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含泪的团圆:为公安部点赞

 闲野之家 2021-03-28

图片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 辛弃疾

3月26日,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切实维护中小学校园安全情况。公安部刑侦局副局长童碧山表示,今年1月起,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以侦破拐卖儿童积案、查找失踪被拐儿童为主要内容的“团圆“行动。

特别提出:“全面查找一批改革开放以来失踪被拐的儿童”。

无数家庭,锥心泣血的家庭,即将因此迎来新希望。

1993年,一大批有组织的犯罪分子丧心病狂,流窜到我爹的故乡江陵、我妈的故乡监利一带作案,他们拐卖的儿童,以男孩居多,大多卖到了福建山区。

那时我们做了一期节目,《万里大解救》,节目播出后,好多电话打来、信件飞来。我零距离地看着解救回来的孩子面对亲生父母,已经陌生到认不出,哇哇大哭,父母也跟着嚎啕大哭。那种因生离死别后从天而降的惊喜重逢,足以摧垮许多人的神经与泪腺。

山区买家认为,我付了钱,孩子就是我家的,你们不许抢走。尤其难受的是,孩子被拐时还小,懵懵懂懂,经过数年被抚养,已经与买家亲情相联、融为一体。孩子被解救时,死扯着养父母的衣襟不忍分别,双方都是肝肠寸断,那可是真真切切的。

一边熟悉,孩子不舍得离开;一边陌生,孩子惊恐万状。这样的经历,不可能不对孩子的余生产生冲击。父母面对归来的“陌生”孩子,需要倾注大量的心血与智慧,才能一点一滴重建亲情纽带。这对于许多习惯于放养孩子的故乡农民来说,是一场额外的人生大考,有的捶足顿胸,有的孤泪长流,许多年。

我曾私下里回访过故乡的一对这样的父母,与他们细密地交流。他们抱着头,在墙根下无助地叹息,透着深深的无力感。孩子有时突然惊恐,有时突发脾气,有时看着他们时的眼神,埋怨而空洞。

被拐与解救之间间隔的时间越长久,这样的隔膜与龃龉就越厚实,难以拉近和穿透。

掰着指头算一算,如果一个孩子三岁时在1993(或1978)年被拐走,在本次公安部的行动中,最快于今年4月份被找到(已经不能称作现实意义上的“解救”),那么这个孩子,就已经至少3146)岁,也就是说,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孩子,有了自己在养父母家族的所有亲人圈,并且具有了不可逆转、不可替代的成长史与亲情史。

这些孩子如何面对“脱离”养父母家庭,如何“回归”亲生父母家庭,对于每一个涉事个体,对于公权力的相关部门和团体(机关、机构、律师、心理咨询师)来说,都将是一场接一场更为严峻的大考,每个链条都要相互勾连上,缺一不可。如若涉及到财产继承的问题,两边老人的赡养问题,情况即可能变得更为复杂。

因此这次“团圆”行动,不仅仅对于共和国公安部,对于我们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法律、道德、学术、宣传等等,都可能形成前所未有的细致考验。

抓住人贩子,找到失去的孩子,不仅是公安部的事,可能是全社会的事,是你我他大家共同的事。我们衷心期望亲生父母与自己的孩子团圆,哪怕相隔数十年,但不能音讯遥遥,天涯遥遥,甚至不知生死状况。亲生就是亲生,血脉就是血脉,这一点不可动摇。

如果失独是人世间最不可承受之痛,那么孩子被拐而不知生死,每时每刻都让父母牵肠挂肚食不甘味,则又添一项生不如死的悲伤折磨,这种折磨的噬骨,常人难以想象。

为公安部点赞,因为你们点亮了夜夜梦回的希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