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生活在别处

 书韵闲话 2021-03-29

生活在别处
——读高东生《自然影像丛书》


 十九世纪末,法国诗人兰波有一句诗:生活在别处。米兰·昆德拉借作书名,写了一本小说。这本小说比写这句话的诗人影响更大。什么叫“生活在别处”?解读是多元的。生活可以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生活还有其它的可能;生活是一种心灵流浪,一种心灵的自我放逐,一种出走,从现状里出走;不要让生命刻板、僵化、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从一切熟悉封闭的环境走出,生命一定还有其他可能,或者别样的精彩。捧读高东生老师的新著,“生活在别处”这句话,在我脑海久久回响。


东生老师是我的老同事。2000年,张家港高级中学落成开办。股份制办学,全国招聘教师。东生从河北雄县来到学校。斯斯文文的,没有一点燕赵汉子的高大威猛,很像腹有诗书的江南小生。工作一年后,因为家中老母没人照料,忠孝不能两全,他跟我说只能回老家了。大家都有点依依不舍,但还是客客气气地分手了。回老家在一所民办学校教书,半年后给我来信,表示对张家港高级中学十分怀念,甚至说有曾经沧海的感觉。我很信任他的为人,一口唾沫一颗钉,绝不是那种巧舌虚伪的人。于是,在我的动员下,离开一年后,他得以回归。真要感谢他对我和对学校的信任。也要感谢地方领导,给了校长自主用人的权力。否则,张高中和张家港市就没有这样一位当行出色的一流名师了!


二十年,东生和学生一起成长,和学校一起发展。上课生动有趣,充满人文关怀,又能让学生拿高考高分。他渐渐脱颖而出,成了学校和全市语文教师的一张“名片”。更令人高兴和羡慕的是,他教学有特色,有绝活。他倾情投入,二十年如一日,搞摄影写作教学。如今,冠名“影像与写作”,已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几年前还一举拿到“省级课程基地”的金字招牌,获得数量可观的课题经费。


作为省级课程基地的领衔人,他金针度人,帮助教师,嘉言懿行,有口皆碑。他自己的摄影散文屡屡见诸报刊。有名的《读者》杂志原创版,近几年一直为他开辟专栏,尔后主动为他结集出版。三年前,东生的第一本专著《虫子的江湖》正式出版,美图美文,观赏性可读性强。其装帧印刷十分高端大气上档次,让我们击节赞叹。


这次,《读者》又为他一举推出《自然影像丛书》,一套三本。《虫子的江湖》,《自然的精灵》,《植物的声音》,影像范围和写作题材扩大了,作品数量增加了,但微距摄影的图像依然是那么清晰诱人,文字依然是那么灵动鲜活。前天晚上,东生亲自送书给我,这两天阅读浏览,让我废寝忘食,爱不释手!


东生老师是一位诗人。一位生活在自然之中,又用心灵拥抱一切生命的诗人。

“虫子的江湖,有它们的法则。那是另外一个谜人的世界,不仅广大神秘,而且处处超乎你的想象。


“这是精彩的剧目,真实,没有彩排,也像我们的生活和命运。

“自然中那些微小的生命,都是大自然用亿万年光阴雕琢而成的艺术品。美丽精致的它们,都纯真得像童话。

“所有美丽都那么短暂,念及于此,我更庆幸与它们曾经有过的一面之缘。


在东生的一双慧眼里,所有的虫鱼鸟兽,所有的花草树木,一切都是会说话的生灵,一切都是能交流的伙伴。他用自己的影像和文字,传递着自然和生命的独特语言,也为它们讴歌和雕像。语文名师,微距摄影师,专栏作家,用这些称号送给东生都是对的。但我要说,他是一位真正的人道主义者,因为人道主义,敬畏生命,不能只重视人和人的关系,还要重视人和自然和生物和一切生命的关系。他是一位真正拥有人道主义情怀的诗人。他是天下语文教师的楷模。


课的精彩,首先是教师自身的精彩。文章的精彩,首先是作者生活的精彩。这是我从东生老师身上悟出的道理。

四五年前一个春天的上午,我陪全国中语会和北京《中学语文教学》杂志的两位贵宾,一起参观张家港高级中学。东道主热情接待,一行人漫步美丽校园,姹紫嫣红看遍。东生老师导游兼摄影。老同事,老朋友了,但让我刮目相看的是,他居然对校园里的每一种花草树目都了如指掌,都能说出个一二三四。太让人敬佩了,太让人羡慕了。让人羡慕的还有他的业余生活。乒乓,排球,网球,羽毛球,样样都玩得不亦乐乎。还有,他爱书画,便拉着语文组伙伴,一起拜师于本校美术名师,像模像样地学起了国画。前年春天,学校还专门为语文组举办了书画展览活动。真正理想的教育,真正幸福的校园,就应该让每一个教师都活得鲜蹦乱跳,快乐无限。高东生老师便是榜样。


立足教学搞科研,立足岗位求发展。学生喜欢,同事崇拜,领导表扬,东生是名师,也是“明”师。影像写作,硕果喜人,而且别开生面,堪称希世之宝。生活又是如此丰富多彩,诗意人生,有滋有味。他为所有语文教师,也为他教过和没有教过的学生,提供了一种人生启示:生活在别处!

作者简介:高万祥,汉族,苏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曾获全国优秀教师、《中国教育报》首届“全国十大读书人物”、苏州市首届名校长等称号。著有《语文的诗意》、《在日记中成长》、《相约星期一》、《我的教育苦旅》等作品。现退休家居,和孩子读书写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