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星堆出土的神秘金面具到底是谁的?专家给...

 新用户3596Ds5V 2021-03-28
 三星堆的5号祭祀坑又出土新文物了,这一次出土的是一张黄金面具,这一张黄金面具虽然只有残缺的半块,但还是比完整的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商周金面具还要大很多。
 
刚开始这半张黄金面具出土时,由于经过了数千年的折叠挤压,很难想象它其实是一张黄金面具,都认为它只是一张金箔。之后,在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们推断下,猜测它可能并不只是一张金箔,很可能是一张黄金面具。
 
于是就在这个大胆的推断下,专家们进行了修复工作,当这张金箔面上的千年尘土被慢慢地清除后,专家们缓缓地将它全部展开,看到它真实面目的所有人都被震撼住了,果然跟考古研究所的专家们推断的一样,这是一张黄金面具,只不过缺了一半。
 
经过考古人员精心测量后得出结论,这半将黄金面具重量约280g,总的重量大约会超过500g,比此前出土的所有金器都要重。它宽度约23厘米,高度约28厘米,厚度也比之前出土的黄金面具厚很多。从这半块黄金面具的造型上看,它的眼部是镂空的,面部呈方形,鼻子也是三角形状,和以往出土的黄金面具也非常相似。
 
不过这样大面积的黄金面具,要是给人佩戴的话也完全不符合人脸部的标准啊,那么这个神秘的黄金面具到底是谁的呢?考古专家们通过对一系列资料的查阅和对黄金面具的初步检测后,暂时得出了一个预测的结论。
 
这半张黄金面面积就如此大了,那它的整体面积和人脸的标准是完全不符合的,首先排除了它给人佩戴的可能性。
其次,黄金面具残缺的部位有黄金被融化的痕迹,所以这张黄金面具很可能是在高温的环境中被化去了另一半。
 
众所周知,三星堆就是古蜀文明的起源地,根据目前对古蜀文明的揭秘和资料记载可知,古蜀文明中祭司是最高掌权者,在三星堆中也出土过大量的关于祭祀相关的文物。像青铜神树,青铜面具,青铜人像、金杖、象牙、金箔等等金器和铜器,据推断都是古蜀人用来举行祭祀的。
 
从出土的金器中,我们也了解到,在古蜀人的心中,对神明是极其崇拜的,所有金器的东西都代表着权力的象征。
 
因此这半张神秘的黄金面具也应该是祭祀用的金器,使用者应该是祭司,祭司用黄金面具等金器来做祭祀,或用于祈福、求雨、祭典神明等。
 
之前青铜神树出土后,考古学家们通过对青铜神树研究后揭秘过。
 
关于青铜神树的解释,据考古学家们推断出来的结果表明,它与《山海经》中记载的“若木”和“扶桑”远古神树有关系。
在《山海经·大荒东经》有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有谷曰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
 
在青铜神树树干上一共分有三层树枝。每层树枝上都立有三只太阳鸟,也就是《山海经》中的金乌。
《山海经·大荒东经》中描写的文字都和青铜神树的外型非常吻合。
还有出土的青铜人像,也跟《山海经·大荒北经》中的:“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
 
这一段关于烛龙的记载不论是外形还是特征上都惊人地相似,因此考古学者们也正在研究,《山海经》中所记载的远古时代的事物和三星堆古蜀文明的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关系。《山海经》的出现是早于古蜀文明,还是晚于古蜀文明,这些都还是未解之谜。总之,关于三星堆的探索考古学家们也仍旧在努力地探索中。
 
《山海经》被称为华夏文明的上古奇书,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书籍,书中涵盖了华夏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矿物、饮食以及各种奇能异兽,那些远古神话中存在的神兽、龙等物种,都出自于《山海经》。没有人知道它的作者是谁,或许是远古的极富大智的人,也许是一群人,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载在了这部书里,并世代延续了下来。
 
在国家汉学界,《山海经》被视为具有非凡文献价值的书,其内容之广泛,涵盖的知识之多,也是世间绝无仅有的。
 
我现在也在读《山海经》,也强烈地推荐给所有人,四册精装全彩插图详解版本,来读一读我们华夏文明的这本千古奇书吧。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购买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