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念瓦翁先生112周年专题」冯错专访系列:李双阳篇

 对岸合欢树 2021-03-28
「纪念瓦翁先生112周年专题」冯错专访系列:李双阳篇

题签:管峻

「纪念瓦翁先生112周年专题」冯错专访系列:李双阳篇

主编:管峻 李双阳

谨以此书献给瓦翁先生

以及怀念瓦翁先生的朋友

「纪念瓦翁先生112周年专题」冯错专访系列:李双阳篇

李双阳

采访时间:2018年

采访地点:南京 / 逸庐书院

采访对象:李双阳

采访人:冯错

冯 :李老师是瓦翁先生的学生,对于瓦翁老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李:第一次见到瓦翁先生——当然,已经仰慕已久,先生当时已经是八十几岁了, 应该是 88 岁,是在 1995 年。所以见到老先生,当时就感觉到他,虽然年近 90,但是 人的精神和气质都非常好。从他身上能看到有一种古代的人文精神,一种民国风范。先生首先是非常乐观,也是善于交谈,对年轻人非常爱护的一位长者。跟瓦翁老第一次见面以后,我当时立了个心愿,就是一定要拜先生为师。

「纪念瓦翁先生112周年专题」冯错专访系列:李双阳篇
「纪念瓦翁先生112周年专题」冯错专访系列:李双阳篇

冯 :后来就如愿以偿了。

李:是。我当时单位还在无锡,后来,为了追随先生,我千辛万苦从无锡武警支队调 到了苏州武警支队。1996 年到了苏州武警支队,所以才能够在苏州,更亲近地去跟先生学习。当时在苏州每个星期都骑着自行车去他家,因为有前面的这样的铺垫,先生对我,特别是穿着军装的热爱书法的年轻人也特别热情。不光是在这个书法的审美上, 书法的技法上,包括为人处世上面,还有教我读什么书,临什么帖,全方位地教我, 对书法宏观的和综合的理解。先生给我直观的感受就是,他是个爱读书,也爱行走的人。他也挺喜欢到全国各地去走走看看, 特别是在晚年,都是我陪着他。去北京呀, 来南京呀,浙江等等地方,我都陪着他,所以,他晚年应该说是过得还是非常开心的, 生活品质也很高。我对瓦翁老的直观印象就 是他身上有一股清雅古风。

「纪念瓦翁先生112周年专题」冯错专访系列:李双阳篇
「纪念瓦翁先生112周年专题」冯错专访系列:李双阳篇

冯 :谈谈瓦翁先生的书法影响力。

李:瓦翁先生书法艺术被书法界广为传播, 应该说是在第四届全国展。第四届全国展 也是第一次国展评奖,当时他的小楷得票是全票一等奖,一时被传为佳话。其实, 从首届全国展瓦翁老就是被作为特邀作者, 到第四届开始评奖的时候,他的小楷册页 获得了一等奖。当时先生已经 80 岁了,在书坛这么高的年龄能够在全国获如此大奖, 而且是国展首次评奖,所以说当时的影响力非常大。

其次,瓦翁先生对名利非常淡泊,我觉得他这种淡泊是源于他身上有一种气质。这种气质就是传统文人,或者说是民国风范的气质。其实,他是读书和藏书都非常丰富的 一位老先生。他在晚年还精读西方美术史, 并认真做读书笔记。

「纪念瓦翁先生112周年专题」冯错专访系列:李双阳篇
「纪念瓦翁先生112周年专题」冯错专访系列:李双阳篇

冯 :瓦翁先生的身份是多重的,不仅仅是书家。

李:其实瓦翁老最早是以金石学家这个身份出现的,他印章刻得也很好,刻的应该属 于皖派。皖派的篆刻发祥地主要是在江苏、 扬州。为什么叫皖派呢?因为当时盐商的关系,这批在扬州发展起来的篆刻家都是安徽 人,所以称为皖派。瓦翁老也是刻的这一路风格,属于大皖派的风格。还有他收藏了很多古代有价值的印谱,后来都捐给了当时的 苏州古籍图书馆。

我记得在苏州,瓦翁老晚年到常州,包括在苏州本地、吴江等博物馆,他把自己很多藏 品都捐给了国家专业美术馆、博物馆。我觉得先生的内心有一种大爱精神,深居江南, 他的内心不是小我的,是一种大我的状态。先生虽然后来似乎是在书法上名世,其实 他的篆刻的造诣和对篆刻理论的修为,应该说不在他书法之下。我认为书法和篆刻, 包括金石学,在他的研究领域都是齐头并进的。所以说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书法家, 我觉得,不仅仅是笔墨本体那一点东西,应该是一种综合的素养。篆刻也好,绘画也好, 古典诗词也好,古典文学也好,中国传统哲学,传统美学也好,最后都是能够支撑我们笔墨和支撑我们篆刻刀下那根线的最重要的元素。我想,对于瓦翁先生的研究,不单是在书法,可以更广阔一点,更宏观一点。

「纪念瓦翁先生112周年专题」冯错专访系列:李双阳篇
「纪念瓦翁先生112周年专题」冯错专访系列:李双阳篇

冯 :谈谈瓦翁先生与苏州的人文。

李:从瓦翁老先生的艺术风格的表达,包括他处世的方式,我觉得和苏州这个城市非常的契合。我记得当年著名作家三毛来苏州,就在园林里面和瓦翁先生相见。他 们之间相谈甚欢,三毛也非常欣赏瓦翁老身上所透露出的江南文人气质,所以三毛 在她的书信当中称他为“姑苏美人”,一时被传为佳话。瓦翁先生在苏州的古典园 林里面和各地友人的雅集,有可能背后就是他题的匾额、写的对联。在那种氛围当中, 更能够烘托出瓦翁先生和苏州的人文环境的契合。所以说,瓦翁老是属于苏州的, 苏州也是属于瓦翁先生的。他和这座城市的那种感觉,永远是联系在一起的。

「纪念瓦翁先生112周年专题」冯错专访系列:李双阳篇
「纪念瓦翁先生112周年专题」冯错专访系列:李双阳篇

冯 :瓦翁老不但是个艺术家,他最重要的是 一个有趣的人。在这一点上,我们在他的资 料整理中,看到很多好玩的东西。比如说 “九十九,大家一起向前走”类似于这样乐观的有趣的一些文字,像这种都是非常好玩的一种心态,在您个人身上或者说瓦翁老现在大家可能很少知道的一些事件,或者跟您有交集的事件有没有?

李:我觉得瓦翁老从几方印章,就能透露出他的内心有孩童般的天真和烂漫。首先,他在88 岁的时候,给自己刻了一方印章叫“二八 年华”。我们讲“二八”是说 16 岁的,“二八 年华”,他是 88 岁,他也叫“二八年华”。从他给自己刻的一些闲章当中,就感觉到他对生活的态度是积极的,乐观的。

还有他 90 岁的时候刻了一方印叫“九十学 步”,他觉得自己 90 岁了,得重新去感悟 生活,感悟艺术。所以说他刻了一方“九十 学步”也非常有意思。后来他 99 岁的时候, 也就是 100 岁,写了“九十九,大家一起向前走”的主题,也是表现了一个百岁老人乐观的态度。对先生我觉得影响最深刻的一次是我陪他坐火车去北京,当时我们从苏州上了火车,坐夜间的那种卧铺,当时我们坐的一个包间。还有他的孙女婿,也就是丁丁(瓦翁孙女)的先生,我们三个人。晚上我就跟他聊苏州,聊苏州的书法,也聊苏州书法界的人和事,主题就是苏州。

「纪念瓦翁先生112周年专题」冯错专访系列:李双阳篇
「纪念瓦翁先生112周年专题」冯错专访系列:李双阳篇

冯 :交集中,哪些值得追溯、尤其是师生之间,有没有需要补充的?

李:觉得其中有个细节,因为我陪瓦翁老去北京,就是要保证他的安全,毕竟是年近 百岁的老人,我要对先生负责 , 也要对他家人负责。所以他去卫生间或者洗澡我都要 跟着的,而且我要求帮他洗澡,瓦翁先生有点不好意思。后来我就说了一句话:“瓦 老,我们都是您最亲近的学生,您就不用客气了。”给他洗澡的时候,我才真正感觉 到他是个老人,那时候身上就像一棵老树, 真的是经历了百年的岁月沧桑。我认为这才让我和瓦翁先生真正地坦诚相见了。

冯 :还有对瓦翁老的评价当时也很多,比如 三毛说的“姑苏美人”,包括苏州的很多画 家,都认为瓦翁老是当时学识最丰富的人, 当时是影响了苏州整体的文脉,或者说开整体的风气之先,和沙老一起,在篆隶这一块里面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的滋养。从您个人角度来说,不管是学生还是以现在的书家的立 场来看,您对瓦翁老最中肯的评价是什么?十年了,很多事都已经尘埃落定。

李:我觉得对于瓦翁先生,不应该用一个简单的书法家或者一个篆刻家这种概念来定 义他,应该把他定义为是中国的一个传统文人的形象和品质。他给我们这个时代带来了 作为一个文化人,应该怎样来塑造自我的文化品质和人文形象的一种思考。我觉得应该从这个大文化的角度,而不是简单从一个书法家和篆刻家的角度。

「纪念瓦翁先生112周年专题」冯错专访系列:李双阳篇
「纪念瓦翁先生112周年专题」冯错专访系列:李双阳篇

冯 :瓦翁先生与您个人传承方面的情况。

李:因为瓦翁老当时以小楷名世,所以学习小楷这个章节肯定是必不可少。我的书法 真正开始参加国展,还是从学瓦翁老小楷开始。瓦翁老在传统文化上对我们这几个 学生影响非常大,瓦翁先生的学生中,其实更多的是在他身边受到一种文化的熏陶。我觉得从这一点来说,作为一个学生不一定都是学书法的,在先生身上可以得到很多东 西。我前面就讲到了,一种文化的熏染滋养,这个可能比单纯的学书法来得更重要。先生是以小楷名世,他对经典小楷的理解 和自我的笔墨表达是有独到之处的。首先, 先生他并不追求过分的工细,其实他更追求一种品格和气息。他对小楷的理解是“写 工易,写活难”,他是这么理解的。而且他的小楷当中更多的是追求一种空灵萧散, 同时线条的表现有一种苍劲和古质,他把这 种清雅的气息和古质的笔墨做了一个完美的融合。

「纪念瓦翁先生112周年专题」冯错专访系列:李双阳篇
「纪念瓦翁先生112周年专题」冯错专访系列:李双阳篇

冯 :瓦翁先生的教学的具体方式是什么?

李:其实我每次拿作品给先生看,最初先生讲的最直接的一句话就是写得薄,单薄。当时自己对这个厚和薄不理解,应该说非常模糊。觉得自己写得挺厚的,线条写得 也挺粗的,但是后来慢慢地理解了,这厚不光是一种具象的笔墨,它还有透露出来 的一种气息和笔墨品质。我们现在理解了, 这个线哪怕再细,但是它是凝练的、圆劲的、 立体的、它是有质感的,我们可以理解为厚,哪怕这个线条再粗,但是它是扁平的, 也理解成是一种薄。现在完全可以理解了, 先生当时讲的厚和薄的这种关系。

「纪念瓦翁先生112周年专题」冯错专访系列:李双阳篇
「纪念瓦翁先生112周年专题」冯错专访系列:李双阳篇

冯 :瓦翁先生有没有哪些话影响至今?

李:先生有很多话值得我去思考,对我也很有启发。瓦翁先生艺术品质品格方面的表现, 他一直在追求一种萧散,再具象一点讲:书法不能写得紧,要写得松。他说能够把书法笔墨写出一种松,它能透露出一种很高的气息,也能够表现出一种很高的心境。所以说 在书法当中我这么多年一直追求这种空灵萧散,其实就是追求先生说的这个“松”字, “松动”,但这种“松”又追求一种“散而不散”的审美追求基础上来表现这种“松”, 不然没有这个作为一种审美依据的话,“松” 有时候就是“松散”“松动”,结构不紧凑。所以我认为,先生讲的这个“松”,不是有形的。他是讲追求一种气息和气韵上的,如果把它简单理解为有形的结构上的“松”, 那我们理解就有偏差了。后来我对我的书法的审美追求定义是“我书明月星空之象”, 把“空灵”和“松动”紧密联系到一起。这种思想可以作为一脉相承。

「纪念瓦翁先生112周年专题」冯错专访系列:李双阳篇
「纪念瓦翁先生112周年专题」冯错专访系列:李双阳篇

冯 :现在瓦翁先生转眼已去世 10 周年了, 作为学生,感念估计也很多?

李:我觉得瓦翁先生最有趣的一件事情,是他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把自己的挽联写好 了。他写了:“再会吧,花花世界;永别了, 人间天堂。”从这一点来讲,我觉得瓦翁老在我们内心根本没有离开这个世界,也没有永别像苏州这样的人间天堂。我们依然感觉瓦翁老生活在苏州,生活在人间天堂,生活在我们心中。

「纪念瓦翁先生112周年专题」冯错专访系列:李双阳篇
「纪念瓦翁先生112周年专题」冯错专访系列:李双阳篇

冯 :我们一直是围绕瓦翁老这边来展开的。其实现在苏州的两个名片沙老和瓦翁老,或 者说他们那个时代的两张名片,对于沙老这 几年关注的也非常之多,其实两位老先生在 世的时候应该有很多的交集。

李:瓦翁先生和曼翁先生关系一直非常好, 我见证了他们人生最后一次见面,就在苏 州。因为老人嘛,都不怎么出门的,也是多年没见,那天见了面以后,感觉很亲切。当时曼翁先生就抛出了一句话,说是“瓦翁先生风韵不减当年呀”!因为瓦翁老年轻时 候非常英俊,现在中国好男儿跟他没得比, 真的非常英俊,太帅了。瓦翁老就回了一 句“阿漂亮”,很有意思,阿帅,阿漂亮。很乐观的,两个老先生之间带点半调侃式交流,挺好的。

冯 :瓦翁老论颜值是比较高的。

李:颜值这么高还要把书法写得这么好,颜值这么高还要靠才华。这种才华,不彰显, 还是很儒雅,从来不炫耀自己。

冯 :宛在眼前,那今天先聊到这。

李:好的,那先这样吧!

《瓦翁纪念文集》

编著:管峻 李双阳

「纪念瓦翁先生112周年专题」冯错专访系列:李双阳篇

购书链接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购买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