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老张媳妇

 于小燕 2021-03-28

 作者于小燕,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在《中国社区报》《中国审计报》《检察日报》《甘肃日报》《山西日报》《教师报》《大河报》《大众日报》《小小说选刊》等报刊杂志发表小小说、散文、诗歌三十多万字。新浪博客:酒泉于小燕的博客。博客认证 :头条文章作者。个人微信号:jqyxy6,个人公众号:于小燕的农家生活

老张媳妇

文/于小燕

刚认识老张的时候,那时候他还是小张,二十几岁的一个毛头小伙子。整日里拉着一根竹竿子,不知道他拿着杆子干啥。穿的破破烂烂,没有媳妇,到处给人打零工。

他很喜欢收拾打扮,又没换的衣服,主要就是收拾头。一闲下来,衣服还穿着那身衣服,鞋子也还是那双穿得歪歪扭扭的鞋子,头收拾得黑亮黑亮的,梳着当时流行的漂亮的分头。

他是安徽人,跟叔叔到的酒泉。叔叔在家具厂做工,他跟着叔叔在家具厂里干了一段时间,熟悉了这里的环境,就不去家具厂,自己在外面找活干了。

由于岁数轻,耐不住,这里干几天,那里干几天,动不动还被老板炒了,日子过得朝不保夕,很狼狈。

那时候正是1998年,春光市场已经修起来了。小张回了一趟老家,领了一个姑娘来,两个人在春光五队租了一间民房,日子就过起来。

小张在春光市场摆了个蔬菜摊子,他媳妇每天去市场帮他。刚开始,生意不太行,有时候小张一个人就忙过来了。

八月里的时候,他媳妇要生产,觉得自家住的屋子太小,正好隔壁有家刚修了新房子,新房子上的泥还没干,他就带着老婆搬了进去。

我们都觉得房子太湿了,住不成,他们笑着摇头,说:“没事儿

不久,小张媳妇就生下了一个胖大儿子。他们坐月子跟我们酒泉人不同。酒泉人坐月子,月子里产妇一般都是在床上,孩子醒了就带孩子,孩子睡下,产妇便也或坐或睡,休息一下。出门都是穿得很厚实,包的严严的,尤其在冬季,更是注意不叫风吹了。

小张媳妇不是这样。生完孩子从医院回来,她就拿一个板凳儿,抱着孩子坐在院子里。也不包围巾,也不戴帽子,穿着也和平时一样。跟人聊天,看热闹。做饭的时候,她就把孩子放床上,淘米做饭去了。

他家的门也整日大开着。

那是个大一间,站在门口,一览无余。最里面是一张自己用木板搭的双人床,床下面支的是砖头。一张旧写字台,桌面斑驳,漆已经掉得看不出原来的颜色了,上面放着液化气双炉头和一些瓶瓶罐罐。液化气瓶放在刚进门的地方。几个板凳和锅碗瓢盆都靠墙一字儿排开,旁边还放着几个装着东西的蛇皮袋子和几双烂鞋。

我们酒泉人坐月子,产妇的门一定要关严,怕风进去。门上一定要挂门帘子,有的还会在门帘上钉上一截红布条,防止有不知情的人冒冒失失的闯进去,冲撞了孩子。

房东就说:“院子里风太大了,娃小,你不要在院子里坐,把娃抱上进去,不关门了也行,弄个门帘子了挂上,再说现在天也凉了。”

小张媳妇笑着说:“没事儿,不用!我们那儿都是这样。”

我们都担心他们一家住在那样潮的房子里,大人娃娃会着湿气,尤其小张媳妇刚生过孩子,身体虚弱,如果着了湿气,那可不是闹着玩的。结果后来他们就是身上出了几颗湿疹,很快就好了。

房东笑道,条件越差,人越皮实。

他们就在这个大一间的房子里住下来。小张仍然在市场摆摊子。

到了第二年春天,他媳妇把儿子抱到市场,两口儿一边带孩子,一边卖菜,日子过得开心又快乐。

从咿呀学语,到茁壮成长,春光市场里的人见证了这个孩子的成长。有好多人买菜的时候,经常看到小张摊子上,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孩子趴在凳子上写作业。

前几天我有事去村委会,路过春光市场,正好遇见老张媳妇——以前的小张媳妇,他们前两年把菜摊子搬进了春光市场修的彩钢房,人和菜都不怕风吹雨打日晒了。小张媳妇现在吃得白胖白胖的,一改当年黑瘦黑瘦的模样。她告诉我,他们在新城区买了楼房,儿子考上了兰州交通大学。

呀!想起他们当年来酒泉时的模样,怎不叫人为他们高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