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营盘山文化

 灵魂医学 2021-03-28

营盘山文化

营盘山文化距今5500-6000年,遗址位于四川阿坝州茂县凤仪镇境内,是一处自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代的文化遗址,由于该遗址是迄今岷江上游地区发现的地方文化类型遗址中面积最大、考古工作规模最大、发现遗存最为丰富的遗址,故命名为“营盘山文化”。

中文名称营盘山文化

外文名称Should's ancestral hall

地理位置四川阿坝州茂县凤仪镇

著名景点营盘山文化

概况

营盘山文化距今5500-6000年,遗址位于四川阿坝州茂县凤仪镇境内,是一处自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代的文化遗址,由于该遗址是迄今 岷江上游地区发现的地方文化类型遗址中面积最大、考古工作规模最大、发现遗存最为丰富的遗址,故命名为“营盘山文化”。该遗址出土的文物包括四川地区发现的最早的陶质雕塑艺术品,国内发现的时代最早的人工使用朱砂的遗物,长江上游地区发现的时代最早及规模最大的陶窑址等,是弄清古代文化传播、民族形成、迁徙、交融、以及与成都平原和三星堆联系的桥梁。

营盘山文化相当于中原的 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在史前以及历史时期,岷江上游地区一直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一条非常重要的文化走廊和民族走廊。

2003年,营盘山文化遗址被省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正在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发掘

2000年以来,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阿坝州文管所、茂县羌族博物馆等文博部门对岷江上游地区(含四川省汶川、茂县、理县、松藩、黑水5县)进行全面、细致的考古调查,共发现84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及遗物采集点。自2003年开始,国家文物批准在营盘山遗址进行为期三年的正式考古发掘,年均发掘面积为1000㎡。2003年开始,组织各种规模,各种专题的专家论证研讨会,对考古成果进行科学研讨并以权威认证。

营盘山遗址的调查、勘探及试掘工作获得了非常丰富的实物资料,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迹包括房屋基址9座、墓葬及殉人坑5座、灰坑80余个、灰沟4条、窑址及灶坑等,还在遗址中西部发现一处大型的类似于广场的遗迹。其中,灰坑的平面形状有椭圆形、长方形、扇形等种类,一些灰坑底部及四周采用卵石垒砌而成,推测应是进行石器加工的场所或有其它用途。个别灰坑内还发现涂有鲜红色颜料的石块,可能具有某种宗教含义。而大型广场遗迹的硬土面之下发现有多座奠基性质的殉人坑,表明这里应是举行祭祀等重大活动的场所。

2003年发掘结束后,营盘山遗址申报了该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6年首个中国文化遗产日评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存

茂县营盘山遗址发现了四川地区最早的陶质雕塑艺术品,出土的彩陶数量也为四川之最。

  营盘山遗址出土的陶器、玉器、石器、细石器、骨器、蚌器等类遗物总数近万件。陶器以平底器和小平底器为主,从陶质陶色来看,以夹砂褐陶、泥质褐陶、夹砂灰陶、泥质红陶、泥质灰陶、泥质黑皮陶为主。其中夹砂陶可分为夹粗砂和夹细砂两种,以陶胎夹有颗粒粗大的片岩砂粒的陶片最具特色。其中彩陶器的器形有盆、钵、罐、瓶等,彩陶均为黑彩绘制,图案题材有草卉纹、变体鸟纹、蛙纹等。

营盘山的石器可分为打制和磨制两种,打制石器包括由大型剥离石片稍作加工而成的切割器、砍砸器、杵、石球(弹丸)、网坠等,还有少量个体甚小的燧石片。磨制石器包括斧、锛、长方形穿孔石刀、凿、砺石等。玉器则包括环镯形器等装饰品、璧形器、仿工具及武器类的斧、穿孔刀、箭镞等。骨器包括簪、锥、针、削、箭镞等。

营盘山遗址还清理发现战国至西汉初年的石棺葬90余座及同时期的房屋基址多座,出土陶器、铜器、石器等类文物上千件,较大程度地丰富了岷江上游石棺葬文化的研究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