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圣心源歌括

 鹅头山 2021-03-29

自序

“土枢四象,一气周流”,初读四圣心源深感其立意深远,言理透彻,然临证之际却有“书中了了,临证难明”之感。临证数年之后,再读此书,零星有所得,验之临床,颇有奇效,方知此书有出奇制胜之妙!

去年仲夏,家母虫牙牙痛,疼痛剧烈,饮食困难,难以入睡,乃至两昼夜不能入眠。舌红,苔偏少,脉弦细,双尺虚。辩证为胃肾阴虚,虚火上炎。先后以玉女煎、白虎汤、知柏地黄汤等常法治之,未建寸功。乃念及四圣心源中有柴胡桃仁汤专治虫牙牙痛,遂处以柴胡桃仁汤合玉女煎三剂,服用一剂痛去大半,当晚即可入睡,三剂尽,病愈如初,真所谓“效如桴鼓”、“覆杯而愈”也!

刘某,女,72岁,2017.12.25于我处就诊,患者视物模糊,晨起后眼前如有浓雾,经眼科诊查,并非白内障,舌淡暗,苔白稍厚,双寸脉涩,双尺虚。辩证为肝肾亏虚,精血不能上荣于目,予明目地黄汤加减十剂,未见明显改善。二诊改用四圣心源之乌肝汤七剂。此后患者未曾复诊,遂以为不效。至一月前,患者因脚背腱鞘囊肿就诊于我处,告知上次所处治眼之方,前后共服十余剂,眼疾遂除,至今未复发。

友人张某,女,43岁,于去年8月因劳心过度后出现心慌心悸,善忘不寐,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数。按四圣心源之法辨为“神不交精”,处以金鼎汤三剂。服药当晚心慌明显改善,安然入睡,至第三日病情反复,彻夜未眠,嘱其继续服药,以观后效,遂以原方再进七剂,诸症皆愈。

此外,还曾以黄芽汤、破瘀汤、姜苓五味细心汤、桂枝地黄阿胶汤等验之于临床,皆有良效。遂不揣浅陋,仿先贤陈修园先生之《长沙方歌括》《金匮方歌括》而作此《四圣心源歌括》。

劳伤解

黄芽汤

二土交感中气生,黄芽汤助中气行;

崇阳补火参与姜,培土泻水炙草苓;

心炎悸烦加芍连,肾寒遗溏椒附温;

肝郁血涩丹皮桂,肺滞痞闷杏仁陈。

地魄汤

地魄麦芍君相清,夏味降摄肺胃平;

元参清金且益水,牡蛎藏精而敛神;

若是火热伤肺气,参芪益气水源生。

天魂汤

天魂苓草泻土湿,暖脾温肾姜附宜;

参桂达木且扶阳,归地首乌肝血虚。

乌肝汤

乌肝阴脱目盲兮,阳根败坏精血驰;

参姜苓草助脾运,桂附乌芍阳魂起。

兔髓汤

阳脱见鬼兔髓汤,龙牡敛神附回阳;

参草夏味元参入,既脱当死将脱防。

金鼎汤

神不交精惊悸生,金鼎龙牡聚藏神;

芍药敛胆夏降胃,桂枝达肝湿茯苓;

上热倍芍胆火清,下寒加附肾水温。

玉池汤

玉池妙法治精遗,甘苓培土泻脾湿;

桂枝疏木芍清风,附子暖水砂行郁;

龙牡藏精且敛神,水暖土燥升木气;

湿旺木郁生下热,倍芍苓加泽丹皮。

下气汤

肺逆君相火上炎,吐衄痰嗽痞闷喘;

下气二陈调中气,杏仁五味贝芍添。

达郁汤

脐腹左胁肝气积,达郁苓草姜桂枝;

鳖甲醋炙砂行郁,半补半行积聚失。

破瘀汤

肤搞眦黑是血瘀,水寒土湿木陷之;

破瘀丹皮丹参桃,首乌苓草姜桂枝。

仙露汤

火炎衄血仙露汤,夏味杏贝敛降良;

麦芍清润疗君相,侧柏西行草中央;

中下寒湿姜苓加,大衄参附续微阳。

灵雨汤 白茅汤

大吐瘀血灵雨汤,中寒参草茯苓姜;

柏叶清金丹疏木,尤重半夏降胃良;

下寒甚者加椒附,零星咳吐略清凉;

柏叶丹皮干姜去,麦芍五味茅根镶;

相火旺极加芩芍,仲景三黄泻心汤。

桂枝黄土汤

便血黄土左桂枝,术甘附子温寒湿;

清风泻火芩地胶,痔漏脱肛法通之。

宁波汤

溺血涩痛宁波妙,培土泻湿苓泽草;

滋肝行瘀胶发灰,达木清风桂枝芍;

栀子清利膀胱热,若血紫黑丹皮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