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孟頫与王羲之的差距,网友:中间隔个欧阳询!

 神秘俠客書法 2021-04-25

细观王羲之尺牍用笔,无不沉着且饱满,似乎不是线,而是块面,丰富的变化极具立体感。

到了南宋,二王笔法基本消失殆尽。赵孟頫则试图恢复二王笔法,兴起一股复古浪潮。

但效果如何?侠客觉得赵孟頫还是有所欠缺的。今天,例举几字:

以《兰亭序》“九”字为例。

神龙本采用尖锋用笔,充分调用笔尖的锋毫,并由纤细的锋毫引发独特的笔势,撇的起笔处形成一个复杂的多边形,撇的弧度较小;而赵孟頫临本的起笔动作就更加简单,且撇的弧度相较摹本也缺乏准确性。其次,弯钩并未充分体现神龙本中内撅的体势,因此字形显得平正、端庄。

再如“茂”字。

首先,最为明显的差异就是神龙本笔画之间的牵丝连带比赵孟頫要丰富许多,我们可以从其笔画的勾连中清晰地看到书写的轨迹;其次,神龙本“茂”字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分辨出全字相对纤细的笔画是三撇,两短横的笔画较为粗重。

最后,临本中两个部件之间的高低距离减小了,因而该字端稳、平正,少了欹侧的意趣。笔者用虚线勾出了三个版本中“茂”字的外接图形,由虚线所围成的框形的几何图案来看,神龙本相比于赵孟頫临本,收放更为明显。

王羲之《丧乱帖》、赵孟頫《王羲之轶事帖》

如“乱”字。

首先整体上给人的第一感觉是王羲之的字线条趋于直线,线条整体风格较为强悍,赵孟頫的字缭绕而婉转;其次,王羲之的字中有明显的强弱、停顿、节奏,而赵孟頫的字则相对平均,缺少变化。

此外,王羲之写字在入笔后即马上压锋,使笔毫着纸立面丰实,铺毫异常充分,而后陡然提起笔锋,呈现出块面状厚重的特点。

仅一个字,王羲之运笔内含着平动、提按、绞转、方折、圆转等复杂的用笔,形成强烈的变化,造成视觉的极大丰富性。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如“雾”、“胜”等字,与王羲之所书手札中的同字相比,都可看出赵孟頻笔法的单一和用笔动作的简单化,此不赘述。

王羲之“未佳”、赵孟頫“未吐”

此外,从字的牵引连带效果来看二者的区别。字间连绵也是王羲之尺牍重要的特点之一。

上字与下字衔接之时多用实笔,上字最后一笔出锋后并不陡然提锋抽笔,而是保持笔毫整体行走的稳定和统一,不经明显的轻重转换,直接过渡到下字的起笔,如上图。

赵孟頫一生心追手摹王羲之,提倡复古书风,并以此来达到书法复古以改变宋、金书法丑怪面目的目的,而其本人书法更多具有唐人法度而略输于晋人逸气。

故,赵孟頫更多的是将王羲之笔法给“化险为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