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 | 布光——导演思维的重要工具

 公司总裁 2021-03-28

令整个画面生色的诸种元素中,最关键的是布光。关于布光,导演需要了解什么呢?最好的摄影师对布光都可谓了如指掌。实际上,要实现自己在影片中所需的基调,导演应该拥有“宏观”与“微观”思维。

图片

在宏观层面上,要在自然性与戏剧化之间做一取舍。电影胶片、洗印要求和灯光设计都取决于导演对影片的思维。一旦选择了戏剧化的手法,在叙事中,当人物成功在望时呈现浪漫主义的基调、当结果尚未确定或者前景黯淡时使用表现主义的基调,就很重要了,下述例子便是证明。

尽管阿尔莫多瓦的《对她说》是一个关于纠结的男性——女性关系的阴郁故事(两段关系中两个女人都昏迷不醒),导演真正感兴趣的是人物如何彼此协助,化解关系中的困难乃至悲剧。阿尔莫多瓦顺理成章地使用了明亮的布光来烛照叙事的沉重,预示积极的结局。

图片

图片

《对她说》

迈克·李也采取了类似布光策略来给《维拉·德雷克》——一个20世纪50年代的堕胎故事——增添暖意;可想而知如果采用自然主义的或者冷色调的灯光设计,观众在看这部影片时会是何等的虐心。

图片

图片

维拉.德雷克

另一方面,自然 的布光还能够营造一种纪录片式的现实感,比如乔舒亚·马斯顿的《万福玛利亚》。这个讲述一位哥伦比亚妇女如何变成“骡子”(向美国走私海洛因的人)的故事,就受惠于布光的现实主义。

图片

图片

万福玛利亚

从微观层面,布光也可以塑造人物并暗示意图;观众在观看人物或者情景时心肠是软是硬也与布光息息相关。安东尼·曼在20世纪40年代末曾与摄影师约翰·阿尔顿合作,喜欢在《T人》这样的影片中使用高调的灯光。

图片

《T人》

高度戏剧化的灯光设计令这些讲述黑帮与穷追不舍的警察的故事受益匪浅。早在叙事揭底这些人物的命运之前,布光即用于铺垫受害者和行凶者的形象。实际上,许多导演都乐于探索布光可以给人物增添多少心理复杂性,安东尼·曼也属于这一传统。约瑟夫·冯·斯登堡喜欢借助灯光来渲染环绕着人物的色域氛围。迈克尔·曼在《窃贼》和《借刀杀人》中则使用灯光来质或者确认人物是否诚实。

图片

图片

《窃贼》

图片

图片

《借刀杀人》

威廉·惠勒在《小狐狸》中依靠灯光来展示人物的强势或无助。

图片

《小狐狸》

那些喜欢为了特定目的而使用灯光的导演,在确立阐释人物和叙事的原则时,会尽力做到独树一帜。在这一意义上,灯光可以是践行导演思维的重要工具。

(转自 导演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