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荆村论画」3:范美俊|不写兴尽尴尬境专画笼袖读书闲—名家访戴图欣赏

 hwzhuwei 2021-03-28

元·张渥 雪夜访戴图 纸本墨笔,91.8×39.8cm,上海博物馆藏

不写兴尽尴尬境 专画笼袖读书闲

——张渥《雪夜访戴图》探奇

文/范美俊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教授)

编辑-闻是

王徽之(338-386),字子猷,东晋书圣王羲之第五子。他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居住时,有一次雪夜不眠,忽然想起了远在剡溪的朋友戴逵,就连夜乘小船去拜访。这幅《雪夜访戴图》所绘内容就是该故事,作者为元代画家张渥。

奇怪的是,王徽之连夜辛苦赶路快到友人门口了却扭头就回,行为颇是怪异。南朝刘义庆所撰《世说新语·任诞》,有详细记载: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当然,王徽之所访的这位朋友也不简单。戴逵(326-396),字安道,谯郡铚县(今安徽濉溪)人。早年师从名儒范宣,博学多才有巧思,能文善鼓琴工书画,也善雕刻铸佛像,《晋书》谓其:“少博学,好谈论,善属文,能鼓琴,工书画,其余巧艺靡不毕综。”戴逵也堪称洒脱,与名士郗超、刘炎、谢安等交游,累次征辟不就,更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官居太宰的武陵王司马晞,听说其鼓瑟有清韵之声,遂派人召他到太宰府献技,戴逵竟然当着使者的面将瑟砸碎,自谓“不为王门伶人”。戴逵名载谢赫《古画品录》、刘义庆《世说新语》、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著《戴逵集》九卷,已散佚。时人称他“词美书精,器度巧绝”、“善图圣贤,百工所范”。

变色。为了字的清晰

后来,戴逵得知老友“乘兴而行、兴尽而返”,并不计较,谓其“不囿于礼,独钟于情”。有意思是的,《晋书》虽将戴逵列入隐逸传,但他颇守传统礼法,谓其:“性高洁,常以礼度自处,深以放达为非道。”意即,他看上去不当官不事权贵还有点任性,其实也挺守规矩并“深以放达为非道。”不过,对朋友这次的“非道”,也情有可原能网开一面。

其他版本1:明 夏葵 雪夜访戴图 ,195.6-88.6cm,芝加哥美术学院藏

该画淡雅清新,画面也颇为简洁,仅取江岸一角,唯一岸、一树、一船、一水而已。虽是雪夜,既不画雪景,也不画夜色。画中的主人翁王徽之,坐在船舱,正在缩颈笼袖看书神态生动,而船尾的家仆正奋力撑蒿连夜赶路。画家以简练的线条,表现出严寒气象,刻画了人物精神面貌,河岸古树枝干虬劲,或浓墨渲染,或淡墨勾勒,表现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笔墨技巧,实为其生平倾心之作。这幅作品人物、船只的线描细致,而江岸和树枝则较为粗放,体现了元代文人画家物象造型自然简率的特点。清代乾隆帝在画上有题,诗曰:

雪夜觉来乘兴行,剡溪沿潮一舟轻。

传神恰是斯时好,较胜门前著语情。

其他版本2:明代 戴进 雪夜访戴图轴

此诗评的大意,与其去表现众人熟知的“造门不前而返”时的戏剧性尴尬场面,如主人的归心决绝,仆人的一脸惊讶,那种言语表情与身体姿态并不好表现,若以一己之想象画出也易遭非议,倒不如画访戴途中的传神一瞬间呢!

其他版本3:明 周文靖 雪夜访戴 中贸圣佳2013冬拍 成交价86.2万元

对于这个非主流而成主流的题材,后世自有不少画家描绘,如明代的戴进、夏葵、文徵明、周文靖等均有同名画作,似乎都是在向那个任性自在的“魏晋风度”时代致敬。不过,其他版本多以山水为主体,虽也画乘船赶路场景,不过船只及人物在雪夜环境中比例偏小,不如这幅的人物生动有趣。当然,也与某些山水画家不擅长人物的短板有关。

张渥(?-1356),元代画家,字叔厚,号贞期生、江海客,祖籍淮南,后为浙江杭州人。博学多艺,通文史,好音律,科举屡试不中,遂致力于诗画。善绘人物,学李公麟铁线描,被誉为“李龙眠后一人而已”,也有人说他学南宋梁楷,作品笔法细劲,形象生动,传世作品有《九歌图》等。能山水,“尽自然之性”,兼画梅竹,亦潇洒有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