,以宣传革命思想和理论,在当时影响广泛。

黄埔军校的诞生,为革命事业的继续发展,为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吹响了号角。它被称为国共两党培养军事政治人才的摇篮,为革命事业的继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干部支撑。据统计,在黄埔军校迁往南京之前,共培养了六期约12000人,而中共的将帅多出自第一期到第五期的7300人中。这些共产党员不仅接受了系统的军事教育,有着卓越的指挥才能,在两次东征和北伐战争中做出卓越贡献,部分党员还直接领导了武装力量,在以后的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人民武装的创立、发展和壮大建立了不朽功勋。

大革命失败后,国共统一战线破裂,共产党开始自己领导武装力量,进行武装斗争。一大批黄埔师生毅然与蒋介石政府决裂,跟随共产党搞革命,为实践革命理想而浴血奋战。

他们参加了几乎所有重大的武装起义,遍布各个斗争区域,用自己的智慧与勇气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而努力,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卓越贡献,有的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如曾任红4军参谋长兼28团团长的王尔琢(1928被杀害),曾任八路军副参谋长的左权(1942年在战斗中牺牲),曾任赣南红军第6军政治部主任、苏区中央局秘书长的毛泽覃(1935年在瑞金作战中牺牲)曾参与领导渭华起义并担任过中共陕北特委军委书记等职务的刘志丹(1936年在山西牺牲)等都曾在黄埔军校工作或学习过。

还有一些黄埔军校学生为了革命事业牺牲生命却未留下姓名,成了无名英雄。

新中国成立后,被授予将帅军衔的人员中黄埔军校的师生占了很大比例,群星璀璨,耀眼夺目。

黄埔军校,第一届领导班子,个个英气逼人

十大元帅中的林彪、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5人,都曾在黄埔军校留下身影。

大将中陈赓、罗瑞卿、许光达都是黄埔军校的学生。

上将有周士第、陈明仁、陈奇涵、张宗逊、杨至诚、宋时轮、陈伯钧、郭天民、萧克和陈士榘10人。

中将有12人:阎揆要、谭希林、王诤、倪志亮、郭化若、常乾坤、唐天际、彭明治、曾泽生、莫文骅、何德全、韩练成。

少将有23人:方之中、袁也烈、洪水、周文在、曹广化、廖运周、李逸民、张开荆、戴正华、魏镇、张希钦、陈锐霆、王启明、王兴纲、隐汉章、张学思、高存信、白天、徐介藩、王作尧、吴克之、朱家壁、黎原。

以上共计53人。黄埔军校里走出来的共产党军官,对中国革命的成功,对许多战争的胜利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他们是人民军队诞生和成长过程中特别重要的力量。

黄埔军校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为即将到来的大革命作了准备。从严格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从事军事活动是从黄埔军校开始的,并由此“开始懂得军事的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