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少有为才不自卑?找到舒适圈,并把圈子越做越大,你也会声如洪钟!

 干嘛播客 2021-03-28
这是干嘛播客第2582篇原创,共3000字,阅读需8分钟

左右逢源,八面玲珑--欢迎来到情商课

李荣浩的那句,假如我年少有为不自卑,道出了千万青年的心声。反过话来说,年少无为就自卑,可真正年少有为的人又有几个呢?所以都说年少不如狗,都得夹着尾巴做人。

人最大的自信来源于自己的事业,其次才是钱,事业成功,自然会有钱。钱只是事业成功的衡量标准,很多富二代表面看着光鲜亮丽,可是面对父母家人却抬不起头,因为在事业上永远超越不了他们。

可事业最需要靠时间来钻营,靠时间来磨,大部分人到了中年,才能在事业上崭露头角,所以又有“男人四十一枝花”的说法。

下了苦工的女人也是历久弥新,最近在抖音上,不少人晒央视的白月光周涛和董卿。举手投足端庄大方,一颦一笑尽是风范,撑的就是大场面,这是她们在央视浸淫了二三十年的结果。

沉醉在自己的事业中,并且被社会所肯定的人,就会散发出一股莫名其妙的自信,周涛和董卿永远都是以温柔坚定的眼神注视着观众,仿佛她们的字典里从未有过“自卑”两个字。

那么年少无为,却蓄势待发的年轻人们,又该怎么样才能不自卑,并且以良好的心态熬过残酷的今天和明天,顺利见到后天美丽的朝阳?

答案很简单,就是“钱”。

很多人觉得很奇怪,怎么一下子从理想的事业,跌到了现实的金钱里,简直俗不可耐!可我们就生活在俗世中,钱是永远都绕不开的话题。

钱可以让一个人底气十足,不用担心下一顿吃什么,明天住在哪,孩子的补习班会不会超支,父母的赡养负担会不会太重。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这些琐事中拧巴,感觉被生活的重担压得抬不起头来,可在有钱人眼里这都不是事儿,用钱就能轻松解决。

口袋空空的年轻人,每天过节衣缩食,一天三个馒头顶饱的日子没用!自卑的人很难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快感,更容易沉浸在各式各样的奶头乐里不能自拔,这对个人的成长是毁灭性的打击!

索性花光手上的钱,享受一把有钱人“真正的快乐”,从此以后低级的“奶头乐”再也不能满足你,只能拼命努力赚钱,攒够了钱才能再享受,这既满足了虚荣心,又把自我成长的动力完全内化,简直一箭双雕。

能用钱解决的事儿都不是事儿,能用一小笔钱缓解自卑的情绪,促进自己成长,可真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有了充足的内动力,可是事业上还是不精,感觉自己努力十分,却收效甚微,又该怎么办才好?

人之所以不成才,就是因为放错了位置。本来就是老虎的性格,却被要求表演小兔子的戏份,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扭手扭脚,贻笑大方。是兔子就该吃草,是老虎就该吃肉,如果让老虎吃草,老虎会营养不良,让兔子吃肉,兔子只能消化不良,最终双双躺倒。

所以,人就该找到自己的舒适圈,并扩大自己的舒适圈,待在自己最熟悉的领域里面,人才是最舒服的,这也是充足的安全感来源。

网上那些“跳出舒适圈”的鬼话,都是一些存心不良的人在贩卖焦虑,你不焦虑他们又怎么能浑水摸鱼,趁机而入呢?满大街开的补习机构、健身房,还有最近网上层出不穷的理财课,就是给你们这些焦虑症患者准备的,举着镰刀割韭菜,不费吹灰之力,要多爽有多爽。

这些贩卖焦虑的骗局,在往期的文章中有详细的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在职业发展中,也要以自己最擅长,最熟悉的领域为圆心画出自己的舒适区,自卑只会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才会发生,人一旦在职业生涯中感到自卑,势必会影响个人心态,慌乱不堪导致一步错步步错。

想要跳槽的朋友,怎么才能保证自己一直待在舒适区里呢?

选择有两种:换岗不换行,和换行不换岗。换岗不换行大家很容易理解,就是原来是什么行当现在还是什么行当,就是换了一个岗位,可能是更高级,也可能是更有发展的潜力,总之还在自己的行当里,你熟悉套路规则,八九不离十。

换行不换岗,又是什么意思呢?听起来好像很复杂,其实说起来也简单,就是换了行业以后,你手里的那点活计还用不用得上那点事儿。像检察官去当律师就行,饭店大厨去当出租车司机就不行,纯粹找不自在加上找死。

中国游泳队要考五千米就遭到很多人的诟病,或许这有专业的理论支持,但是这也间接说明了,水里的能耐就该在水里展现,适合在水里运动的脚,并不见得适合在陆地上奔跑。

人只有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才能得心应手,很多家长之所以苦心孤诣地带孩子上兴趣班,并不是所谓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就是希望孩子能有一个自己熟悉的领域,即使在学业上差强人意,也能有自信来源。

还有一部分人,事业有了,钱也有了,烦恼从低级的、能用钱解决的,变成了只能靠脑力解决,这就很痛苦了。很多人只能暗暗懊悔,高中三年没有好好读书,没考上和对手一样的大学。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其实社会就是一本十足十的百科全书,读过书的人,能很快地通过各种途径理解处世规则,没读过书的人,只要肯钻营,也能从世事磨练中获得经验教训,对规则了解得透彻。

而所谓的处世规则,不过就是人性和规则的平衡,一手抓利益,一手抓人心。能做到的人,那是进可当一把手退可当谋士。

人一旦能明白过来人性和规则之间的关系,就会有一套坚定的价值观,不轻易被人动摇,围绕着这个价值观说话办事,自然是滴水不漏,自信满满。

《红楼梦》里的平儿就是很好的例子,论身份她只是王熙凤的陪嫁,贾琏的通房丫头,连个姨娘都不如,最是没脸,虽然她帮着王熙凤理家,是规则的守护者,却私底下做了不少好事,贾府里人人都爱她敬她。

掌管家事的王熙凤同样是规则的守护者,却人人都恨的牙根痒痒,最后还遭到了丈夫的厌弃,就是因为她虽懂规则,却从小养尊处优,不通人性。只知道耍威风用手段,却不知道恩威并施收服人心,最终闹得众人离心,孤立无援。

受过良好教育的体面人,最后落了个不体面的下场,贫贱出身的不体面人,却受到大家的尊重,赢得了自己的体面,差就差在“人性”这两个字上。

人们常说,“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规矩要讲,人心也得维护,只能靠自己多动脑费心周旋。

这份脑力不见得只有领导、老板用得,我们这些平头小老百姓要是能活学活用,多思多想,不论在生活中、工作中、还是人际交往中,可谓是无往而不利。

有些家庭妇女,天天自怨自艾,觉得自己为了家庭放弃了事业,放弃了生活,也放弃了自我,不是埋怨丈夫就是责怪孩子,最终闹得一地鸡毛。也有一些家庭主妇,上能哄老人开心,中能排解丈夫情绪,下还能引导孩子学习思考,把过日子当成做事业,越过越红火。

善于动脑,巧于用脑,家庭妇女也能晋升为金牌主妇,职场里的员工变小领导,小领导变大领导,更是不在话下。

你学会了么?

蔡蔡曰:自卑的人常常对自己产生错误的认识,导致他在人际交往中缺乏自信,办事畏首畏尾,随声附和,缺乏自己的主见。

所谓错误的认识,就是常常低估自己,觉得自己各个方面都不如别人。自卑的前提是自尊,当人的自尊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又不能恰如其分地分析自己时,人就容易产生自卑情绪。

而人是生来自尊的,自尊也是人性之一。

自卑是一种不良情绪是肯定的,可越是极力地想要排解自卑,越容易陷入自卑的怪圈中。

只有在完完全全地接纳了自己以后,才能冷静地分析自己,对自己产生客观正确的认知,并不断地对自己“查缺补漏”,最终造就一个强大的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