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东坡给朋友一张“留言条”在美国拍出5000万,专家:神来之笔

 行云流水vmmxd6 2021-03-28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公元1074年秋,苏东坡要从杭州赶赴山东诸城任职,临别时,前往朋友郭功甫的住所辞行,不料郭功甫不在家中,苏东坡便在其桌上留下一张9字留言条(见下图)。由于苏轼是北宋首屈一指的大文豪,再加上其在诗文书画方面的卓越成就,因此他的字画一直被视为艺术瑰宝,这张9字留言条也就成了后来人们所说的《功甫帖》。

历经900多年,这幅书法辗转流亡海外,并于2013年9月在美国纽约被我国私人收藏家以822万美元购回,约合当时的5000万人民币。这幅书法结体严谨、一气呵成,用笔凝练、沉着有力,是苏轼书法中的上乘作品。清代著名学者,书法专家翁方纲曾说“它是神来之笔!是一幅天赐的书法精品”。

虽然很多资料文献都曾记录了这幅书法,甚至一些媒体鼓吹的都是它如何的一字千金,而很少有人真正从艺术的角度去领悟这幅书法好在何处。那么,苏轼这幅书法为什么会被称为“神来之笔”呢?

在书法师兄看来,它是苏轼文人尚意书法的初露锋芒。众所周知,苏东坡是宋人尚意书法的开山人物,这除了与其自身的文化修养有关以外,还与当时北宋王朝重文轻武的大环境息息相关。无论是早年的庆历新政还是后来的王安石变法,都使得北宋年间充斥着一种革新精神,当然包括文化艺术的革新。

苏轼作为文学艺术的领军人物,当然有着异乎常人的艺术洞察力,这一点从这幅书法就可初见端倪,尽管当时的苏轼只有三十六七岁。譬如“苏、奉、功、甫”等字有着明显的唐代遗风,而“谨、别”等字却在试图改变唐代“尚法”之风(见上图)。

北宋文人注重礼仪,当时有“自古文人相亲”之说,文人士大夫之间的迎来送往常常成为他们彼此歌颂的重要话题,因此在书法史上出现了很大一部分艺术精品,皆是以信札、拜帖为主要内容的文人墨迹。这些书法对研究当时的艺术文化极具价值,因此颇受后人的追捧和青睐。

由于苏轼在文学艺术上的至高成就,再加上其年代久远,今天能够出现其书法作品实属罕见,所以该书法能够拍卖出5000万的天价也在预料之中,被专家称作“神来之笔”自然也就是实至名归了。

不过,也有一些专家质疑,2013年在美国以5000万拍卖的这件苏轼书法为“赝品”,对此书画界展开了一系列的艺术争论。然而笔者认为,艺术品的真假仅靠几位专家的言论很难断定,因为今天的一些专家为了某种利益而发违心之论的也不在少数。

笔者认为,相关方面最好将其公开展览或者公布高精度的扫描文件,以供喜欢传统书法的大众共同去评判,这才是对艺术的公正和最大尊重。不知大家对此怎么看?欢迎你发表看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