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要鉴 经典心语 文言常备 甲 由来 《论语》的编撰, 开始于春秋末期, 而成书在战国初年。 从书中内容看, 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记。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 “论语者, 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闻于夫子之语也。 当时弟子各有所记, 夫子既卒, 门人相与辑而论纂, 故谓之《论语》。” 汉时, 《论语》有三种本子: 即《鲁论语》和《齐论语》, 以及古文本的《古文论语》。 《鲁论语》二十篇, 《齐论语》二十二篇, 《古文论语》二十一篇。 东汉末年, 大学者郑玄依据《鲁论语》篇, 参照《齐论语》和《古文论语》, 作《论语注》二十篇独传后世。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论语》。 乙 孔子 孔子的先世为宋国贵族, 做过乘田(管理畜养)和委吏(司会计)。 孔子在鲁国定公时, 曾任中都宰和司寇。 后因对鲁执政者季桓子和鲁定公所为不满, 而离开鲁国。 他曾周游列国, 希望能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 但都不为时君所用, 后来归死鲁国。 孔子晚年长期聚徒讲学, 开我国私人讲学的先河。 相传弟子多达三千人, 其中著名者七十余人。 孔子曾整理删定《诗》、《书》等重要古代文献。 还依据鲁史官所记《春秋》进行删修,使之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 而流传后世。 丙 意义 《论语》是我国儒家主要经典之一,内容丰富深刻, 寓有深邃的哲理。 《论语》思想范畴, 涉及社会政治、伦理道德、思想教育等方面。 《论语》在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发展史上, 影响最大, 时间最久, 程度最深。 中国在世界上被称为“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 与《论语》记述孔子思想与影响是分不开的。 中华民族宽大宏阔的伟大气魄, 扶颠持危、见义勇为、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崇高道德风范等, 可以说, 诸多源于孔子思想的精华。 《论语》是中国儒家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 不仅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还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学思想的重要资料。 《论语》有助于统治阶级治国安邦、统治人民。 唐代魏征奏疏多次引用《论语》, 如: “上好礼, 则民莫敢不敬; 上好义, 则民莫敢不服; 上好信, 则民莫敢不用情。” “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等。 宋代赵普是赵匡胤的宰相, 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论语》对于中国文人甚至普通老百姓的处世为人、安身立命, 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 《论语》的有关文化思想、道德情操以及政治精华是共通的。 应该予以积极学习和努力实践。 这对于我们实现”四三二一”的美好人生, 不乏至关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辛丑年二月十五日向导手撰于北:) |
|
来自: 新用户41015886 > 《好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