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师书中“壬水”的取象----潭水

 胡侃17 2021-03-29

潭水,水很深,周围有山,山上的水通过沟壑汇集到潭中。

潭中的水温分布现象,表层的水温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变化的福大大,深层的水也随之变化,幅度小,时间也滞后。

潭水一日之内的温度变化,

上午:表层水受温,温度升高,幅度大,深层水的水温亦跟着升温,幅度小。

下午:表层水的温度下降,幅度大;深层水的温度下降的幅度小;

前半夜:表层水的温度继续下降,和深层水的温度差不多上下;

后半夜:表层水的温度持续再降,低于深层的水温,深层的水将热量传给表层,使表层的水温不再下降,或减缓下降的速度。

深层水(阴精)一是降低上层水的温度(白天防止上层的水温度升的过快),二是补充上层的水;三是调控上层的水温度降低(后半夜反而给上层水提供热量)。

深层水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

如果深层水温升过快,过高,表层水的温升也更高和快,加速汽化,结果是血枯。

所以潭水的蛰藏,一是静,二是壬水寒,癸水温。不静则使深层水和表层水相混,使深层水的温升过高而“壬水热”,或者使表层是的温度降低---癸水寒。深层的水寒能促使潭水的蛰藏。深层的温度低(寒)----藏,调控癸水的温度不能升高的太快,并补充癸水的不足。表层水也使深层水不至于太寒。

水潭周围沟壑之水是补充潭水的主要来源,量足且持续。


一年中潭水的变化趋势,一年有五季,春季,夏季,仲夏,秋季,冬季。

五季中,每天的水温和水位的变化趋势是有差别的。有丰水期、枯水期,及期间的平常水位。水位和水温在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之间波动。

春季,温度上升,但补水少(沟壑来水),水位继续下降,或有春旱。

秋季,温度下降,但补水多,水位或继续上升,有秋涝。

冬季,温度下探,水底的温度反而最高。

夏季,温度上升,水面的温度更高。

仲夏,天暑温高,水的蒸发量加大,上热下湿相逼,湿动。

再推,一甲子中,随各主令的不同,最高水位、最高温度和最低水位、最低温低也随周期性的变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