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启人生赚钱之旅的书

 新用户3771VMvl 2021-03-29

对不起,你的积累可能无效

近几年有个被大佬们不断宣传的概念,叫做长期主义。

什么是长期主义,想必不用我再多说了,大家应该都有所了解了。

简单来说,就是两个字:积累。

曾国藩说:「为学做事贵在有恒,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这句话大概就是对长期主义最朴素的解释了。

我也是笃信积累的人,事实上我每天写作,就是在践行「日日不断之功」。

但是我却看到一些因为积累酿成的「悲剧」。

比如,我有个朋友,他以前听一个大佬说过这样一句话:「大多数成功者都会每天读书」。

于是呢,他非常努力地在读书,阅读量很恐怖,已经坚持了5年,读了至少上千本书。

但是前段时间,他很苦恼地跟我讲,说自己读了这么多书,却并没有感觉自己有什么长进 —— 「还不如别人,学点骚操作,用些奇技淫巧,一个月赚好几万,我呢?每个月工资才几千块」。

前段时间,有位粉丝找我聊天,说他坚持做抖音1年了,每天发一条视频,持续没断过,但是到现在每天还是几百个播放量,粉丝也才不到1000。

还有,我看到有人公众号日更了2年,但是每天阅读量还是100多。

要说努力,他们真的努力。

要说恒心,他们真的很有恒心。

讲真的,我非常佩服他们,但是很遗憾,我的佩服不能当饭吃。

遗憾归遗憾,我们也不能说这些人傻,他们并不傻。

其实大多数人圈子是很小的,他们没有机会见到现实中的案例。

想一想,如果一个人眼睁睁看到过身边好多这种积累没有结果的活生生的例子,他们还会不动动脑子就一味去盲目地坚持吗?

当然不会。

正是因为他们没有见过现实中的例子,然后前辈、大佬甚至连圣人都在强调积累,他们听了大佬的话,所以才努力去积累。

大家的视野和见识都有限,在大佬的强烈建议面前,很难保持独立思考。

更何况,大佬说的话本身也是没错的。

比如,有个大佬说过:「私域粉丝不是一下子获得的,而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这话只要做过私域的人想必都深有体会。

话是没错的,但是积累这个词,其实蛮抽象,大佬说的积累和普通人理解的积累意思可能完全不一样。

大佬说的积累粉丝,是每天积累几百个粉丝?还是每天积累一两个粉丝?并没有进行量化,这就导致我们没有一个标准。

当我们每天涨1个粉丝的时候,算不算积累呢?

你会说当然不算,1个粉丝够干嘛的?

但其实有时候就是前期就是涨粉慢,甚至不涨粉,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突然爆发。

而按照我们目前的方法做,后面会不会爆发?何时爆发?

大佬并没有告诉我们,他们只说让我们坚持积累。

不过也不能因此就觉得大佬故意误导我们,因为确实只有积累才能成功,不积累成功不了,这是事实。

只不过积累只能说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大佬之所以强调积累,是因为大佬并不是一对一提建议,他只能针对大多数人的问题来提一个最简单有效的建议,而大多数人的问题恰恰是没耐心积累。

至于如何积累?怎么量化积累?积累些什么东西?如何判断积累是否有效?

这些问题就只能留给我们自己思考了。

这就好像,古人讲:「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种至理名言,它是普遍适用的,但是古人并没有告诉我们,如何努力?怎么行动算是努力?以及努力做些什么事?

因为如果它啰里啰嗦告诉了我们这些,它就太复杂了,太复杂就成不了至理名言,成不了至理名言,自然也就没机会传到现在了。

为什么有的人听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是因为他们只听至理名言,却忽略了自己努力去填充细节。

只有骨头没有血肉,骨头也就没有了立足的可能。

大佬的建议,以及至理名言,这都是骨头,有了这些骨头,我们还得去自己填充血肉才行。

成功真的很难吗?

我常在自己的社群里讲,想要大成确实很难,但是世俗上的小成功并不难。

什么叫大成?你想做世界首富,你想开宗立派,你想得诺贝尔奖,你想成佛成圣,这叫大成,这自然是很难。

但是如果说,我就想不那么累,然后一年赚个几十万,老婆孩子热炕头,过红红火火的小日子,这真的不难。

但是为什么最终能成功的人都很少呢?

我觉得还是跟人性有关。

大多数人在缺乏必要的知识和见识之前,很难摆脱人性的摆布。

比如,大佬说成功就要积累。

听了这句话,普通人会有什么反应?

大概有这么三波:

1、盲目相信

这一波人,听了大佬的话,会有些疑问,成功必须要积累,积累是否一定能成功呢?

但是疑问归疑问,至于为什么成功要积累?怎么才算积累?积累些什么?他们并没有继续思考下去。

在这种半信半疑中,他们开始了所谓的「积累」,最后就变成了前面提到的那几种人。

他们不继续思考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人的惰性。

美团创始人王兴说:「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人们愿意为此做任何事」。

结果就是,他们逃避了一时的思考,却在未来付出了更多的无效勤奋,想想真是得不偿失。

2、错误理解

这波人更省事,就直接把大佬的话理解成了「只要积累就能成功」,根本想不到大佬的话还要思考,直接就去做了。

3、思考不充分

还有一部分人,他们隐约觉得积累和成功并不是必然的因果关系,但又懒得花时间去搞清楚为什么。

因此,他们直接判定大佬坏得很,就知道忽悠我们小白。

于是,他们直接放弃了积累。

除了以上三种情况,让人们对积累产生误解的还有一个罪魁祸首,那就是「一万小时定律」。

根据这个定律的说法,一个人只要在一个领域里练习1万小时,就一定能成为专家。

很多人都听过这个定律,大量的人甚至对它深信不疑。

其实,这个一万小时定律是经不起推敲的,我们后面会谈到。

但是这个定律够简单,名字够唬人,大多数人又习惯了下意识地不去进一步思考,导致这个理论一度大行其道。

3

刻意练习

关于积累和成功的关系,其实心理学界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

同时,科学家们也给出了正确积累的方法,这个方法的名字很多人可能都听说过,它就是「刻意练习」。

但是这个名字平平无奇,很多人都只是听说过名字,却没有真的去研究这个名字背后到底是怎样一套方法。

相对来说,「一万小时定律」这个名字就更厉害,听上去就很能唬人。

但其实,「一万小时定律」是对「刻意练习」断章取义的结果。

我以前听了「一万小时定律」这个名字之后,就想,为什么是1万小时?而不是9千小时或者2万小时?难道1万这个数字有魔力吗?

当我理解了「刻意练习」,发现根本没什么魔力,要练习多久取决于练习的领域和练习的目标,并不一定是1万小时。

并且,「一万小时定律」这个概念中暗含了「只要重复练习就一定能成功」这一错误观点。

「刻意练习」理论就指出了这一点的错误之处,事实上,不正确的练习方法,不仅不会带来进步,甚至还会带来退步。

只有按照正确的练习方法不断积累,我们才能真的获得成功。

4

如何积累才能确保成功?

按照「刻意练习」理论,我们可以提取出来3个正确积累的步骤。

在大多数领域里,按照这3个步骤就可以实现真正的积累。

1、找方向

积累是必须要有方向性的。

什么叫方向?

比如写作,要有个目的,是公众号涨粉,还是要写畅销书,还是要成为优秀的小说家,这是不同的。

方向不是大的方向,而是当下的焦点。

比如,做短视频,大的方向当然是要赚钱,但是当下的焦点可能是增加视频的点赞率,增加视频的完播率,或者是促进涨粉。

必须要有一个聚焦的方向,才能开启积累。

2、找反馈

有了方向,就要在这个方向上找到反馈。

什么叫反馈?

比如还是拿短视频来说,我们的方向是涨粉,每天发完视频有没有涨粉?涨了多少粉?这就是反馈。

我们如果做了视频不发,每天都存在手机里,那就是缺少反馈,无法形成真正的「刻意练习」。

你可能觉得不会有人这么干,做了短视频不发出去的确实不多。

但是很多人每天写文章,却从来不公开。

不过不公开也不一定有问题,是否公开要看方向。

有的人虽然没有公开文章,但是他们每写一篇都会请很厉害的导师来给出建议,这也是有效反馈。

有一点需要注意,反馈要跟方向保持一致性。

如果想要涨粉,却每天关心艺术家如何评价自己的视频,这样的反馈就背离了方向。

反过来也一样,如果想要做出艺术水平高的视频,就不能把普通人的点赞关注当做反馈。

3、找改进方案

根据反馈,我们需要改进自己的作品。

比如,做短视频,方向是涨粉,我们今天发了视频没有涨粉,那就要思考如何才能涨粉,然后改进自己的视频。

如果今天发了视频涨了30个粉,就要思考如何才能涨50个粉。

改进之后的视频,再找反馈,然后再改进方案,如此形成一个循环。

这种在某个方向上不断反馈再改进的循环过程就是刻意练习。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有几个问题。

比如,还拿短视频举例,我们先定了焦点是涨粉,但是我们不知道如何做视频才能涨粉。

文案怎么样?节奏如何?演员的表现怎样?拍摄的角度如何?

这些可能都会影响涨粉,一个视频不能涨粉,我们又无法确定是哪个地方出了问题。

变量太多,就会导致失去焦点。

在这样的情况下,涨粉就不是一个好的焦点,更好的焦点是文案或者节奏,选取一个点,只在这一个点上进行刻意练习,当这个点没有问题了,固定下来了,再去更换另外一个焦点。

等到这几个点都进行了刻意练习之后,再把焦点设定成涨粉。

如此一来,就又有了一个新的问题,比如我们的焦点是视频节奏,我们每次发一个视频,由谁来给我们反馈这个视频的节奏是否优秀呢?

更进一步的,刚开始做一件事的时候,我们也没办法知道如何改进算更好,其实我发现很多人做视频都是越「改进」越差的。

总结一下,针对于前面的3个步骤,直接出来了三个问题:

1、如何找到当下合适的焦点?

2、如何才能有精准反馈?

3、如何确定改进方案?

针对这些问题,书里提出了一个简单但不太现实的方案来解决 —— 找一个优秀的导师。

一个优秀的导师,可以给出具体的焦点,正确的反馈,以及优质的改进方案。

所以,如果你要积累的领域,可以找到优质的导师或教练,那其实相当于走了一个大大的捷径。

然而,现实中我们需要积累的领域里,不一定存在导师。

比如,赚钱这件事,很难找到每天手把手带我们的导师。

另外就是,即便存在优秀导师,他对我们的指点也不一定靠谱,至于为什么,这里不说,自己想想就能明白。

没有导师的情况下,怎么办呢?

对此,我总结了一套几乎通用所有的领域的方法。

这套方法的核心就是一句话:一切智慧都在历史当中。

5

一切智慧都在历史当中

我们要做的每一件事,几乎都有前人做过,并且大多数领域都已经有了现成的好方法。

问题就在于,人家做过的人跟我们又不熟,我们怎么获得这些方法?

我的解决方案是下面这三部曲。

1、书籍和课程

前人总结出来的方法,有些会被他们写成书、做成课程。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只读一本书,或者只听一个课程。

比如新媒体写作,我们可以把市面上的新媒体写作书与写作课都找出来看看。

然后找出书里的共性。

比如,大多数新媒体写作书都强调了标题的重要性,然后也都给出了写标题的一些方法。

这提示我们,可以把标题的点击率当做一个练习的焦点。

同时,当我们把写标题当做焦点进行练习的时候,这些方法就可以作为我们的改进方案。

但是这还不够,一方面书籍和课程可能会过时,或者是脱离实际情况。

另一方面,有些东西其实是作者不方便写到书中,或者不愿意写到书中的,原因我不说你也懂。

所以,我们需要下一步。

2、拆解

常有人说,「同行就是最好的老师」。

这是值得每个人都深入理解的一句话。

需要注意的是,拆解同行要针对自己的焦点进行拆解。

比如,做电商,我们最近的焦点是提高商品的点击率,那我们就应该拆解同行的图为什么点击率高,我们如何模仿。

比如,写文章,我们最近的焦点是把开头写得更吸引人,那我们就应该拆解好文章的开头是如何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更吸引人。

如此一来,我们就能获得最接近现实的改进方案。

拆解同行,还可以获得最直接而又真实的反馈。

比如写作,在一个焦点上,反复对比自己的文章和高手的文章,本身就能获得反馈。

3、社群和咨询

以上两步基本上可以解决90%的刻意练习的问题。

如果使用了前面两步之后,还有焦点不清晰、反馈不准确、改进方案不明了的情况,我建议加一些相关领域的社群,向社群中已经做出过结果的前辈付费请教。

当然,只要一个人足够用心,最后这一步基本上用不到。

最后的话

积累是好事,但是不能盲目,否则很容易陷入无效勤奋之中。

如何正确积累?

刻意练习是我目前知道的最佳答案。

愿你所有的努力,不被辜负。

加油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